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岭南,多年来,我一直抱着生活在内陆中原城市里的人通常的心态,仿如另一片土地,那是一种遥远的距离,来自疏远。
我完全可以不与它照面,或者把它当作只在媒体上存在着,那些不常在自己的视线内的存在都容易让人忽视,因为它的确与我的生活太远。
而现在,我却把自己送到了南国的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佛山。
说到岭南,应该说广州是一个永远都让人无法绕开的话题。那天从广州站出来,看着眼前人山人海的拥挤,本来就很紧张的神经一下子绷的更紧了。顾不得长途奔波的疲惫,趁着那股新鲜劲儿,先白云山,后越秀公园,走马观花了一番,在珠江边稍稍喘了一口气,才想到今晚必须得赶到佛山。
位于顺德的陈村,是国内每年都要召开盆景赏石博览会的最著名的地方之一,其影响力远播港、澳和东南亚一带。到了这里才知道,在中国所有与佛教有点渊源的城市,也只有佛山简称“禅”了。它的中心区域竟然也就名“禅城区”,让我这个本来就喜佛的人来了兴趣。
从陈村坐车去佛山,只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停在佛山最著名的景点“祖庙”前,非常方便。
那日清晨,乘早班的城际中巴,赶着在游人到来之前,来领略“祖庙”的风貌。五月的南国清晨,天边曙色微明,街道上车辆和行人稀少,习惯了夜生活的城市看来还没有从睡梦里醒来。
佛山,你好!我悄悄的说。
等到祖庙开门进客,也没有几个人,且大多都是锻炼身体的老人。走进其间,有一股淡青色的雾霭在庙内高大的棕榈间氤氲着。
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佛山祖庙,是集佛山古代的陶塑、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殿堂,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名“北帝庙”,这真让人有点不可思议。原建筑于元代末年被焚毁,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之所以称为祖庙,据载是因为“历岁久远,且为(佛山)诸庙首”的缘故。
据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改革开放之初,到中国的海外旅行团一定要到广东,到广东则一定要游佛山祖庙,佛山祖庙成为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和西安秦俑博物馆的第三大热门旅游点 。
正如庙门一对联云: “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唯我独尊”,可见其显赫一时的重要地位。
穿梭其间,但见其庙貌气魄宏大,殿阁巍峨,雄伟壮丽,楼亭叠翠,通透玲珑,独具岭南传统建筑的神韵。庙内的各种装饰工艺比比皆是,将建筑物装点得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屋顶上栩栩如生的琉璃陶塑故事人物瓦脊,别具一格的灰塑,山墙上纤巧细腻的砖雕,各类玲珑剔透的漆金木雕装饰,以及粗犷古拙的石雕等,都代表着较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
转过一个胡同,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方砖铺成的空地上摆了一排高低有致的条凳。侧墙的一个拱形门前,挂着一个长形的牌子,上写“黄飞鸿纪念馆”,才一下子明白这些条凳是用来舞狮子的。
乱世的颠沛流离,叫人连感慨都没了着落。曾经仅是为了强身的武术 ,没想到竟成就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这真是一个奇迹。
走在祖庙的历史街区,就走进了佛山的历史。在这里历史不再成为我们今天遥遥相望的过去,它就在那里,可观、可游、可居。城市的气息与文脉就在这里集聚、传承,像一个生命力极强的物种,在与时俱进的进化中延续至今,生生不息。
穿过佛山的闹市街头,一个个古老的门楼将我引进几条宁静的古街。踏着由一块块麻石砌成的洁净路面,走过一幢幢水磨青砖结构的古宅,绕梁的粤曲在古街上空回荡,伴随着偶尔飞过头顶的鸟儿的轻啼,仿佛回到了那个古旧年代的这个地方……
眼前一幢幢高大的宅第可以看出佛山曾经的辉煌,古街就有伍氏宗祠、招雨田祠、敬如堂等颇为讲究的建筑。可并行两辆马车的街道两旁是整齐划一的青砖古宅,木质的雕花门、颇具岭南一带特色的“烫笼”、雕工精细的飞檐、门前的水磨石樽……若不是偶尔开出的摩托和背着书包的学童的嘻笑声,真想好好过过昔日岭南人的那些悠闲的日子。
禅城的春色已深,不期而至的爽爽细雨,带来了新凉。湿润着这个现代和古意共融的城市。在这晚春的清爽中,似乎最宜临古访胜。站在街头,看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也不知道哪里是好去处?略一打听,才知离祖庙不远的的几个街口过去,有一精致的园子呢。
