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云水光中洗眼来——拜水都江堰拈花听禅

发表于-2008年12月24日 晚上9:35评论-1条

想去都江堰看看,原是二十年前的旧梦了。 

最早知道这名字,还是在初中的课本里。那时尚小,根本理解不了为什么一个水利工程会被称为世界的奇迹。后来读了一些书,才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我们都知道,长城是曾经的辉煌,泰姬陵是逝去的纪念,金字塔是宗教的遗物……这些也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奇迹,尽管在今天还不断的受到人们的膜拜,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不是为现代人服务的,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福音。唯独都江堰是个例外,它的不朽正在于历经千载,依旧泽被苍生,居功至伟,浏览今之世界,无出其右者。 

二十年的相思,到今夏才有了了却的机会,可见人生实难矣。只因琐事繁多加之路途维艰,心中始终有着一股怯意。不知道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们,究竟错过了多少人生路上的风景? 

俗话说,名山秀水,相得益彰 。这话应验在拥有青城山和都江堰这双子星座的川西北小城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青城山的“道法自然”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打造,在利用地势和水脉上“善利万物而不争”,都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中午时分,在“伏龙观”前的“花州栈道”旁,享用完美味的四川小吃,黄金雨样的阳光,就从树的缝隙中透下来,点点的洒在我的周围。三三两两的游客,顺着栈道,向里走到距“宝瓶口”的最近处。轰鸣的水声在这里过滤掉了尘世间的杂质,留下了那千古不变的水魂。 

攀上高高的石阶,进到观里,中间供奉着李冰的石像。治水的文字和图片装饰在周围的墙壁上,我走马观花了一通,然后绕照壁过大廊,霍然开朗间,举世瞩目的都江堰工程精美宏大的场面便呈现在我眼前了。 

站在高高的观顶,居高临下,迎着脚下奔腾而至的江流,我足足发了半个小时的呆。那时那刻,说不清是感慨还是惊叹,一下子明白了在没有真正见到古堰之前,我们任何的联想都是那么的不自量力。 

这里是成都平原的入水口,周围所有的著名的景点都是围绕着古堰来展开的。舒缓、平坦的四川盆地,在这里陡然间被转换成了大山大水般的起伏和跌宕。它在把惊涛骇浪、水声、风声都收录于视听的同时,也一并集藏了二千多年的光阴。在这个通透的大空间里,处处能让观众感受到水的真谛,水的驯服,水的灿烂,水的缠绵。 

水势浩淼咆哮,当然这是水受人之宠的原由。不过,都江堰并不需要这样的标签来邀宠。岷江欢叫着奔腾到这里,受到轻轻的一拦,荡荡的一疏,立时便温暖的由自然的山水变成了功益千秋的历史偶像。 水流悚然,时空变幻。若此时,能有三、二知己于斯处推换着那不老的花雕稠酒,觥筹交错间,我肯定捉摸不住这应该是哪一代的锦官城。 

看远处的鱼嘴,把岷江分成了外江和内江两条,再低下头静观内江的水,湍急奔涌,打着旋涡,裹挟着无数的流光轰鸣着挤向了“宝瓶口”。这是当年李冰用火烧、石冷、水相激致石瀑裂的原理,在玉垒山艰难开凿出的通向成都平原的缺口。恍然间,如做了一个梦,其实也还是眼前的这样一个空间,但时光早已流过了千年。 

——宝瓶口,的确名副其实。 

隔江的玉垒山,青翠欲滴,川中的天像孩儿面,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白云朵朵,忽然就来了一阵濛濛细雨。给眼前的一切都罩上了一层雨帘。风吹着这帘雨雾,绵薄而又古典。隔岸的山也仿佛在影影绰绰的轻摇着。山间点点的小野花,轻红漫舞,在雨雾中,象飘荡在半空的花瓣雨,悠悠然有一种隔世离空之感。 

天色一时如晦,硬是不肯给个脆生生的蔚蓝来映衬。不过不要紧,这反倒成全了那阵阵萦绕着的雾气。在天地间稀疏的散扬着,就这样无凭无依的不知过了多少个善变的光阴。 

忽然的就想起一句诗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已经这样说过了,后人所有的赞叹也只能是永远的排在了第二位。 

顺观绕下,一路上任思绪轻扬着越过飞沙堰和金刚堤。在著名的安澜索桥边,可以看到对岸的二王庙隐在苍翠之中,远远的恍如仙家洞府。 

二王庙在四川名气很大。是川西平原的百姓自发建造的以李冰父子为主神的庙宇。川中的土著们都认定这是他们的总祠庙。所以它一年四季都是香火不断,游人如织。来者贵贱不分,地位不分,甚至肤色不分。没有人敢在它面前妄自尊大。因为只有李冰才真正创造了一个不朽的名词:永恒。 

二王庙依山傍水,雕梁画栋,面对着广阔的江面和江洲。护佑着川中的物阜民安。伏龙观则背负江流,二者互为呼应。再前行一点,从鱼嘴处观二庙,皆在同一视角的两端,广阔的距离承前启后并左右逢源,在峰峦簇拥、烟波云树之中,确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远离杂乱的人群,我独自坐在鱼嘴的一隅,静静的思索着。水是阴柔复杂的东西,就谙熟自然的古怪脾气、摸透至柔至刚的水性来说,李冰的确算得上是天才绝代。 

用鱼嘴来分水道,飞沙堰泄洪排沙,宝瓶口束口引水,把水之综合利用成为实际保障,果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他为何会把都江堰作为治水的发祥地,我不得而知。但先秦时的那一个惊天动地的工程,确是给后世的四川盆地带来了不尽的福祉。这一切是必然还是偶然?是历史的安排还是天作之合?是师承还是自通?……谜一样的疑问,至今没有人能解释的清楚。 

原属于李冰的都江堰如今仍兀自静在。我知道它不会给这些疑问哪怕是些许的启示! 

