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老子》成书较早,所以文中多以字为单位,应本着字的本意来分析。若以词为单位,亦然。再者不同时代的注释都带有时代的标记,即时代性。
戊子年岁末吴玉阳于古渔阳
道经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原文)
道:规律,哲理。 名:物质,最基本的存在。意译:自然界的规律和世间的人生哲理是可以探寻的,但这些不是永久的规律和哲理。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不存在的。有:存在的。天地:引申为精神空间,人的意识。母:引申为根源。无,则悟其妙、根本、本质;有,仅识其表面、表象。
意译:事物还没出现的时候,精神意识空间就开始出现了;事物出现了,它成为繁衍万物的根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音叫)。
常:引申为平时,经常。观:发现。妙:精细的好处,引申为真谛。徼:边界,引申为表象、表面。
意译:因此没有欲望杂念,便能探索出事物规律哲理的本质;有欲望杂念,就只能看到事物规律哲理的表面现象。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两者:有与无。名:名称,引申为标记、指代。玄:抽象、深奥、难以理解的。门:引申为途径。
意译:有和无是同时出现的(即相对的,一种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或相对立的两种事物),它们是一样同种程度的深奥很抽象,深奥真是深奥,是探索各种规律哲理真谛的途径。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精神和物质的空间,有和无的空间,引申为所有的人。恶:这里是丑的意思。不善:恶,坏的事物。已:句末语气词,了。意译:谁都能判断出美的事物且能欣赏它的美,那么丑的事物就能判断出来且能指出丑的地方来了。谁都能判断出善(好的)事且能指出它可赞誉的地方来,那么坏的事物就能判断出来且能指出它的劣处来。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相:彼此。生:出现。成:在实践中形成。形:形状。倾:倒向,引申为比较,测量。和:发出,附和。随:在一起,位置,依偎。
意译:因此有和无是在事物出现与消失的时候产生的,难与易是在实践中对比出来的,高与下是在比较、测量中确定的,声响和美妙的音乐是从嘴里发出和物体相撞击后才品味出来的,前后是在二者相聚一起而确定位置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为此。圣人:圣贤的人,有大智慧的人。处:做,办。无为之事: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行:引申为采取。不言:不是嘴上说的。教:教导,教化。万物:引申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作焉:引申为在它自己的地方出现、产生。不辞:引申为不要抵制。生而不有:引申为诞生了就不要强行使之消失。为而不恃:做了(某事)就不要为此而有所指望。去:离开,引申为失败、损失。
意译:为此圣贤之人做有现实意义的事情,采取以身作则的教化方法。一切事物因为它(他、她)们自身的能量出现就不要抵制它(他、她)们,既然诞生了就不要强行使之消失,做了(某事)就不要为此而有所指望,做事成功了就不要以此自居。只有不以成功自居,就不会遇到挫折(失败)、遭受损失。
-全文完-
▷ 进入无事梧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