一路闲步,两旁古榕参天,无数的须根从枝干上垂下,在清凉的微雨中轻荡。在松风路上那座夹杂在民居中间,上刻着“梁园”的高大的牌坊样石碑前,能嗅到一阵一阵的幽香从里面飘出来。
“梁园”,位列广东四大名园之首。园内布局紧凑,和江南的园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堂馆、楼台、庐榭及山水亭桥尽纳数亩之地,用“藏而不露”、“缩龙成寸”手法、变浅狭一览无遗而成深幽广邃、回环不尽;玲珑精巧,千秋古色溶入园中;一亭台,一回廊,无不精雕细琢,独具匠心;一泓池,一曲桥,似乎在娓娓诉说着古往今来多少风情逸事。
信步踱进一间用大块的玻璃隔出来的展厅里,在地面上厚实的地板和大理石间,镶出一道窄细的水槽,有清清的水在无声的流着。吸引我的是靠墙的一排盆景中点缀着的十来方腊石,古韵汁浓,包浆浑厚,有一种天然的古朴。
墙上嵌一圆圆的雕花小窗,正对着外面一壁山崖。浅灰的山崖上缀满了不知名的绿色植物,恍惚间,竟有了马远山水的意境。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内阁中书、岭南著名画家梁蔼如和他的几个侄子,精心营造了这处具有浓郁岭南风韵的园林,一时间成为晚清骚人墨客雅集觞咏之地。
物仍在,人已非,流光荏苒,感慨之余,才发现变了的却是不变的光阴。
一直都很迷惑,究竟是什么样的水土,能够让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于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佛山古称),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传佛教。能够蕴育出今天如许淡然的一个晴朗、滋润的天地?淡然是一种心境,看上去平静无奇、波澜不惊,骨子里,却是一种快意的清闲。若非清闲,城内哪来那么多的绿地?怎么可以在这个以佛教著称的城市中央修一座道教的祖庙?松风路上怎么可以有那么多的古建筑?这在以现代化进程飞快的南粤大地,不能不算得上是一个左近的江南。
佛在佛山呢,你尽可以象个行脚僧样的四处闲游,像个半大的孩子样的东张西望,慢慢的,慢慢的去走一个过场,把自己平素裹藏着的紧张的心情一一的释放 。
来这里之前,就听说南海西樵山和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仁化的丹霞山并称广东四大名山。既然南海西樵山就离这里不远,就索性一并去看看吧。
简单的午饭过后,就乘上了去南海的中巴,一个小时的行程,车子就稳稳的停在了山脚下。站在下面,遥遥的就能看到山和天相接的地方,隐隐的现出观音菩萨的雕像。
经不起摩的师傅的劝说,买了进山的门票,又花二十元钱,由他载着向山上驶去。
山路 ,丛林,草地,缎带般的绿光晶亮着一闪而过。仿佛和日光赛跑着。
渴望,却维持静谧。
坐着摩托车弯曲着盘旋向上,时间不长就来到了峰顶。进一户山民的小店,买一大束香,就向着佛像走来。
虽已是暮春季节,周围却依然满目青翠。小径两旁,古树参天,藤萝交杂,苔藓斑驳,泉水冷冽;一路上行,虽觉凉意浸身,却也风清气爽;径随山转,移步景换,溪水淙淙,鸟鸣啾啾,越发意境清幽,令人心旷神怡。
早就听闻“南海观音”的名号,但这“南海”二字倒底是指哪里?却一直是稀里糊涂的。以前总觉得是指普陀山的观音,后又听说海南岛的大南山上是世界最高的南海观音。这次上西樵山,听说位于这大仙峰顶的才是真正的南海观音。
远远地就看到趺坐莲台、净瓶救苦、宝像庄严、慈航渡世的观音法像。及至稍近,更觉表情慈祥、形态亲切、平和。漫步莲台,梵音轻唱、若隐若现,佛香袭衣、似有似无,不觉心现祥瑞,分外空灵。
西樵山的这尊南海观音,是世界上最大的观音坐像,高61.9米,象征着观世音菩萨农历6月19日的生辰。圣像座南朝北,凌空而立,白云飞顶,彩霞辉映。眺望滚滚东去的西江和一马平川的珠三角平原。
看着菩萨那闲定的神情,就觉得尘世的种种纷扰与纠缠,在菩萨的淡然一笑下皆为虚无。大自然的翠绿装点着金色的菩萨基座,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与和谐。
舍不得离去,就依了上去,上香,膜拜,许愿,绿茵重叠中,在身后晴明的天空下可以从容不迫的随着弥散在四野的佛乐而轻松着。
观音圣像被四面七十座如莲花花瓣一样的山峰簇拥。整个南海观音文化苑,占地面积达4370平方米,文化苑里建有博物馆,艺术展厅,功德堂等。文化苑里还有一棵很大的许愿树,树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期许和承诺,承载着众人的希望。
顺佛前的台阶向下,一直能走到文化苑下面的宝峰寺。正在建设中的寺院,气势恢弘,寺前地势平缓,视野开阔,面对西江,背靠大仙峰,环境清幽而又气度庄严。据说建成后将和南海观音文化苑构成宏大雄伟的佛教主题景观,来接纳八方的游客和信众。
晚间时分,回到城里,在祖庙路上“仁寿寺”吃素斋。大殿的门已闭上,只好在院子中的塔前烧了香,绕到后院。在一间很大的招待香客的厅堂里,好不容易找到座位,点了几个素斋的名品,入口甚佳。
在这美食的享受中,我疲惫了一天的身心也慢慢的变得轻松起来。
-全文完-
▷ 进入拈花听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