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张述翘恩师忆黄自怀

发表于-2009年01月04日 上午10:25评论-1条

恩师张述翘先生,合江县先滩镇人,今年八十高龄,尚体健神清,童颜鹤发。每每忆及与先生共度的两载韶光,及后来关于先生的零零种种,那种感激与敬佩之情愈来愈浓,那种发自肺腑的情感常常萦于梦中,溢于脑际,荡于胸中。

初识恩师,是我十三岁进高中的时候。那时的张老师,五十岁挂零,但头发胡子都白了,看上去和实际年龄有点不相称。先生常常穿着一件中山装,洗得发白的衣服异常整洁,一举一动都颇有书卷气,在学校里是比较引人注目的。在我们孩子的心中,先生是了不起的专家、学者,因为听说先生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两年的高中生活,我们在先生的引领下走进文学的殿堂,感受着古今中外的文学甘霖。先生那流水行云的写作,铁画银钩的书法,抑扬顿挫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谈论,宽严兼顾的态度……无不印在我们的心中,让人没齿难忘。

先生多才。印象中,张老师多才多艺,音乐舞蹈都会点,尤爱写作与书法。无论散文还是骈文,在先生的笔下都能娓娓述来,生动无比。特别是先生对古诗词的研究,在学校更是首屈一指的。先生的作品,常常从小处落笔,在大处张扬,特别讲究平仄音韵,初读便印象深刻,再读定热血沸腾,抑或倍感亲近温馨。先生有一首“五律”《亿众仰丰碑——中国人民解放军颂》:

八一南昌起,坚持党指挥。

抗倭洒热血,倒蒋展雄威。

仗义援邻国,安邦破敌围。

丹心光日月,亿众仰丰碑。

短短四十个字,将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与功勋描述得全面而生动,特别是中间两联,一句一件大事,形成层层递进,通俗中不失工稳,琅琅里透出大气。

先生在他的另一种风格的《七律?恋村居》中写道;

青山环立碧泉流,远距尘嚣境自幽。

紫气催春花怒放,南风送雨柳增柔。

秋临垄亩掀金浪,雪洒桔园缀红球。

改革农村生活美,柴扉处处换高楼。

诗中的描述既有陶翁躬耕南山的安闲,又无陶翁隐居的颓废。中间两联抓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代表事物花、柳、稻、雪,工稳而真切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柴扉”句,从小处着眼,于大处收笔,七个字中流泻出磅礴的气势……

先生退休后,更是笔耕不辍,创作颇丰,被江津市诗词学会、九州诗词学会、海南诗词联艺术家协会、中华诗词联艺会等吸收为会员,作品入选全国二十多家诗集,并多次获奖。

先生的书法也是数一数二的,特别擅长楷书。记得当时学校墙壁上的那些“规章制度”、“中学生守则”之类的东西,都是先生搭着楼梯,用毛笔蘸着稠稠的油漆悬空书写的,一点一撇都讲究章法,败笔很少。

先生善教。在小学和初中,本人的作文水平是羞于启齿的,成绩当然是班上的倒数。现在每给我的学生念及当时我的“作文”,会让现在成绩中下的小学生笑掉大牙。特别是初中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庆祝元旦》,对这样空洞的文章,我更是无从下笔,连写了三遍都被打回重做,老师也没有作多少讲解,我无奈中找到一张报纸,抄了两段“元旦社论”中的内容,嘿,结果还被老师表扬,当作“范文”念,还说我开始为什么不这样写。我暗暗想,当初我不知道写作文可以抄报纸呀!至今想起,那时真不知学了些什么,对作文一向没有兴趣。进了高中,张老师教我们的语文,第一次写作文是写“说明文”。先生不像初中老师那样光叫写,而是带着我们来到小槽河先滩段的一座人行桥旁,找来了几当地的老农,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过去(没桥,只有“跳墩”,涨水天不能过渡,淹死的人也无数)和现在(天堑变通途),回校后让我们就以“桥”的变化为内容,写一篇说明文。同学们都动笔了,但大多数都像记事一般把参观大桥、听老农讲解等内容记述下来。而我呢,好象来了点灵感,以《先滩桥自述》为题,采用拟人的方法,以“桥”的前世今生为内容,用第一人称来介绍桥的变迁。后来,张老师在全班表扬了我,并当众评讲了我的作文。自此,我心中的文学热情被“激活”了,那次受表扬的情景牢牢地“粘贴”在我记忆的“文件”上,我常常对它进行“刷新”,便使得我每次作文成绩都不再倒数。

