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蓝桥》作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爱情影片之一,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英军上校罗依·克劳宁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凭栏凝视,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象牙雕的吉祥符,二十年前的一段恋情如在眼前……内容虽有些传奇化,但文艺气息浓厚,丰富的电影艺术手段把内容表现得高雅脱俗且哀婉动人,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该片于1940年在美国首映。同年11月登陆中国,反响异常热烈,远远胜过它在本土所得到的追捧,很快掀起了一股《魂断蓝桥》的热潮。当时国内的电影院在报纸上给这部电影大做广告,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标语:“山盟海誓玉人憔悴,月缺花残终天长恨!”仅仅数月之后,在上海舞台上先是出现了越剧版的“魂断蓝桥”,不久沪剧版的“魂断蓝桥”也登堂人室,直至中国版的电影《魂断蓝桥》也随后搬上了银幕。这部影片成为影迷心目中至尊无上的爱情经典,久映不衰。而片中根据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改编的主题音乐也被堪称为典范流传至今。
《魂断蓝桥》的英文原名是《waterloo bridge》,直译过来就是“滑铁卢桥”。当时国内的发行商对这部电影十分重视,在翻译片名时经过再三考量。最初是《滑铁卢桥》,这样译显然太过平庸,甚至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与拿破仑有关的影片。不久又改译为《断桥残梦》。后来编译组在全国范围内征名,一位女士寄去了“魂断蓝桥”,一锤定音,成为最终的中文片名。
“蓝桥”在中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一个词。《庄子·盗跖》中有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据说,他们约定的地点叫蓝桥。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陕西蓝田县东南50里处蓝溪之上坐落着一座古老的桥梁——蓝桥,它同灞桥一样,是陕西乃至全国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千年沧桑,蓝桥虽然荡然无存,但围绕蓝桥产生的优美传说和轶事,却千古长存。相传蓝桥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苏轼有词曰: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现在蓝田县新建的蓝桥旁,在一块河石上,有一个古桥柱孔痕迹清晰可辨。漫步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寻觅古蓝桥的遗迹,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把中国美丽的神话传说嫁接到外国影片上,这样的译名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当时好多影片名的翻译都采取了此种方法,如《出水芙蓉》《乱世佳人》等。
该片中的主题音乐《友谊地久天长》,它原是苏格兰的一首古老民歌,词作者罗伯特·彭斯(1759~1796)是18世纪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这首歌的译名很多,由于它常在离别时诵唱,所以有称之为《骊歌》的,有的根据原题译为《忆往日》、《过去的好时光》,有的根据词意取名为《友谊之歌》或《友谊地久天长》,也有根据《魂断蓝桥》中乐队领班说的“一路平安”这句话,和玛拉送别克劳宁时说的“一路平安”而取名为《一路平安》。 更由于它被美国著名影片《魂断蓝桥》用作主题曲,也有人以这部影片的名称作它的歌名。
《魂断蓝桥》描写了英国军官克劳宁与芭蕾舞女演员玛拉的爱情悲剧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很有诗意:那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青年军官即将告别心爱的人奔赴前线了。晚上,两人到一家酒店互诉衷肠,千言万语也诉不尽情意。但夜深了,酒店乐队不得不奏起最后的一支乐曲《友谊地久天长》。缓缓的、深情的旋律,更催动着恋人的离愁别绪。乐手们每奏完自己演奏的乐句,就吹熄谱架上的蜡烛,轻轻离座。最后只留下小提琴孤独的声音,接着谱架上最后的一支烛光也消逝了,两人不得不在优美凄冷的余音中恋恋不舍地告别。它的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友谊地久天长/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念/旧日朋友怎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我们往日情意相投/让我们紧握手/让我们举杯痛饮/友谊地久天长/友情常在我心/亲密的朋友/举杯痛饮/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
在一些舞厅,也有以播放这首歌作为终场曲的。众多舞客一听到这首歌曲时,就纷纷起身拥伴相舞,它被改编成3/4拍子的钢琴曲谱,加入了萨克斯管,使得音色饱满厚重,众人用风度优雅的慢三步翩翩起舞,在舞厅灯光渐次转暗中依依不舍地离去,期待下次的重逢。
-全文完-
▷ 进入月色-朦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