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贫困大学生的一些思考
这个话题在我心目中酝酿很久了,但总是不知道怎样下笔,从何写起。乍一看,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题目,其实不然。我认为柔软与坚硬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就像骨肉永远相连一样。
比如贝类动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体外具有贝壳为软体动物的重要特征。大多数软体动物都具有一、二个或多个贝壳,形态各不相同。贝壳有保护柔软身体的功能。贝类动物又名为软体动物,那么软体动物为什么会有坚硬的壳呢?那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太柔软了,需要一层坚硬的壳来做保护,否则它们无法生存下去。
其实,人类有时也具备软体动物的这种特征。前一段,读了一些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报道,感触颇深。贫困大学生是人群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他们的生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都来自于贫困农村、山区或者是老少边穷地区。在当地,他们都是佼佼者,一路走来,都处于领先地位,心中充满骄傲和自豪。另一方面,进入大学之后,原有的那些优势和光环不见了。他们面临的是贫困、自卑和一些人鄙夷的目光,这样的心理落差,让他们难以接受。大家都还记得马家爵吧,我们在这里不探讨他过激行为,我想说的是当马家爵穿上囚服的时候说的一句话:“这是我一生中穿的最好的衣服了!”面对贫穷,贫困的大学生都有一颗极其敏感的心,怕被人看不起,怕自己在一些事上作不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的后天学习条件比较差,他们能走入大学这个神圣的地方,是需要比同龄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因而他们同样渴望被重视,渴望尊重,更有一颗极其脆弱容易受伤的心。因此有很多贫困大学生得了心理疾病。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和偏执是形成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核心原因;精神病质、内外向恐、惧症、掩饰性,以及倔强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于是 ,他们就为自己柔软脆弱的心包上一层坚硬的外壳。前一阵子,我读了一篇贫困大学生自己写的文章,觉得很心酸。他是一个来自与贫困农村的大学生,学习成绩很优秀,一直是当地的骄傲。进入大学这座象牙塔之后,他身上原有的光晕渐渐退去,贫困和物质的不堪渐渐地显露出来。他说自己内心极度脆弱、自卑,但为了掩饰,他给自己披上了一层坚硬的外壳。拼命地参加各项活动,尽力做得最好,不想让别人瞧不起。虽然痛苦,却一直在笑,直笑得面部肌肉都僵硬了。即便这样,也无法缓解内心的焦虑,最后还是患上了神经衰弱……
无巧不成书,几天前,我看到一个电视节目,说的是一个叫张进生的四十二岁的北大博士生的事。他也是来自贫困山区,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他在北大读博士的第三年,辍学了。之后就蜗居在姐姐给租的十平方米的小屋里,至今已经七年了,足不出户。这个昔日的骄子,令家人无可奈可、苦不堪言。据记者调查,他也是因为贫困,在读博的时候有出国深造的机会,但需要20万元人民币,这对他来说不啻是个天文数字。他绝望了,退学了。去找工作,又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一连串的打击,他就如此了。经过医学专家鉴定,他已经患了精神分裂症……
我想,这个十平方米的小屋是否可以理解为他封闭自己的一个坚硬的壳呢?
其实,脆弱的内心和软弱的灵魂,怎能是一层坚硬的外壳所能包裹的了的呢?如果内心不坚强起来,灵魂不坚硬起来,多么硬的外壳也无法抵挡来自外部的干扰和入侵。在壳内永远是滴血的心和直不起脊梁的灵魂……
我们呼吁社会关爱贫困大学生,他们渴望更多的尊重。他们很想继续我们的学业,我们很想考硕士,读博士……
可是贫困大学生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低下了自己的头。面对高昂的学费,他们只能是先参加工作。可是一步入社会,面对婚姻、购房等各种生活现实的压力让他们很多人从此失去了深造的机会……
因此,社会应该给予这个特殊的群体足够的重视。能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些条件。
另外,我个人认为,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和心理上的。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不要盲目的去同情他们,那对他们来说无疑更是是雪上加霜。我说同情不如热情,对他们热情、一视同仁,让我们大家和他们自己都忘记、忽略他们的贫困。让他们感到人格受到了尊重,感到和别人是站在一个起点上了……
最后,我要对贫困大学生进一言,只要“精神不贫困”,自强、自立、自尊,路就会在你脚下延伸,光辉、灿烂人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全文完-
▷ 进入笑破红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