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漂母墓前淮安野泉

发表于-2009年01月02日 晚上7:57评论-5条

我来到漂母墓前,虔诚地站着。

我是在写《土豆的善良》这篇文章时想到漂母、想到漂母墓的。

在我的人生中,我也曾遇到一位像漂母这样的人。那是1959年的秋天,共产风把农民刮得一贫如洗,人们从食堂里走出,家家没了粮,连生产队的粮食也因公社为着浮夸“肉皮铺路”和产量放卫星的荣誉上缴了。家家户户的米坛子早空了。食堂的门关了。生产队库房空了,粮食分配没了。人们从过去的短期饥饿向长期饥饿过度,从半饥饿向全饥饿发展。因为饥饿,与我同龄的或比我大比我小的小朋友在我那个生产队已经饿死了多个。有一天,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六岁孩子出去玩,还跑到几里外。可再想回家的时候却因没了丝毫力气走不动蹲在了路边。饿,是无情的。我饿得一阵阵冒汗。也不知在路边蹲了多久,一位与母亲年龄相仿的女人从我身边路过,她从篮子里仅有的两个圆形土疙瘩一样的东西塞给了我,慈祥地对我说,孩子,吃吧,吃了就有劲回家了。那时,我真无知,连望都没望她一眼,更不要说道声谢谢了,什么都不管,啃了起来,有泥也吃。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吃了那两个土豆,力量不一会儿竟神奇的有了。后来听大人讲,若不是那两个土豆,我可能就倒在路边了。

站在墓前,从破损的碑中搜索漫漶的文字。韩信与漂母的对话,借着这冬天的风声重现耳边。韩信对漂母说:“日后我一定重重报答你的恩情”,漂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我对施我土豆的母亲也是常常记起的,虽然没有韩信报一饭之恩的能力,但在我成年之后,曾多次到那条路上寻找我的救命恩人。每当走到那,就像看到这位母亲,她像书中的漂母见到瘦弱的韩信在钓鱼时,见到他饥饿的眼神,就像见到自己的孩子,母亲的情怀油然而生,顿生怜悯之心,把饭让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是什么样的爱?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我庆幸韩信有如此无私、仁慈的母亲;我也遇到这样的母亲。可怎么能找到呢,她是从那路过的。事隔近五十年了,每当看到或吃土豆时,就想起那位妈妈,她对我这个陌路人,随手就将她的品性爽爽地捧出,让我至今口有余香。

世人论及漂母,多说她能“识英雄于草莽”。误矣!漂母只是以天生的母性对待一个饥饿的孩子,她或许并无远见卓识,朴实得如同脚下这土地一样。土生万物以养人,怎识得孰贤孰劣,又“岂望报乎!”古今富贵而泯灭者不可胜数,漂母独有今天,虽与韩信有关,但因这番对话,即使韩信一事无成,于漂母又有何损,韩信成功后以千万人马携土堆坟,于漂母又有何增?她只求身后一抔黄土,纵有一日夷为平地,也是回归本质,一样有着独有的厚度与温度。

《水经注》记载的漂母墓隔岸有韩信母亲墓,在荒烟蔓草间无人辩识。是的,漂母的一生,并无轰轰烈烈之壮举,也无跌宕起伏之人生传奇,更无经天纬地之丰功伟绩。甚至由于历史的流失,司马迁竟都没有记下您的姓名、您的年龄,甚至您的儿女、您的丈夫也没有记下,仅仅记下了您——一位淮河岸边浣丝漂絮的中年女性,出于同情,出于扶弱助贫,将你本不富余的食物匀给那个饥饿难挨的少年。

世人还习惯将孟母岳母漂母并列称之“三母”。孟母为了孟子能够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多次举家迁徙。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环境说的开山之举!岳母为了教育孩子忠君爱国,不惜针刺孩子后背。有了那种切肤之痛,才有了岳飞后来的尽忠报国。这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之作!然而,我想漂母之爱可能比之孟母岳母应更胜一筹。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为了使小羚羊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是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向下坠落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为保护腹中的鱼卵……

