泰山在中华民族崇为圣山,在泰山上留下一段刻石是非常神圣的事情。历代名家都争相登山题记。而毛泽东在解放后先后4过泰安,却不登泰山,也没有给台上留一个字。这一直是人们心中的一个谜。
我有幸登泰山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或许是其中一个谜底。
有一位京城的老首长原本对泰安支持很大,有一次他来到了泰安。当地一位政府办事人员打电话给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领导,用商量式的口吻介绍,这老首长酷爱书法想上泰山看看,为泰山留下几个字。
作为长时间在泰山工作的看山人,一听就知道这位想刻石留名的老首长是有来头的,办事员虽然没有公开说这是哪级领导的指示,听话人也能掂量出其中的分量。这给风景区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在泰山上题字刻石是有严格的规范的。
但风景区领导一点也不敢怠慢,接到电话立即赶到了老首长下榻的宾馆。一见面老首长便开门见闩的说:“你是泰山的“山大王”,过去可是皇上钦定的命官呀!责任重大,一定要把我们的泰山保护好。要让我们的子孙万代通过泰山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还没有等到老首长说到题字刻石的事,“山大王”就接过话题,谈起了在泰山保护问题上的种种难题。顺便提及了泰山“刹刻”问题。
第二天一早老首长吃过早饭,“山大王”又陪同老首长一起游泰山。他一边走一边介绍泰山的绝色风光。穿越登山索道,爬上一天门,经过经石谷,登临中天门,观赏一个个景区后,下午三点走到了朝阳门,在一块毛泽东手书的“无限风光在险峰”那首著名的“题庐山仙人洞”刻石下,风景区管理人员请老首长在早已准备好的凳子上坐了下来休息。端来了西瓜苹果,递上了一杯温温的开水。
“山大王”娓娓动听的讲起了一个毛泽东解放以后不登题泰山的故事。
毛泽东还是在年轻时代登过泰山的。1920年4月11日他从北京到上海去开会,途径泰安特地下车登上了泰山极顶。他在延安窑洞里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吐露,这次行程中他丢了一只鞋子。可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四次路过泰山,都没有登泰山,而且没有给泰山留下一个字。眼前毛泽东的题字是1967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出于对毛泽东的热爱,将其他地方的题词刻到了泰山之上。
为什么毛泽东解放后不登泰山 ?“山大王”有自己的见解。他如是说:
泰山是神圣之山,泰山刻石是神圣之举,纵论历史伟人,谁最有资格在泰山刻石留名?非毛泽东莫属。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上泰山树碑的是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功高盖世,他在泰山封禅,刻石树碑无愧子孙。被称为我国天下第一名碑的“李斯碑”,现今残留下9个半字,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封禅泰山时令李斯书写凿刻的。已经2200年了成为国之瑰宝!
第二位封禅立碑的是汉武帝。他做了54年皇帝,击退匈奴的入侵巩固中原太平盛世地位;建立完备的封建政治制度,成为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范例,其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亚洲大陆政治经济的轴心。汉武帝8次登临泰山,他只留下了一个无字之碑,大功无碑,大道无形,任人评说。
按说千古伟人毛泽东的无量功德远胜前人。他彻底推翻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乱相繁生的内忧外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共和国,可谓“秦皇汉武稍 风骚”,他是最有资格刻石立碑于五岳之尊的泰山之巅的。
然而,他几过泰山而不登,到底是何原因?是身体原因吗?不是。他70岁还能畅游长江。是他不重视泰山吗?更不是,具有渊博历史文化知识的毛泽东,在他的众多的文章诗赋中,不知多少次赞美泰山。他不登泰山,只有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毛泽东太懂泰山,太崇敬泰山,他深知泰山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她的精神文化真谛。
自古以来就有“治世之隆,必有封禅,以告成功”之说,登泰山封禅是历代帝王追求一生但未必能够达到的境界。长期的自然演化中形成了帝王到泰山封禅的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改朝换代统一国家。太平盛世长治久安。祥瑞出现,上合天意下顺民心。自从秦始皇上泰山封禅起,泰山就成为江山统一的象征。
人民领袖毛泽东不同于历代帝王,伟人的心灵深处对祖国统一伟大事业执著追求前无古人。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1952年,解放台湾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摆上了共和国领袖的议事日程,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只好暂时搁置。当年10月28日毛泽东建国以后第一次来到泰安,在泰山脚下泰安火车站站台上小息,他老人家面向泰山岱顶凝视良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摇了摇头,又登上了火车。此后三次途径泰山也是望山叹息一声而离去。几十年中,老人家时时处处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统一大业,从“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到“炮击金门”,再到尼克松访华请他向蒋介石捎话谈统一,这一切都表明,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毛泽东毕生追求而没有最后完成的历史之痛。据说毛泽东临终前还在低吟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五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历史上巧合的事情有时候令人产生神奇而高深莫测联想,毛泽东逝世以后人们记起了他1921年登泰山丢失的那只鞋子,联想到台湾的地形与鞋子图形何其相似?多少年来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那只没有找回来的鞋子,他不找回自己的那只“鞋子”,是不会再登泰山,也不会为泰山题词的。作为后人,我们一定要珍惜毛泽东的这份情感,珍惜泰山的威仪。
也许是因为毛泽东没有登题泰山,与他出生入死追求同一目标的老一辈革命家中,其文韬武略功盖前贤的开国元勋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林彪、邓小平、彭德怀都没有登、题过泰山。
老首长被这个故事吸引着,他似乎明白了“山大王”的用意,一直到老首长离开泰安,也没有提到题字刻石的事。
-全文完-
▷ 进入卢浪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