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今天
单位领导又在催交年终总结了。
说春的老头又在用一张张自印的年历和一句句油滑的说词换取一张张毛票和一碗碗米粮。
旧历的余音还在脑际萦回,新的一年又悄然向我们走来。诚挚的问候与觥筹交错的祝语又唤醒了无数颗忙碌的心。
展开素笺,该在这一过渡时刻记下点什么呢?思维老是死死地结在“时间”这棵树上不肯走开。其实时间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如果人类没有创造这一词语,如果将时间只看着一棵不断生长的树,我们将会怎样?
或许就没有或许,或许我们只能象一棵树一样将时间变成许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业绩,在时间里演绎着或悲或喜的生命故事。无论怎样,人们总还是要在这约定的时日里留下点什么或忘却些什么,就像树的年轮。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鲜花掌声都要过去,不管明天阳光灿烂还是风雨交加,也还要去认真面对。
曾经看到过一位极普通的乡村教师写过一副春联。这人很忙,忙完了学校还要忙地里。在旧年即将过去时,他贴出来上联:“昨天昨天昨天”,几天后又贴出来下联“明天明天明天”,这幅对联始终没有贴出横批。
我很佩服这位教师,将时间看得很淡,但又一点儿也不浪费时间。
其实横批就在读者心里:活在今天。
年感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的感受真是入木三分。可以说,旧历的年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节日。当阳历年到来,一些城市市民载歌载舞欢庆元旦佳节时,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甚至许多小城镇,一点也体会不到年的气息。忙碌的依旧忙碌,奔波的照样奔波,衣食住行、文化娱乐还是一如既往。
可阴历的年就不同了。
一进入腊月,年底气息就渐渐地袭来。山村此起彼伏地猪叫声把年的脚步拉近了。连平日里很少见炊烟的城市,也处处飘起了熏肉的白烟,乡下的柏叶和猪肉大量流进城市,把个旧历的年底熏了个底朝天。城里的年货,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大小车站旁,人潮拥挤处,包装精美的水果堆成了一堵堵的墙,今天矮下去,明天又高了起来。装帧精美的春联和各种吉祥物也挂上了街头。服装、家电商场也打出了新年特价招徕客人。
在乡村,除了日日见到往返于城乡之间置办年货的人们,还见家家屋顶整日整日地飘起炊烟。农村人过年,真正是土色土香。除了备足猪肉外,还把自种的粮食制成各种食物:用黄豆制成豆腐、煎成豆腐颗、熏成豆腐干,用糯米碾成年糕、汤圆,团成米花,用米和小麦、绿豆、玉米等杂粮一道制成绿豆粉……这一切,必须在年底备足,好在正月的半月里享受个够。
最为忙碌的要算车站了,全国大小车站,一群群回家过年的工作人员、打工男女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拼命地往回乡的列车上挤。电话超市里,一句句关切的问候和祝语满屋回荡。领导们忙着慰问退休老同志、孤寡老人,担心贫困户、受灾户能不能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年……
过年进入主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吃、玩。
吃是毫不吝啬地吃,变着花样地吃。辛苦了一年,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来它个全面的享受,如果遗漏了一项内容,会造成很大的遗憾。这天,全家老小齐上阵,把个年夜饭做得热热闹闹有滋有味。除了自家的肉菜,还要添上从城里买回的“洋菜”。喝的是平素舍不得喝的好酒,不喝酒的也要来碗可乐等饮料。而初一这天,一大清早,全家老小一起床就能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酒或香茶,紧接着便是汤圆或米粉绿豆粉。初一这天是不会有人去吃去年(除夕夜)的剩饭的。如果家庭和睦,一家人则轮流着吃;年夜在父母家吃,初一早上在大儿家,晌午在二儿家,晚上在幺儿家,家家把吃食做得齐备,让全家人吃得开心。
玩则是尽情地无牵无挂地玩。除夕夜就是玩一通宵也没人干涉。初一这天还要穿上新衣,兜里揣上香烟、葵花、糖果等出门游玩,而照看牲畜、准备饭食的责任就落到了老人们身上。
“这几年过年,越来越没以前热闹了。”