有很多的东西,真的,于它,俱是无关。 

古堰至诚,把千年的寂寞都风干并压缩成了标本。偶然的走到了这么一个地方,又正赶上这么一个鲜活的季节,于是那些原本是静止的意象就被激活了,也润泽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上善若水,什么是真正的道法自然,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好的活着。在这样一个现实和历史并存的空间里,留几张自己渺小的身影吧,让自己在一个由古人创造的世界里澄怀是一个多么惬意的事情。 

去一个地方,不只是喜欢看景,我更喜欢看景里的人,人里的景。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有些东西你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它直接的就渗透到了血液里面。 

对久居小城的人们来说,有一个休闲的好去处,那就是离堆公园门外的南桥。听朋友说有很多远在成都的人也常驱车前来,只为饮一杯茶,只为了来享受一下这闲散的慢节奏的生活。 

这倒很像古时的一个什么文人,大雪天半夜带一小僮,去看朋友,结果到了朋友家的篱门外,不敲门,转身又坐船回去了。是兴之所致,足够了。 

南桥,也就是象美国电影《廊桥遗梦》中那样的廊桥,带屋顶的。横跨在内江的河道上,距“宝瓶口”仅一箭之遥。纯中国古典式的建筑风格。雕栏朱柱,气势非凡。 

顺台阶而上,一阵阴风扑面而来,冷颤之下才发觉那原是袭人的水汽。即便是在这炎炎的夏日,冷不防也会使人突起一身鸡皮疙瘩。但立时又爽了。廊柱上有对联,桥的内壁和顶上铺满了各式的画作和书法。夹杂在花绿相间的吉祥纹样中,煞是繁复而又奢华。 桥上或站或坐的满是观赏和乘凉的人们。兜售着酸辣粉、凉面、糍粑、叮叮糖的小贩,挑着担子来回的吆喝着,充满着浓郁的市井气息。 

南桥两岸,都是喝茶的好去处。那些青灰色的小房子,顺着江边一字儿排开,高低错落着绵延下去。这些小茶馆在与市井繁华和睦相处的同时,依然保留着那份脱俗的纯真。木椅、木凳的座中,每个茶客都安守着属于自己的位置。无论是打扮得体抑或是坦胸露背,都互不相扰,超然恬淡。许是染上了茶馆的这分清雅,每一个最本真的原始个体,都立时变得包容和与世无争起来。 高兴了,还可以把脚翘起来,搁在临水的栏杆上。饿了,可以让老板烧几样地道的川菜。头上是大棵大棵的古树,经常有一朵一朵的树花无声飘落在座间。江水青绿、干净、湍急,看得见水流,又听得见涛声。 

古树的后面,住的都是原初的居民。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已被岁月打磨得滑亮。因着四处散发的水汽,这青石的路上竟有了一层薄薄的水色,愈加更见清润。这些古旧的民居,闲闲的呆在那里,任岁月老去,对仅仅几步之遥的喧闹竟是充耳不闻。 

慢步在泛着潮气的青石路上,在这里,我是一个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人。一下子没有了城市间的车水马龙,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烦与忙,没有了那些无处不在的压迫感,心也一下子变得纯净和透明起来。空气中夹杂着湿润,充满了我盼望的气息。面对这里的大山大水抑或是陋街小巷,奇怪的是我始终都没有强烈的心情起伏,却因此而能彻底的放松,不象是远游,倒更像是回家。 

有时想想,做一个平凡人家的子女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小人家的绿树青瓦鸡鸣狗叫间,才真正有着相濡以沫的温暖。 

傍晚时分,我又信步到了南桥。站在江边,看形形色色、不同语言的人在面前闪过,尽管眼花缭乱,却也可以看尽茶里茶外的不同人生。极目远眺,那视线不可及的遥远,则是我所经历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美丽而又清晰...... 

远远的,“伏龙观”就象一片黝黑的剪影,沐浴在澄明的金色的光中。内江的水经过“宝瓶口”,金亮的有点眩目。远山是淡淡的,一层一层的晕染开去,叠映着退向远方。 

望着黄昏的天空里南桥上古老的飞檐,能察觉到桥顶的瓦面上那几个泥塑的古人儿身上有暗光轻轻的流过。我也能真切的感受到古城在不可避免的变化着。但我不清楚,那些仅仅属于这座古城的,是否能够一直延续并保存下去? 

——所谓的时光荏苒,所谓的沧海桑田,所谓的似水流年,刹那间都化进这奔流不息的江水中了,只留下坚硬、致密的三个字留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都江堰,都江堰。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拈花听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指尖如水点评:

写绝了都江堰,让人读后心旷神怡。喜欢这样的文字,情景交融得恰到好处,语言自然优美。

文章评论共[1]个
心语飞扬-评论

欣赏了,问好朋友!at:2008年12月24日 晚上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