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白水县隆重举行2008中国苹果年会“白水国际苹果文化节”,向世界续写了中华名果,魅力果乡的风采。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推进白水苹果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对于“中国苹果之乡”白水县来说,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果业,促进果农持续增收。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苹果的发展历程。
1、起步早,誉满神州。
20世纪80年代,白水人把苹果作为振兴一方经济的产业,九十年代白水县因苹果而誉满神州。“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已响彻全国,第一次白水人走进了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1995年,荣获“中国苹果之乡”称号。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规模逐步变大,市场竞争激烈。
截止1997年,全县果园种植面积接近40万亩,苹果生产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一年,白水县提出了苹果产业化的战略思路。随着国内苹果面积、产量的增加,苹果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苹果逐渐陷入了丰产不丰收的怪圈,果农出现了“卖果难”。
3、苹果产业发展三十年,延伸产业单一,限制了苹果的发展壮大。
认为苹果产业化就是苹果产业的系列化,就是产供销一条龙。果品贮藏、加工能力弱,果品价格难以大幅度增值。“绿色果品”的要求让果农深刻的意识到粗放式管理的弊端,对先进的果园管理技术的欠缺,真正意义上让果农和政府明白苹果产业发展的严峻性。
4、果园科技单位联合,搭建技术平台。
2008年我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实施了苹果产业化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全面开展“十百千”人才培训工程,坚持实施以间伐为主的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县级苹果科技试验站。20名专家教授常驻白水,精心指导全县苹果生产管理。
二、苹果给白水经济带来的变化。
1、工业贫乏,眼镜、菜刀、杜康酒和陶瓷的旧框架在市场转型中失去竞争力,县域经济发展缺少主导产业。
七十年代白水县经济发展中涌现了一批知名的品牌,眼镜、菜刀、杜康酒和陶瓷。如1979年全国菜刀质量评比鉴定会上,“白水牌”菜刀被列为全国十大名牌菜刀之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这些产品失去了市场竞争力。白水县经济发展中缺少主导产业的支撑,工业处于半瘫痪状态。
2、政府政策倾斜、舆论宣传和经济扶持推动白水苹果发展之路。
最初苹果栽植农民很难接受,持有一种排斥的态度,苹果真能挣钱?不种粮食吃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农民。县委县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使农民逐渐的接受了苹果能发家致富的思想,政府扶持让少部分农民通过苹果发家了,更多的人亲眼见证了苹果给人们带来的财富,纷纷投入到苹果栽植的队伍当中,彻底改变了黄土地留下的贫穷和落后的观念。
3、效益带动、村镇辐射、政府重视,三者有机的统一,让苹果产业占据了白水经济的主导地位。
苹果栽植初期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八十年代西固镇率先大面积栽植苹果,农民的家庭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支持下,呈现出村村相连乡镇辐射的景象,通过经济扶持、政策倾斜的策略打开了全县大力发展苹果的新局面,农民深刻的领会了苹果发家致富的理念,随着政府多年来的重视,苹果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4、面对苹果产业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下,对白水苹果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标准化产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已成为制约白水苹果“走出去”的瓶颈难题。产供销的模式已经不适应苹果发展的要求,延长苹果产业链的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县委县政府及时准确的发现了这些问题,提出“联农户、联科技、联市场”的方针,展开“苹果发展大讨论”的主题,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群策群力为苹果大发展出谋划策。
5、发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群策群力进行实地考察、取证、采访等调研。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如何尽快将自然资源、品牌优势、品种优势、规模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这是摆在白水县委县政府和广大果农和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思则变、变则通、通则大”的思想开拓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紧紧围绕苹果发展的主题展开思考和辩论。
三、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白水苹果发展产业链,为经济发展服务。
1、倡导“经济多样化、苹果市场化、果农知识化、政策惠农化”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精神。
2、加大重点项目的引进和资金的落实,扶持和扩大现有企业的规模和层次。安德利果汁厂和昌盛公司落户白水,为果农投资和发展果园注入了强心剂。
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出台,为做强做大苹果产业提供契机。
1、 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带来新的机遇。
2、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4、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五、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尽管近年来我县苹果产业发展加快,规模不断壮大,效益逐年上升,但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果树栽植时间早树龄老化、品种单一、粗放式管理的滞后,应当发挥果园技术优势巩固和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商品率。
市场发展的步伐对白水苹果起步早,发展时间长的优势提出新的挑战,果树管理技术必须紧紧围绕苹果产量和商品率这两个方面服务。通过新技术新方法大力推广栽植幼树、解决老树的问题为出发点,向技术型管理过渡。
2、苹果量大就能卖钱的旧观念禁锢着果农对苹果的认识,大力宣传苹果深加工的思维以增加农民收入。
引进先进的思维和理念以解放果农落后的观念,打破长期沿袭的产供销的一条龙模式。多进行科技下乡活动、专家现场指导的次数,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向果农宣传、讲解最新的苹果发展局势和市场的导向性。把苹果深加工的思维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广大果农,发掘和开发新农村发展之路,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思想和技术保障。
3、“一村一品”的观念没有围绕主导产业的开发生产,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
根据苹果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创造适合白水县的“一村一品”,一村发展一种苹果深加工的项目。大力发展、多点开花,相互呼应,协作发展。为苹果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塑造白水苹果的世界品牌。主导产业带动工业、副业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难题,形成特色品牌占有市场,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发展的强大空间。
4、小额贷款的支持对果农发展苹果产业的力量单薄,围绕苹果创业的人群明显偏少。
面临市场的考验和苹果发展的难题,果农在银行可以得到一部分资金进行果业深加工的行业,也仅局限于小农户作坊的层次,市场经济下竞争异常激烈和残酷,很难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加大贷款的数额对农民发展果业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解决农户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创业和发展的难题。
5、企业带动果农发展的步伐和效率偏低,制约了苹果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大型企业具有规模性、效益性、带动性和辐射性,企业所在地周边乡村必然会得到益处。在效益带动的刺激下,农民会加大对果园的投资力度,围绕企业的经营项目实现企业和果农的双盈利。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监督,本着支农惠农的原则提高企业带动果农发展的步伐和效率,为苹果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奠定基础。
6、果业生态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白水苹果相当程度上属于靠天吃饭的产业,自然灾害对果农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们对这种风险的承受能力有限。科学技术在果业上的作用是巨大的。果农赵旭阳就发明了一种防雹网,可有效地抵御冰雹的侵害,今年就没有给苹果带来任何损失。白水就经历了大小12次冰雹袭击,给果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好产品兴起大产业,大产业带动产业化。在苹果产业化链条上,只有实施果园的标准化管理,生产出好的、统一的产品,产业化才能延续。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服”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政府要提供“保姆式”全方位服务,加大政策扶持,经济倾斜,全民动员的举措努力搞好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周边环境。为把“白水苹果”打造成国际品牌提供良好的投资氛围和环境保障。
-全文完-
▷ 进入情海一只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