无论乡村还是城市,都常常听到这样的慨叹。
“那几年,老百姓的吃穿虽不象样,可个个心情高兴。这几年,大家富起来了,过年却死气沉沉的。”老人们也常常这样说。
审视年底意义,我想大概可以用辞旧迎新、承前启后这样的词来概括。老百姓对过年较为隆重,大概和许多机关单位一样,对过去的一年来一个全面的总结,对新的一年立一个理想的计划吧。要不然,为什么农村人过年有那么多风俗和禁忌呢?比如“麻雀都有三十夜”,“一年好到头不能坏了三十夜”,欠债要在年底以前还清,过年不能上门讨债等。还不忘五谷六畜,从初一这天起,就排起了序:头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荞十大麦。并且过年禁扫地,那样来年的庄稼才不会倒伏;烧火不能用嘴吹,来年的庄稼才不会被风吹倒;初一天不能开柜子,以防来年田土垮塌……只是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人还信这些。
在我的老家,许多个大年初一的早晨,都有人上山打柴,说这样一年到头都会进财。听老人讲,以前的除夕夜,他们都要野菜熬粥来忆苦思甜,警戒自己要居安思危不能忘本。
现代人过年,物质享受是越来越丰富,而精神娱乐则渐渐地匮乏,年的文化味越来越淡了。或许是经济发展了娱乐方式也转变了?在许多农村,昔日热闹了整个春节的花灯、狮子灯渐渐地不见了踪影,昔日的公共娱乐场所,挤满了赌博玩牌的人,赢了的皆大欢喜,输了的垂头丧气,甚至大打出手,闹得乌烟瘴气。中央电视台对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做过统计,结论是有所下降,总结说原因有二:一是晚会质量有所下降,二是老百姓的物质文化丰富了,精神娱乐的花样变多了。其实不是花样变多了,而是娱乐的方式趋于单一,变得实际了。不花钱的娱乐,除了守电视,就很难有其它了……
看来,物质文化高度发展的年代,人们更渴求更多的精神娱乐文化。或许,只有物质和精神都能愉悦的年才过得有意义呢!
正月初一的阳光
正月初一的阳光很特别,它从我儿时的梦里缓缓地升起,温暖着我们芬芳的心情,见证着一个又一个祥和的大年。
正月初一的阳光让人刻骨铭心,因为它真的属于我们,完完全全地属于我们——渴望欢乐祥和的青春少年。
当雄鸡在大年初一的凌晨唱响第一声高亢的赞歌,当耳边传来一阵接一阵迎新的鞭炮声,我们会迅速从梦中醒来,睁着双眼,凝视着窗户,期待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进屋来。我们便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也最优美的姿势、最欢快的心情穿好衣服,打开卧室的后门,去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尔后不约而同地向鞭炮炸响的人家跑去,与大人们共同分享迎春的喜悦,高兴得欢呼雀跃忘乎所以。待红彤彤的太阳完完全全地由旧年步入新年,待鞭炮声如潮水般渐渐平息下来,我们又不约而同地朝各自的家跑去。家的大门早已开启,新年里第一步跨进家门的感觉真的很幸福。父母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如迎接新年的太阳一样迎接我们。
我们很珍惜这难得的一天。这一天我们可以不必考虑牛羊吃饱了没有,一天要砍几捆柴割几捆草,不必担心作业是否完成课文是否背熟会不会被老师“留堂”。今天我们可以自由设计我们的日程,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属于我们的快乐。我们会结伴而行去我们平时玩耍的场所,跳飞机、跳绳,亦或去村里看唱戏、看耍魔术……我们会用稚嫩的思维去品评戏里的一切,体会戏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悲欢离合。谈耍狮人的技艺。推敲耍魔术的技巧。一路上阳光明媚,园里的青菜白菜很绿很耀眼,路旁还有星星点点的野花在开放。
正月初一的阳光走得太快,不会因为我们的快乐而在天空多待一段时间。我们总是余兴未尽,总是要玩到下午才回家。初二的阳光毕竟与初一的不一样 ,只有到了十五才可以再尽情地玩一天。那可是过年与过日子的临界点。我们既希望十五早一点到来又希望它来得晚一点,就像看着手里的糖想早点尝一口又想甜味在舌简多停留一会儿。
最后一次以少年的身份在老家过年时,阳光也很绚丽。那天我们没有往人多的地方去看热闹,却与儿时的几个伙伴爬上故乡的一座高山,坐在上面听着农家传出的音乐,谈儿时的快乐,谈山名的由来,品评着村里前辈文友们为故乡景点作的古体诗词很是惬意。
-全文完-
▷ 进入散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