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果农增收——白水农机发展30年情海一只鱼

发表于-2009年01月04日 凌晨0:01评论-0条

白水县中国苹果之乡、全国果业机械化示范县。“亿万人民的口服”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全县总面积986.6平方公里,辖7镇9乡,19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4.6万。

改革开放30年来,县委县政府针对苹果产业发展方向,发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以“示范带动,规模推进”的方针,助推了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应用,带动果业健康的良性发展。农民收入说话的事实,见证了白水农机发展30年的变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农机推广对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奔小康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白水县农机化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机制转型阶段(1978——1997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的确定,1983年的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明确指出:“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小型拖拉机和小型机动船,从事生产和运输,对于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活跃农村经济是有利的,应当允许;大中型拖拉机和汽车,在现阶段原则上也不必禁止私人购置。”8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个体、联户、集体和国营各种不同所有制和经营形式并存的局面。1978年农民人均收入仅为44元,1981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84万千瓦,机耕机播面积20.691万亩、11.875万亩。到1986年全县农户拥有拖拉机量8000余台,截止1992年全县果园总面积23万亩,苹果总产量18.4万吨,实现总产值333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1元。睿智的白水人民充分利用自然优势逐步加大苹果树栽植面积,农机化推广工作深入民心,199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5万千瓦,由于农机数量的不断增长为农业生产活动中节省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到1997年全县果园总面积达到40万亩,产量29万吨,农民年收入高达1100元。

80年代初期劳动中依然沿袭着“肩挑两担土,勤劳是根本”的旧观念,社会上“包产到户,农机无路”的非议一度流传。手扶拖拉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运输,同时也进行一些深翻和整理土地。1985年,四轮拖拉机进入农民生产活动中,替代了牲口拉碾子碾小麦,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背负式收割机、脱粒机相继出现,告别了农忙时镰刀飞舞的场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传统农业迈入机械化的时代。由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方式逐步过渡到用农机服务农业的阶段,农机发展的多元化给农村快速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果园病虫害防治的阶段,根据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人们利用三轮车进行快速、高效的作业,大大提高了苹果的商品率。1996年跨区机收小麦作业的出现,促进了联合收割机数量快速发展,加快了麦收进度,农民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热潮一度掀起,有力的支持了农业发展的步伐。实现了机械发展由粗广型到技术型的转变,由国家投资为重点转移到农户自主经营的态势。

1995年白水县荣获“中国苹果之乡”的称号。

1997年,白水苹果获准使用“绿色食品”证书。

1997年8月“白水牌”苹果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

市场导向阶段(1998——2004年)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给白水苹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1998年果园总面积高达45万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8万千瓦,苹果总产量25万吨。同年白水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正式成立,承担组织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在市场化促进白水农机发展的时期,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苹果产业深发展任重道远,农机经营转为以农民户经营为主,从2003年开始县政府每半年召开一次果业机械化推广总结评比会,将果业机械化推广任务明确到每个责任人,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截止2004年全县果民收入1500元。2005年全县各类农机具拥有量仅16000台(套),12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纯收入360万元,数量、收入均居全省前列。在我县尧禾镇安乐村、杜康镇冯家塬村、冯雷镇耀卓村等乡镇建设了500亩省级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区,通过2003年——2006年建设和发展,示范区的果业产量由2002年亩产1200——1400公斤增长到2007年的2100——2600公斤左右,商品率也提高了8%左右。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机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府有效促进机制形成,政策和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新一轮发展加速。苹果已经发展为白水县经济主导产业,政府领导一班人紧抓苹果产业化、果园机械化的战略目标。农业机械化,生产新动力。从1998年开始,随着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机化的投入逐年加大,白水农机发展迎来迅猛的发展阶段。大中型农业机械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推广,玉米收割机、联合收割机的跨区作业面积成几何倍数增长,缩短了收获周期,由原先的1个月缩短到7至10天,在此期间也是果园的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给果农腾出了宝贵的时间。白水县是山区县,大面积推广适合于山区条件的小型农机具的潜力很大,当前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农民希望通过农机化来减轻劳动强度,使农机作业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做为苹果生产大县、国家级贫困县,农机化的发展和推广改善了生产条件,改进了生产方式。

2003年7月白水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2003、2004连续两年被全国人代会、政协指定为专用产品。

2004年获市级农机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称号。

2004年省农机局授予“农机技术甲级推广站”称号。

政策扶持阶段(2005——2008年)

2006年4月,全省果业机械化购置补贴现场会在白水召开。当年白水农机争取到国家40万元的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推广补助大型拖拉机、旋耕机68台(套),补贴额度达20%,同时也争取到省上22万元的果园机械补贴,推广补助田园管理机、微耕机等180余台,带动辐射全县14个乡镇194个行政村,1200余台。白水农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党的惠农政策带来的福音。2007年争取到农机购置补贴70万元,果业示范核心区冯雷镇耀卓村位于县城东5公里,全村7个村民小组430户1650口人,耕地面积5100亩,其中果园面积2800亩。2007年该村人均纯收入3620元,其中果业收入2834元,比未实施果园生产机械化之前增加了18%。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果园机械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截止目前全村共拥有各种农机具639台,其中果业机械589台(套),果业机械的占有率为92%。在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面,着重就开沟施肥、覆土填埋、犁耕深翻、旋耕疏松、割草覆盖、高效植保、树体修剪等6种技术和华兴tg4型田园管理机和天府81型微耕机、黄工1wg7型微耕机等类型的机具进行了重点推广和应用培训,使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率超过了90%。2008年争取到农机购置补贴160万元,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0万千瓦以上,拥有各种果业机械3万台(套),其中果园微耕机每年以近千台的数量增加。全县拖拉机3780台,其中大中型1280台,小型3500台,小麦收割机165台。农机推广加快了果园机械化的发展,大幅提升了白水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全县果园面积52万亩,苹果总产量39.8万吨,是1978年的304.68倍,实现总产值75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69.78%。1978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仅为44元,2007年人均收入达到1957元增长了44倍。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机化的发展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社会关心农民,扶持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白水县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扶持进一步加强。2005年以来我县农机具特别是果业机械的类型、数量和规模增长迅速,新增了多功能田园管理机、旋耕机、割草机、树枝粉碎机、高效植保机械等十余种机型,果业机械基本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由于机械化推广逐步扩大,代替了人力、畜力耕作,使全县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30%;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通过农业机械的推广使亩投入劳动力节约30个,降低了劳动成本的投入;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示范对比,实施果业机械化亩可增产200公斤,亩增资350元,节省农药10元,节肥10元,节水30元,直接效益亩增资400元以上。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的大力投资和支持带动我县农民购置果业机械每年超过2000台,增长幅度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6年获省级农机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称号。

2007年3月27日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果园机械化示范县

在国家各级财政补贴的扶持下,一大批先进适用的果园机械在白水县得到快速发展,近3年来,白水农村已有近万户农民享受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依靠新型农业机械、服务现代农业而致富。广大果农对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情海一只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山我独行点评:

叙述清晰,是一篇很不错的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