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在网络上得到了一个新名词,就是虚拟青楼,竟然不少这个“轩”,那个“院”的上了百度的词典,其实我看是徒有其表,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还卷入其中不知所以,他们了解青楼吗?青楼浮华的背后又有多少辛酸,不过是一种生活的奴隶,适当意义上的“复古”还可以,不然不是思想上倒退。
还想再次呈现出如秦淮八艳类的传奇,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从网络上复制几首古诗,就来附庸风雅了?不过是一种暧昧的烦恼,肉麻的无奈,里我们现实人生太远了,如果总是醉心去哪里,还能用正常的视觉来感觉生活吗?如果真有吟风弄月之才,何必跑到那里去销魂呢?
我看里面的语言,不仅虚妄,还带有白日梦的性质。有不少都是18岁以下的孩子,他们虽然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但是还不成熟,到了那样一个幼稚与虚假的地方,如果走火入魔演变成现实,那么伤的可是家长和老师的心。那样贴吧的产生实在是一种病态的趣味嗜好,时间长了里面难免不会有现实中的把手到虚拟里作恶,那样贴吧的产生,是一种带有消极的社会心理现象。
这里面若干未成年少女们,通过角色虚拟的替换,来完成一种自欺欺人的想象,还是教育失败,信仰缺失。他们在现实里可能是缺乏自觉性和目标感,只能陷入里面一会儿引用几首情诗,一会儿又无关人生意义的知识卖弄,还包括一些若有若无的联想,真是“青楼贴吧即为家,卖笑寻欢贴无涯”,真是让我感觉扑朔迷离啊!无论从道德意境来看,还是审美意境来看,很难从中体会到俗中见雅。
百度贴吧的确说仅仅是一个说话的平台,但是抽风仅仅在政治敏感上,对此人性的弱点与道德的残缺却不去把量。哪里虽然缺乏明确的思想,但是有着一个完整的程序体系,这便是诱人之处。
古代妓女虽然有着学问,也有情感,但是基本落脚点是生活问题,就是人要生存,像名妓李师师类能自己拥有选择权的的少之又少,多数才不是管你是什么皇帝,还是才子,或者是流氓,给钱就好。那些带有传记彩色的的青楼名女子,即便是德才兼备结局哪里落得个好,可悲的是一曲社会和人性的双重悲歌。
虚拟青楼的出现,他不是生活的问题,而是精神上出了问题,说明不少学生已经游离与学习之外,缺乏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整日沉浸在这样虚拟的贴吧玩着空洞的享乐,表和内明显不和谐,同时也是表现作为表率的父母或者老师,还有那些以成年人自居的大人们,他们性格软弱,和内心世界的阴暗,虽然口头上教育孩子如何如何,背地里却是及其俗气。
于是这群早熟乐于思考的孩子们,以颓废求突破,以堕落求解脱,以伤感求诗意,以风花雪月风流故事来赋予自己的浪漫情怀,但是我看还是不能释放生活里的某些压力,更难走出心灵焦虑和困惑。
2009年1月3日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