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中年妇女,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被某医院的一辆120救护车撞了。那司机正醉眼朦胧,迷迷糊糊看了一眼,就扬长而去。女子大口吐血,没多久就死去了。其亲属当然非常愤怒,找到了喝了酒的司机和所属的医院,骂个不休。肇事方同样遭到了大众的严厉谴责——这是才不久发生在成都茶店子附近的真实的故事。我在气愤之余,却关注到了另一个现象。即这位妇女的孩子,一个已经15岁的男孩子,抱着妈妈的遗像,睡着了。我不知道记者是出于何种目的拍下了他睡着的照片,但我看到后,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照片上的人是自己的妈妈,天天处在一起的最爱自己的妈妈,突然一下子就走了,而且死得这样凄惨,想想都难受,怎么就睡得着呢?15岁的孩子了,莫非还不能理解死的含义吗?
我说给我的儿子听,他一言不发。他13岁了,可是近段时间我越发感觉到我们之间真是咫尺天涯。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突然走了,他会伤心难过吗?我真的表示怀疑。
父母与子女之间,我们似乎更强调父母要关爱孩子。至于孝顺的问题,好像都应该是子女几十岁以后的事情。可是孩子小的时候,就不该去关爱父母吗?孝顺的表达是多种方式的,小孩子就该有小孩子的表达方式才是。我的儿子是幸福的,他的父母都很爱他,但是他跟父母却不亲。平时,丈夫去抱抱他,他总是要闪开;让他和我们一起出去玩,他也是不情愿跟我们走;他从不主动和我们开玩笑;不会主动为父母做事。推而广之,他对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态度就更加冷淡。来也可,去也可,打一声招呼后,再没有一句话,除非你找话跟他说。老人身体好不好,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们家里的电话号码,他们的生日,他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样去外婆家,去奶奶家,他也说不准确。难道就因为学习太忙就无暇顾及了吗?我突然觉得我的教育是那么失败,我口口声声呼吁拒绝冷漠,其实我的儿子就是个冷漠的人。而他之所以这样,恰好就是我没有教育到位的缘故。
我现在也终于明白他的作文为什么老是得不到高分了。他对亲人冷漠,自然不会对外人热情,也不会对环境,对身边的事情热情。他有眼睛,但缺少发现;他有耳朵,但缺少聆听;他有嘴巴,但缺少询问;他有脑,但缺少思考,所以在他的世界里,他是孤单寂寞的,他是空空落落的,没有什么素材,自然不会写出有深度有广度从而感人的好文章来。
这真是一件好可怕的事!
血浓于水。亲情是世界上最真实最具有保鲜价值的东西。我作为母亲,我只有一个孩子,我肯定会无限制地爱他。为了他,我一定可以不惜牺牲自己。孩子的父亲同样如此。但是孩子自己呢?如果他明白我们很爱他,他会以为这是应该的。不是有孩子去控告父母没有给自己优裕的生活条件吗?还怪他们不该把自己生下来,让自己吃苦受累,而且这官司还能赢。如果他根本没觉得父母在爱他,那就更惨了。记得儿子就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只关心我的学习,我考好了,你们就高兴;我考不好,你们就生气。我反驳他说:那我们为你煮饭洗衣,给你买吃买穿,你爸爸陪你打篮球打羽毛球逗你高兴,你妈妈带你到处旅游,都是与学习有关吗?退一步说,难道我们应该在你没考好的时候高兴,在你考好的时候不高兴?其实不是我们在给你套学习的绳子,是你自己在套,是你自己太敏感了。
儿子不再言语。我问他是怎样理解亲情的,他说不好说。我说:打个比方,你知道,爸爸一直很大度,什么事都让着妈妈,并不是因为你妈妈好漂亮好有钱好能干,而是因为那是他的妻子。妻子是亲人,为此,他愿意为妻子付出,愿意讨她高兴,这就是亲情。我们为什么千方百计讨好你,让你快乐,就只是因为你是我们的儿子。亲情就是时刻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亲情就是尽量给对方快乐和幸福;亲情就是在对方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去撑起一把保护的大伞。如果你觉得这是大道理的话,那么我要求你每天为爸爸或妈妈做一件事,陪爸爸或妈妈散步,周末做一顿饭,打扫一次卫生,就可以了。他点头表示同意。
这以后,儿子果然改了。他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那天他说:妈妈,我去炒菜吧。我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其实他原本就是个很乖的孩子。而且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这再一次证明,家长对孩子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要怪孩子不好,要怪就只能怪自己没教好,因为亲情本身就是教育的良药。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