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无保留的。可是,漂母却不同。她超越了普遍意义上的母爱。漂母不是韩信的母亲,她的伟大在于自己虽然贫穷,但在见到比她更贫困的陌生孩子韩信饥饿时,仍能够把自己的饭让给他。

“一条青虫爬在豆角上/她小心地捏起来/弯着老腰把她轻轻放在地上/看它/欢快地爬向大地的深处”。这就是漂母。在漂母眼里,没有什么不是生命。漂母对于一条青虫的生命都如此看重,那么对于活着的孤苦伶仃的韩信便可想而知了。

人们常说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我却要说:“成在漂母,败为萧何”。当韩信听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时,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惭愧,怎能不振作?是的,是漂母的赠饭之恩促使韩信振作;甚至在他受胯下之辱的时候,他心中也可能是在想着自己的承诺: “吾必有以重报母”。

漂母的爱,是博大的爱。这个爱,是不同寻常的爱。正因为有了这种爱,才成就了一代兵仙韩信。

作为漂母的这种爱人和济世的思想,我国古已有之。墨子早就提出“兼爱”口号,要求人们“爱无差等”、“远施周遍”,这就是博爱;《论语》中也有“汜(泛)爱众而亲仁”之说。泛爱,也就是博爱之义。之后,三国时曹植诗中有“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的话,直接说出了博爱这个词儿。唐代韩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还把博爱进一步与“仁”直接联系起来,提出“博爱是谓仁”的观点。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推己及人的爱人思想也是博爱;白居易的“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还有,学医者“悬壶济世”之情怀,求学者“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都是漂母之爱精神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具有行善文化的国度,中华民族也是一个追求博爱,具有博爱传统的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008年,四川遭受了特大的自然灾害,将这种爱推到新的高度。地震,从十二日下午三点开始,就牵动了世人的每一根神经。骨肉相连,手足情深。从机关单位看到的是为灾区捐赠衣物的忙碌身影,走在路上看到的是无偿献血的人们在静静地等候,随处可见的是为灾区兄弟姐妹捐款的队伍。电视里全天候播报着灾区的最新情况,网络中一篇篇哀悼、痛心、祈祷、祝福的文章,无处不在的是亿万人民对灾区兄弟姐妹的牵挂和担心……

从古到今,母亲都是人们永恒的歌颂对象,而漂母之爱则是一种博大胸怀,既是博爱之缘起,又可以说是博爱之本。它超越母爱,是民族之爱,国家之爱,人类之爱。漂母的爱,是普照的阳光,是遍洒的春雨,让人间充满温暖。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难怪性格高傲从不愿意“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到了淮安听到漂母的故事之后,诗仙是眼里竟充满泪水,端着那“雕胡饭”难以下咽。

“人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当我在怀念母亲的时候。”这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句话,今天,我要将其实改成“人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当我在怀念漂母的时候”。因为,漂母给人间带来是的是博大的爱。用一句老歌词,若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真的会更加美好!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人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当我在怀念漂母的时候。”这句话改的好。施恩者虽不记恩,受者却当思报恩。漂母遗留人间的博爱精神已经远远升华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的善良质朴母爱。
弘扬博爱精神,传承儒学文化,正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一个至关主题。
作者文字严谨,布局与构思缜密自然,内容丰厚。建议精华!

文章评论共[5]个
帘外落花-评论

好文章at:2009年01月03日 下午4:23

淮安野泉-回复谢谢帘外落花的点评。问好! at:2009年01月03日 下午5:38

淮安野泉-回复祝新年快乐! at:2009年01月31日 早上9:22

鎏篂無語-评论

“若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真的会更加美好!”这句歌在无数人的嘴里传唱,可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谢谢作者发出这样的呼吁,愿真爱永存人间!问候作者!at:2009年01月03日 下午6:17

淮安野泉-回复谢谢点评,问好! at:2009年01月04日 下午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