先生给我们讲课时,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振臂高呼,时而扼腕叹息……忘不了他讲《雷雨》时的愤怒,忘不了他讲《天山景物记》时的激情,忘不了他讲《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时的深沉,更忘不了他给我们讲“驳论文”的写法时的那一段精彩——先生在讲台上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讲着:这“敌论点”就好比是一个靶子,我们要瞄得准确,攻得有力,你的“论据”就应该像“排炮”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轰,一个比一个更厉害,接二连三地放,不让对方有喘息之机,“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直到靶子倒下。先生讲时,嘴里每念一个“轰”,拳头就在讲桌上“擂”一下,那阵势呀,真的个好精彩!全班同学在大笑之余,还真的对驳论文的写法有了了解,并进一步明确了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

先生热情。在下所说的“热情”,其实有三层含义:一是先生对周围的人热情;二是先生对国家大事热情;三是先生对大自然热情。左邻右舍有红白喜事,先生都爱吟首诗,写副联,填阕词以示庆贺或悼念。记得其大叔张训楷先生去世,先生写“七律”一首云:

恶耗惊闻泪不干,哲人其萎暮云寒。

少年奋学图宏业,壮岁执鞭育栋梁。

肃匪征粮豪情壮,劳工纂谱毅力强。

竹林谊笃常聆教,今后有疑欲问难。

先生还关心普通的劳动者,他看到清洁工人的劳动,也写诗赞曰:

体倦才安睡,鸡鸣又起身。

不愁风雨袭,何惧暑寒侵。

街上灰尘扫,门前垃圾焚。

衣杉常湿透,终岁历艰辛。

除此之外,先生饱含爱国情怀,但凡国家大事,他都要吟诗作文以颂。祖国的生日,党的华诞,两会召开,抗击灾害,港澳回归,飞船上天,申奥成功,首脑会晤……都是先生创作的好素材。他在《情深澳门》里写道:

香港回归后,情怀萦澳门。

同为华夏裔,长受异邦侵。

国耻今朝雪,腾飞举世钦。

金瓯当永固,奋力拔昆仑。

先生不愿在麻将桌上荒度晚年,喜好寄情山水,投身自然,采自然之墨,写隽永之章。什么凤凰山,雷峰塔,都在先生笔下再现活力;什么芦溪河,铜钱山,都在先生的心中焕发生机。

与先生阔别,已近三十年了,晤面之机不多,拜读的作品也有限,但那份永恒的思念与敬仰是与日俱增的。学生不才,写不出什么东西,深感愧对恩师的栽培,斗胆在此胡诌几句,望先生笑过之后,一如当年般严厉批评——

奕奕风采八十翁,精神矍铄气犹雄。

杏坛半世桃李艳,书海一生德望隆。

芦溪河边光日月,铜钱山下树高风。

墨香浸染先生屋,再跨征鞍情更浓。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自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月色-朦胧点评:

文笔坚挺,对师恩几十年难忘。详细介绍了老师为人师表的点点滴滴和诗歌对联。一个好的老师是对学生会有一辈子的影响的。

美泉点评:

对恩师的情感,跃于字里行间。的确,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启蒙的老师,甚至影响个人一生的爱好。文章饱含激情、行文流畅。今后注意个别错别字。

文章评论共[1]个
美泉-评论

看得出,作者是个重情重义的人。问好!at:2009年01月04日 上午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