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翻看于丹的《论语心得》,读到她在书中对孔夫子“君子之道”的解读,她说,在孔子的心目中,一个人若是拥有善良(仁、智、勇)、恒心、宽忍的处世态度、内心淡定富足,行事从容不迫,就离君子的标准不远了。这个标准看似简单,但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要真正想要达到却是不容易的。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在烟雨里的朋友林锡墙先生,在我看来,他正是这样一位兼具智慧思想和淡雅心境的仁义君子。
算起来与林锡墙先生相识有一年多的时间了。2007年后半年,偶尔涉足烟雨古诗词版,这里的文雅和谐气氛立即吸引了我,于是业余时间我就花更多的精力来古诗词版浏览学习,林锡墙先生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他对我的每一首拙作热心关注、真诚点评、鼓励再三,语言谦雅斯文而不失活泼。记得有一次我欣赏完他的诗作后留评赞叹,他客气地回复说要请我喝茶,我随意说那就菊花茶吧,哪想到先生十分认真,几天后果然在一首精致的诗作里烹制了香浓四溢的菊花茶给我,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蒙顶山上拆茶枪,陶庐东篱披晚霞。
筵师陆羽精烹制,雪水笼翠集梅花。
藏杯青磁推宋代,宝壶宜兴品紫砂。
内人捧茗亲手送,格格尤喜菊花茶。
先生的精妙诗句让我欣赏赞叹又感激不已,此番诚挚心意也成为我们彼此友谊桥梁的美丽开端。
先生的学识是我最为赞叹的。他的作品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楹联文章,都显示出深厚的古文知识,基调积极明快,行文自然流畅,或古意盎然,妙趣横生;或笔法洒脱,韵味有致;或论述细致,博大精深;或淡雅清新、情意温醇。其中的两首诗词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其一是先生为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而做的《水调歌头》,笔法洒脱,语调豪放,据先生说当年被选入四川省百首作品中而经著名书法家写成百米长卷,书画展后送邓小平故居永久收藏;其二,在今年国庆期间,先生怀着对倡导国学的责任感和一腔热心,凭着多年来对《易经》的精深研究,书写了洋洋洒洒的论述文——《易经:我国文化的开端》,在这三篇文章里,先生清晰而系统、简要而精炼地阐述了《易经》作为我国文化开端的起源、流传和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与深刻道理。先生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不仅了解了深奥的《易经》内容,更让大家看到了他孜孜以求、传播文化的可贵精神。
先生对待朋友的真诚是我最为敬佩的。在去年春天,我曾写过一首《蝶恋花白玉兰》,词中为了衬托白玉兰的清雅纯洁,我冒然用了“一任蜂蝶来又去”句,先生在阅读时发现此句的不妥,委婉坦率的指出此句不符合事实逻辑,遂在评论里说:阳历三月,春寒未尽,尚无蝴蝶踪影,况且玉兰也无花蜜,不会招引蜜蜂到来。这段话给我的启示很大,让我不仅感受到先生的严谨,注意到事物间的关联,也更加体会到一个作者的细心观察和认真的写作态度是多么重要。这件事后,我对先生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先生更是对我提供了最多的帮助,他把自己的诗词讲义毫不保留地传送给我,并给我提供对诗词写作有帮助的网址,鼓励我在学习诗词的道路上树立信心、越走越远。
先生的文人情怀是我最为欣赏的。记得交往之初,我还曾经闹过一个笑话,因为觉得先生平时语言稳重但有很活泼,我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误认为他和我是同龄人,所以在文章评论中总是直呼先生名讳,他对此毫不介意。后来知道了先生已是我父辈那样的年龄,我抱歉再三,执意要改称他为老师,但他坚辞不受,说朋友之间宜自然坦诚,不必拘礼,友有老少,投机最好。我于是不再坚持,在心里却更加敬重他的淡雅人品。加了qq后,有幸在先生的空间里欣赏到他的美术作品:一幅幅中国山水画云山绕雾、沟壑纵横,古朴雅致,水墨氤氲。那潇洒飘逸的神韵,纡徐淡雅的空灵意境,积健沉雄的巍巍气势,充分显示出中国山水画的无穷魅力,让人如临仙山幻境、神思向往。
我想,一个人的作品最能反映他的处世心态吧,一个人的言谈也最能反映他的内在气质吧。虽然我与先生远隔千山万水,在现实世界里没有交往,对他的了解只是通过对他文学美术作品的欣赏获得,但从这些方面我看到先生自然深沉的爱国情怀,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孜孜不倦地勤学进取,平和宁静的淡泊心志,对朋友真诚的提点帮助,这么多可贵的精神正是一种受中国文化浸染的谦正儒和的涵养,一种经历世事,对待物欲淡然处之的修为,一种优雅的人生态度,一种朴素的中庸仁爱之心!这种人生态度和智慧所显现的光芒,不是恰与孔子所提倡的君子之道相吻合吗?他的谦虚,他的正义,他对待学问的责任感,他面对生活和追求理想的方式,都是我学习的楷模。在这里,也用一首小诗赠予我尊敬的师友:
自古蜀中多雅士,谦谦君子可为师。
泉石林岫丹青绘,趣味人生乐求知。
-全文完-
▷ 进入茉莉格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