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的早上,终于禁不住朋友的一再邀请,与老公和朋友及朋友的丈夫一起去看了向往已久的影片《梅兰芳》。之前也听朋友和同事谈起过这部电影,虽说只是人物传记,对京剧也只是稍有一点了解,但出于对这位京剧大师的敬仰,还是很想能对他所生活的年代有所了解。
去了影院,一向以为很是萧条的电影业并非我想的那般萧条,大厅里老老少少,或拿着饮料,或拿着爆米花,谈笑间等着时间的到来。终于坐定了。可能是出于让我们能在一起享受电影的喜悦而特意安排的,朋友的老公和我的老公特意将中间的两个位子留给了我们,他们两人则各坐一端。影院里很是安静,大家皆沉寂于对影片的欣赏。一时间,将我们带至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故事从少年梅兰芳阅读伯父的信件开始,古老的房间里,留着辫子的畹华(梅兰芳的小名)似懂非懂的看着大伯写给自己的信件,描述着自己作为伶人的心酸与无奈。大伯劝他不要再走自己的老路,能做一名普通的凡人……青年时代的梅兰芳,或许是勇敢的。出于对戏曲改进思想的萌动,他公开和当时名噪一时的十三燕公开对擂。事实证明“梅兰芳的时代到了“。十三燕带着自己的遗憾离开了京剧舞台,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梅兰芳在邱如白的帮助下,在戏曲的道路上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电影里的一句台词“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对我很是启发,也是梅兰芳不断战胜自我,走向成功,挑战自我的写照。与十三燕的对擂,出访美国的成功,在当时来说,他是带着很大的思想压力的,然而,凭着这种精神,他成功了。特别是在美国的出访中,当时的美国经济一片萧条,媒体对于中国京剧的评论一片倒好。然而,他挺住了压力,在台上精彩的演出赢得了美国人的一片赞扬。事实证明,演出非常成功,也确立了梅兰芳在京剧界的地位。
影片中,还用大量的画面情节反映了他与当时须生之皇的孟小冬之间的情感纠葛。他们相遇,相知,相爱。然而,为了京剧,孟小冬最终离开了他。在这方面,梅兰芳是孤独的,也是无奈的。可以说,为了京剧,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孤独。正如邱如白所说,正是有了这份孤独,梅兰芳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获得成功。处于那样的年代,这位京剧大师,他的爱是压抑的,有着难以名状的孤独。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
他之所以受人敬仰,还有一点,就是他的民族气节。尽管他很热爱艺术,很怕离开他热爱的“座儿”,可是,在国难当头之日,他毅然选择了离开。在日本人的高压之下,他没有屈服,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自残身体,目的只是不为日本人侵占的成功而助威。直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他才回到他的舞台,从这点来说,他是值得世人尊敬的。
影片中人物的塑造比较成功。青年梅兰芳的扮演者有着较好的艺术功底,扮相俊美,将一代大师梅兰芳的表现艺术表演得淋漓尽致,只是在演技上稍显稚嫩,对人物的性格刻划不很突出。中年梅兰芳人物性格显明,对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演绎也比较真实,他对艺术的热爱,对人生的一些无奈,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的正义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全文完-
▷ 进入叶子2004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