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应从邓小平身上学些啥
邓小平,一个震鬟全球的名字,
邓小平,一个世人景仰的伟人。
邓小平,华夏大地上的一颗巨星,
邓小平,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
他一生抱着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伟大理想,一路枪林弹雨、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将中国人民引向康庄大道。他的一生,有着三起三落的传奇经历。他是中外求学的学子;是中国共[chan*]党员;是红军时期的播火者;是立马太行的政治委员;是淮海大战的总前委书记;是主政大西南的第一书记;是身居一线、日里万机的党中央总书记;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他的一生和我们党、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是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杰出领袖,是重绘世界政治地图的一代伟人。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面对科技信息社会日益频繁的竞争和挑战,我们应从邓小平身上学些什么呢?
我想,我们在感受他的宏伟大略、学习他的特色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人格精神。
一、拥有坚定的信仰。信仰是行动的指南,是前进的动力。邓小平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一个普通的农家,他之所以成为华夏大地乃至对世界局势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与他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仰分不开。特殊的年代使他可能将个人的抱复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上小学时就受到革命进步运动的影响;上中学时他拥护进步思想而参加了游行、罢课;1920年,16岁的他就决意赴法寻求救国救民真谛;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成为光荣的中国共[chan*]党员;在求学岁月他边勤工俭学边进行革命工作;在风气云涌的革命浪潮中,他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直到他对祖国四个现代化蓝图构建……他志存高远,心系祖国和人民,无不体现对革命的坚强意志,对党的无比信赖,对祖国人民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他的行动体现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有人说当代大学生是沉沦的一代。是的,我们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幸福的生活销蚀了我们拼搏的斗志,淡化了我们崇高的理想,我们没有了坚定的信仰,没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许多人贪图安逸,成了禁不起风吹雨打的深闺小姐……又怎么能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呢?
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邓小平是个实事求是干实事的人。他凭着睿智的头脑、过人胆识、敏锐的视角、勤勉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为祖国人民做了一件又一件立足国情、富国强民的伟大事业。无论在反左倾、反浮夸的斗争中,还是在战争岁月、四化建设中他都能公正不阿的坚持真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实事求是的工作,“随时随地进行调查研究,是邓小平一贯的作风”。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他都要亲自去看看,调查调查。1958年,他到农村调查,通过亲自走访农户、逛商店、赶庙会,了解集市贸易和群众生活,高瞻远瞩,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指出要认真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先例,为将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基础;1961年,他赴东北就工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从而制定了著名的“工业十七条”,是用于当时“克乱求治,整顿工业”的一个重要文件;1978年九月,他再次视察东三省后,提出“全党的工作重点准备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来”英明决策;他在调查城市建设时说:“目前,我国还很贫困,人民住房紧张,房一定要建,可楼层要降低,国家没有能力建设‘高、大、全'的房子,建房要总结经验,一批要比一批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978年10月,他访问日本回来,就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他的立足国情的好法子,都来源于他的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如果没有他的南巡,也就没有中国改革变化的春天。他遵循马克思“理论来源于实践的科学原理”,走着一条:“实地调查—寻求方法—落实发展”的路子,只要有机会,他就要亲自走一走、看一看、一心一意为祖国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
如今的大学生有没有他这种深入实际、向实践要真知的精神呢?恐怕大多数人都是在如诗如画的象牙搭内享受天之骄子的优越待遇吧?恐怕有人连写一份调查报告都是躲家里闭门造车吧?恐怕有人还没完没了地沉迷花前月下不能自拔吧?难怪,有人说我们是沉沦的一代!
三、相互协作的精神。1986年10月,邓小平全家参加刘伯承的追悼会,他在《悼伯承》中写道:“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初次见面,他给我留下忠厚、诚挚、和蔼的深刻印象”“我比他小十多岁,性格爱好也不尽相同,但合作很好。人们习惯的把‘刘邓’连在一起,在我们两人的心中也觉得分不开,同刘伯承一起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新华社前线特派记者李普说:“在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号的”。他们之间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情谊,不仅在于他们是并肩作战、戎马羁旅的战友,还在于他们在革命工作中能够相互协作、默契配合。
工作中,邓小平考虑到刘伯承眼睛不好使(在讨袁斗争中,失去右眼)总是主动多负担起一些具体的工作。他对部下说:“具体工作多找我,一般不要打扰师长”,所以,同志们知道,只要刘伯承参与讨论工作时,就有重大行动、决策。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他总把刘伯承当自己最尊敬的师长。
一位二野的老同志曾经这样说:“刘取两位首长虽然一军一政,各有所长,但都不偏才,而是文武双全,因此他们在军政工作上常常口径一致,一唱一和,相互支持。同志们都知道,师部的工作,只要邓政委表过态的,你去问刘师长,刘一定说:‘按邓政委讲的办’同样,凡是刘师长表过的态,你去问邓政委时,邓也必定说:‘按刘师长讲的办’”。
没有配合意识和协作精神是成就不了伟业的。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没有相互协作的精神呢?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不仅要与朋友协作,还要有与对手协作的头脑准备。
四、勤奋学习的精神。邓小平从小就是一个刻苦学习的孩子。他的描红习字一丝不苟,反复临摹,故而,写得一手好字,这是后来他在法国办《赤光》赢得“油印博士”雅号的基础。他酷爱读书,对书有特殊的感情,他说:“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给人以精神寄托”。行军时,他让马驮书,自己走;进城后,他每天都安排有专门的时间读书。他不仅向书本学习,还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他深入实践,在参观811航空发动机生产线时,他向设计员询问工作原理。在他的革命斗争生涯中,有两个学识渊博的人对他有着重要影响,一个是毛泽东,博古论今,谈吐中用典贴切,妙趣横生;一个是刘伯承,对知识孜孜以求,戒马倥偬仍手不释卷,邓小平学习他们,以他们为榜样。邓小平,文武双全,多才多艺,他的文章、报告、演讲精辟简洁,深入浅出;他的一曲高亢有力的《马赛曲》让同志们豪情涌动。他的聪慧睿智除天资外,更多的是在于他肯于学习。如果我们大学生都能像邓小平那样热爱学习,那么我们的人生定会多了一些份量。
五、平常人的心态。邓小平人生路上三起三落,他临危不惧,遇事不喜,豁达开朗,善于用乐观主义精神对待一切,并用一些实际的工作来调节生活,陶冶精神,从不感到空虚与彷徨。“无情未必真豪杰”,他与刘伯承、陈毅、周恩来的感情甚笃,自不必说;他不忘记西工人的旧情,感念在心;他家家人,与他们一起娱乐,尽享天伦之乐。他把自己看成平常人,按平常人的心态去生活,去做事,所以他的心态才如此的美丽。他表现出来的人性平静常态叫世人对他更加景仰。
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健全的心态,多学学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那么我们也会睿智、达观、有作为起来。
对于名垂千古的一代伟人,他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格精神当然不止我所列举,我们大学生要找准不足,虚心向他们学习,以便更大限度的切实为社会做出贡献。
2005.6.9
-全文完-
▷ 进入月清玉树琼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