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就是连环画,因为适合识字不多的小朋友阅读,故名“小人书”,是一种文学和美术相结合的通俗艺术读物,民国时期逐步形成气候,新中国成立后达到了鼎盛。连环画图文并茂、故事连续,浅显易懂,64开本,便于携带,所以也大受文化不高的工农群众的喜爱。解放后,连环画迎来了第一次繁荣期,文革前共出版1500个品种,印行10亿册。
弄堂口有一个租书摊,摊主50多岁,每天早晨就把一扇扇像屏风样的木板展开,木板上一格格罗列了大量的小人书,花一分钱就可以租上一本,坐在他准备的长板凳上看半天。这书只能你一个人看,如有别的小孩子想揩油凑在身旁看白书,他会毫不客气拎起那个小孩的耳朵,轰走了事。如果想借到家中看,那是要加倍的,每本两分钱。书老板很精明,比较厚的书,他会拆成两本算钱呢。我们弄到一点零花钱就会毫不犹豫送给他,换取片刻的愉悦。
旧时的连环画大都改编自当时畅销的武侠小说,如《火烧红莲寺》《蜀山剑侠转》《十二金钱镖》等,或者清末民初的奇案大案,如《杨乃武和小白菜》《詹周氏杀夫》等。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在五、六十年代。这个时期,精彩纷呈的连环画作品争相问世,连环画界有“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颜梅华、徐宏达)、“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之称。那时,还有一种电影版小人书,是把电影画面拷贝下来,蓝白双色,配上文字说明,也很受欢迎。看电影毕竟不能部部都看,小人书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当时有个宏大的愿望,自己拥有一抽屉的小人书,就像后来想坐拥书城那样不切实际。这和有了娇妻还想如帝王般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八十一御妻同样可笑,但当时确实是我的梦想呢。贪多嚼不烂,任它溺水三千,我还是只取一瓢饮吧。
小人书从单本发展到成套的,比较有名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 《红楼梦》《西游记》等,虽说成套,但也每册有独立的故事,自成系统。小孩子财力有限,要慢慢积聚零花钱,才能逐步看完这些书,常常会弄得眉攒春山,眼如秋水呢。创作小人书的,很多是有名的画家。像王叔晖的《西厢记》隽永飘逸、惟妙惟肖;刘旦宅的《屈原》质朴凝重、遒劲奔放;贺友直表现湘西农村题材的长篇连环画《山乡巨变》被誉为“中国连环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赵三岛因为有名,常有人用赵川岛、赵三鸟等名模仿他的作品,就像现在有人用全庸、金康来冒充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
在小人书中,图画的风格形式非常多样,黑白版有白描、素描、速写等画法,彩色版有油画、水彩、水粉等画法,画工细腻、色彩丰富、造型逼真,给那个时代的画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天地。
虽然今天的连环画创作几无声息,为卡通片漫画书所取代,但连环画收藏逐渐热了起来,其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研究价值越来越受人重视。据悉,目前连环画收藏已经晋升为我国的八大收藏之一。全国范围内的民间连环画收藏组织已达近50个,会员达10万余人。连环画的收藏爱好者则被称为“连友”,和“驴友”、“色友”等齐名了。
别梦依稀“小人书”,它的确给予儿时的我,很大的快乐。
-全文完-
▷ 进入月色-朦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