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卒于公元前621年。本姓展,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左传》、《论语》和《孟子》等著作中都有关于柳下惠的记载。
《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并不得志,孔子还十分气愤,说“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不畅,但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这也说明了柳下惠的人品道德——在一个不讲道德的社会中不应该做官!
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
当然柳下惠作为正人君子,主要是来源于孔、孟的推崇,这“二圣”的话在几千年的历史上的作用大家心知肚明,但有一点,他们并没有拿“坐怀”说事儿,而是谴责那些不让像柳下惠这样的仁人志士做官,招致社会风气与日俱下。而后人们偏偏那“坐怀”来说事儿,看来有点可笑。首先,天寒地冻之夜,男女的本能是保证不被冻死,以身体互相取暖保命要紧,谁还能想到“乱”与“不乱”,就算想“乱”,也怕冻成“冰棍”或“冰泉”啊!呵呵,长毛的那些,天寒地冻之日没有发情的,况乎人哉!而后人拿此事教育他人,其说服力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是“风和日丽”,柳下惠也不是功能缺乏,“坐怀不乱”可就难说了。再如果在五星级饭店里,“坐怀不乱”才怪!读中国历史,舍本取末成了一道难看的风景线。
-全文完-
▷ 进入子正99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