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点寒冷的圣诞节,突然提出这么一句不入流的话可能会被口水淹死,拂了千万人难得一见的愉快心情。在中国像我这么古板“过时”的对源自西方的圣诞节一点不感冒的人正在急剧减少,我刚过而立之年,应该还属于青年,但似乎在潮流面前已经老了,因为我很顽固,我不会为了所谓的潮流而改变自己,我是那种固执己见而又一成不变的人。我并没有任何的民族主义倾向。也没有任何要攻击圣诞节的心思。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圣诞节?这句话是很早以前在西安上大学的时候躺在开着暖气,温暖舒适的宿舍床上和另一位舍友不约而同说出来的郁闷话。那也是一个平安夜,平时熙熙攘攘的校园和宿舍那天晚上早早就显得异常的冷清,入夜就连半个人影都见不着,西安的寒冬腊月,天气也是相当的冷,这么多大学生都跑那里去了,都到西安钟楼一带去参加圣诞平安夜的狂欢去了,平时拥挤的宿舍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同样弥顽不化,非常固执的舍友,躺在床上心不在焉地看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哀叹现在这大学生这幼稚劲儿,感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不幸,同时内心的那份孤寂也是冰冷冰冷的,在暖和的宿舍和棉被底下都忍不住打寒战。当时就冒出这么句: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圣诞节?聊以安慰自己。大学四年里,四个圣诞节我都没有去西安钟楼一带亲眼目睹过圣诞节的热闹场面,听去过的同学说,那真的是绝对的人山人海,马路上车都无法开动的。
人是群体性的动物,需要群体性的活动,孤单的压抑埋藏了太久,需要一个这么约定俗成的时间来集中爆发和发泄。这是圣诞节能够在全球的节日文化中非常的强势凌厉霸气十足的根源所在,中国本土的节日没有这种文化的穿透力和传播力。
这是一个崇尚自由和自主的时代,人人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你有过圣诞节的自由,我也有不屑一顾的自由,本没有任何相互攻击和轻贱的必要。
去年我们的学校里也做了圣诞活动,学校也布置出了圣诞的气氛,老师和孩子们玩得很高兴,今年没有为圣诞做任何的准备,等到我看到街边的很多商店的玻璃窗上都贴上了圣诞老人的画像和雪花图案,超市里的员工也穿着圣诞老人的服装带着圣诞帽,天气也在冬至那天突然变得贼冷贼冷的,才想起来这又是什么圣诞节了,24号这天看搜狐百度等中国主流网站,没有见到因为是圣诞节而看到什么有关圣诞节的报道和为此而进行的改变,由此可见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对西方的圣诞节也不是很感兴趣,有一种自然的抵触。但民间,尤其是在广大年轻人,青少年人群中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以前总感觉到对圣诞节很疯狂的是大学生这些人,但24号的这天,学校的小布点大的一个学生,初中的,小学的,突然接二连三的拿用塑料包装纸包裹得很精美的苹果拿来送老师,学校的几位女老师都收到了很多苹果,老师们也拿苹果和糖果互赠给学生,这天精品店里几块钱一张的塑料包装纸很快就卖完了,还有做水果生意的,买出了很多苹果,笑逐颜开,大家皆大欢喜。平安夜,还没到晚上,就开始热闹地互赠苹果,这个是圣诞节传入中国后中国人的原汁原味的本土创意了。在国外是绝对不会互赠苹果的,因为没有汉语的这个谐音。商家挖掘的这个创意很好,可能是那个卖水果的机灵鬼突然来的灵感,这个已经无法探寻了。群体性的模仿力量是很强大的,前几年也没见送苹果,这一流行又会是年复一年,如果你是卖水果的,明年这个时候一定要多准备些苹果,最好是那漂亮包装纸包裹好的。
圣诞节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球性最广泛影响的节日了,我想这背后的根源应该值得很好地去探究一下。圣诞节为什么会如此强势而影响深远内。
我想这与它完美地与商业经营和商业文化融合在一起是分不开的,圣诞节拥有稳定的节日识别系统,比如圣诞老人,红白相间的圣诞服,圣诞帽,雪花,圣诞的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富有不可抵抗的吸引力,比如旋律优美动听的圣诞音乐和歌曲,还有圣诞电影,让圣诞节的文化影响深入人心,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圣诞节与商业有机融合,圣诞节的礼品文化,让人们自小对这一天无比期待,商家们在圣诞前后的商品热卖,自然是不留余力地自觉地宣扬圣诞文化,有了强大的商业后盾,圣诞节的影响力自然是无人能够抵挡。
相比之下,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就有点日渐衰微的担忧,中国的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春节更是大吃特吃,中国的节日很多无外乎是一个吃吃喝喝,文化的符号越来越淡薄,端午节中秋节我想人们除了吃,还不知道能干些什么,元宵节很多地方连过这个节的意识和气氛都没有了。而对于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文化符号是比较显著的,比如春联,红灯笼,爆竹,红包,但这些节日文化的符号这些年感觉越来越淡薄和无力,年一年一年过,这年味却越来越淡了。春节为什么对年轻人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过年为何越来越没有味了,这个值得全中国的人们认真地好好地思考一番。
-全文完-
▷ 进入kokosele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