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武大郎之死,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持无限同情的态度。都认为武大郎死于潘金莲和西门庆这对人神共愤的奸夫y*妇之手。的确,武大郎是受害者,他是可怜、可悲的。但他的死不仅仅是那么简单。我认为武大之死有其社会原因。
一方面,潘金莲在武大郎身上找不到女人该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便把自己的欲望寄托在了武松身上。而皇权制度下的“男女授受不亲”之说,使武松对嫂子的做法很鄙夷,在潘金莲向武松示爱时,武松说:“嫂嫂把武松看成何人,武松岂是那种猪狗不如之人”。这句话无疑给潘金莲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使她走上了和西门庆偷情不归路,演绎出令人发指的悲惨结局,导致了武大之死。
另一方面,潘金莲自幼被卖做婢女,后被“赏”给矮小丑陋的武大郎为妻。这个婚姻根本没有丝毫感情可言。而在封建道德体系的束缚下,潘金莲别无选择,只好忍受。潘金莲毕竟是个活生生的人,毕竟年轻美貌,无论怎样压抑,她毕竟需要感情生活,需要性的慰藉。而武大不能给予她,而她中意的武松又鄙弃她,万般无奈的她,在被引诱的情况下走上偷情之路。潘金莲为了挣脱与武大郎不幸婚姻的悲剧,堕入另一个更深重的悲剧,她把被玩弄当作了爱情。诸多因素的压制最终使得武大郎被一步步逼向死亡。
另外,武大郎之死更主要的还有他的自身原因。他的死自己也要负很大的责任的。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我不够厚道。那么软弱、那么可怜的人都死被害死了。你还说他自己要负责。是的,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试想,如果当初武大所娶之人不是潘金莲,而是也和他一样的“三寸矬钉”或者是个其貌不扬甚至丑陋的女人。那么,他们是不是会恩爱终老,生儿育女,平安、快乐一生呢?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呢?
据《水浒》所言:“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由此可见,武大娶潘金莲并没有受到任何胁迫。可以想象,他当时是如何满心得意,欢天喜地的把潘金莲娶回家的。
如果武大郎当时要是客观地考虑到自身的条件,不去贪图便宜和美色,把潘金莲娶回来。那么,他的悲剧有没有可能避免呢?
人是种奇怪的动物,总是明知道一些事情不可以去做,做了也不会有好结果,却还是会去做; 明知道一些事情遥不可及,想也没用,却总是情不自禁的去想。这到底是执着呢?还是弱智呢?
我说,武大就犯了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弱智的错误。所以,在此,我也奉劝世人一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看自身的条件,客观地评价自己,别再犯武大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错误了。
-全文完-
▷ 进入笑破红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