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闻价值上的人情味七年半

发表于-2008年12月14日 中午2:15评论-0条

有一点新闻常识的人都知道记者对一个事实是否进行报道,是加大版面放在重要的位置还是低调处理放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甚至不见报,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取决定作用的还是取决于这个事实所包含的新闻价值的大小,何谓新闻价值呢?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梓华主编成美副主编的《新闻理论教程》的解释: 新闻价值是指构成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总的来说它具有以下特征: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或者是人情味。时新性趣味性就不需要解释了,至于重要性就是指事实具有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显著性指事实所涉及的人物地点被人格外关注,接近性就是事实在地理上或心理上与接受者十分接近。

为什么提这个呢?因为时下有很多新闻编辑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它的显著性与趣味性甚至是庸俗的趣味,于是一份报纸以“王菲与李亚鹏”,“伊能静的婚变”,“郭晶晶的私生活”为头版也就见怪不怪了,因为他们是名人具有显著性和趣味性嘛!,而面对一些急需关注的平凡人却视而不见,借口就是没有新闻价值或者这样的凡人凡事实在太多了,关注不过来。

但当我们真的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的时候,就会不禁要问,报纸仅是为那些名人政腕,财团准备的吗?面对我们大多数人只能仰视的人和生活真的那么有趣吗?也许是可以满足少部份人的八卦心理。但这种满足就像是一次性消费那样,消费完之后就会毫不犹豫地扔掉,绝对不会再想翻第二遍,看看自己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或者是停下来细细品味,而后自己静下来反思的欲望。

怎样的文章才能抓住我们的心呢?往往能够引起我们共鸣的文章或专题往往没有趣味性,显著性,重要性,但这种文章就是会让我们拿着馒头的手,咬着馒头的嘴停下来仔细再把文章浏览一遍,它讲述的或许就是某个城市的某个郊区里,一些平凡的人正在做一些貌似平凡的事,这种文章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任眼泪爬满双腮,就拿《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的开山之作《北京最后的粪桶》来说吧,它讲述的故事很平常,文字不煽情,行云流水般,却收获了巨大的成功,既没有什么重大人物,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讲述着几个曾经的知青默默地做着最底下的工作,究其成功原因就是这样的文章具有人情味。不仅编者有人情味,就连整份报纸让人觉得温暖,这比一些口号是关注民生但实际上正版都是娱乐的报纸更让人觉得窝心。

《读者》《知音》这类刊物不管是在偏远的戈壁还是物欲横流的大都市,都随处可见,它们成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的包装华美,文章都是专家随笔,而是当你打开它,看到上面的内容,你会觉得是一个和你同辈的人在与你谈他的切身经历,而不是谆谆教导,上面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就有类似的发生,这看似平常的故事恰好还原了生活的本质。而正就是这种本质仅仅地抓住了我们的心。

现在媒体的走向越来越明显了,基本是两种分类,一种是面向具有高专业素质的人才,另一种趋向平民化,更贴近大众的生活。所以当有一些人想破脑袋甚至不惜造假制造新闻时,不妨把目光放低一些,卸下“无冕之王”的面具,去关注一些你身边的平常人平常事,人情味可以使平常人闪现出不平常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七年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网络新闻八诖多过时政,说明有很多人喜欢看,
生活中我们不也爱说这些吗?
只是新闻更应该接近事实和群众,接近生活和社会需要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