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旧
―1―
有人说,怀旧是因为现实的缺憾,我认为,怀旧是人的共性。许多往事在时光里沉船了,可以不屑去想,不屑去念,但我们却禁不住偶然的触动。正如我们可以想尽办法不让容颜苍老,却无法改变眼神一样。怀旧,最后浮在记忆表层的,是大浪淘沙后的精华,悲也罢,欣也罢,我们被一种甜蜜的酸楚动容着,甚至美化了历史。
―2―
“重温记忆中的经典。”我常常锁定这样的标题,可见,怀旧必是人的共性无疑。记忆的底片上,总是存放着过去的剪影,可以是一首歌,一场电影,一本书,它们总是能让人想起一个时代的背影。
―3―
《小街》。伤痕文学(或艺术)里,我最喜欢这部电影。夏和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彼此慰藉,他为她失明,她在他面前显露出脆弱的一面,故事本身便闪耀着人性和反禁欲主义的光华。最吸引我的,还是影片的拍摄手法,拿九十年代的话说就是先锋派,这在八十年代初真可谓大胆。用三个结尾制造悬念,片中故意暴露出拍摄现场,把人拉回现实又送进故事。台词不多,用场景和眼神的交流推动情节,画面始终灰暗和悲凉,精到地反映出十年浩劫的血腥。比起同时代的电影,《小街》是深刻的,没有说教,没有呐喊,没有眼泪,却爆发出了最强音。可是,它最终没有获奖,原因是因为它独特的带有朦胧诗性质的拍摄风格,在当时没有多少人认同。由此也可以看出,十年文革在各方面的流毒之深,想彻底清除不是一件易事。
―4―
八十年代初的电影,最具画面感堪称美仑美奂,音乐也清新婉丽的,当数《等到满山红叶时》。它让我记住了一个地名:三峡。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在单纯又艰难的生活中相爱,哥哥是长江上的导航员,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供妹妹读中专。两人约定,学成归来后,一个导航,一个开船,永远不分离。可是,哥哥在一个暴风雨来袭的夜里因公牺牲,妹妹则永远留在了长江的船上。一反伤痕文学的沉重抨击,这部电影至始至终,为我们展现着风光之美和心灵之美:漫山迤逦的红叶,险峻陡跋的群山,瑰丽幽深的长江,兄妹之间单纯真挚的爱情,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编剧是深谙了人的心理的:越是美的东西,越要彻底打碎;越是纯的东西,越要撕裂成悲痛,它才会长久地留在记忆里。高山上的那盏航灯时时在黑夜里飘摇,好比诗歌中的意象,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挥之不去的,是妹妹坚定的眼神,那句台词是:“稳舵,稳舵,二进一。”影片最后,一直追求着妹妹的船员小张拿出一件衣服披在她肩上,我却宁愿相信,妹妹会永远等着哥哥。“满山那个红叶哎,似彩霞……”这首同名主题歌也极其抒情,青燕子组合翻唱过,但我更喜欢电影原声的,它让我们对曾经的三峡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怀念和向往。这部电影及主人公的扮演者吴海燕,也是母亲极喜欢的。《等到满山红叶时》,每每想起这部电影,便有一种幻美的忧伤,如水,如琴,如雨滴,潺潺流进心里……
―5―
不说邓丽君。较邓丽君早一点传遍大江南北甚至我们这样的高原小城的,是台湾的现代小歌剧《水仙》。十多首当时的流行歌曲串成一个脆弱的爱情故事:富家少爷邱俊成和歌女水仙相爱,遭到反对,邱父哄骗水仙,说俊成已和某千金小姐定婚,水仙负气来到香港,俊成遍寻不遇,再见时水仙已留下遗孤难产死去。三流的情节经不起推敲,迪斯科伴奏极其简单,歌词更是劣质,没有一点文采。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歌剧”,当时竟没有人不会唱,磁带翻录了又翻录,歌词制成手抄本广泛传抄,也让我记住了三个歌星:谭顺成、谢玲玲、尤青。那时,《水仙》被定为“黄色歌曲”,学生传唱是要被开除的。越是神秘就越有诱惑力,非常清楚地记得,在藏房的楼顶上,我和表姐躲在麦草从里,她神秘地拿出手抄本向我传授《水仙》的过程。当时她读初中,我读小学,爱情于我或者她,都是懵懂未知,只觉得弦律好听,情节悲惨。现在回望,其实在《水仙》流行的背后,透露出了人们久久压抑着的渴望,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故事的粗糙与不真实,提炼出了人的本真最具光芒的一面:爱和自由。“水仙我爱你真实真意,天久地久我俩不分离……”这些弦律,像流星一样在时空里掠过,真的希望,禁锢人性的时代不要再出现。
―6―
张帝问答。写下张帝这个名字,关联的是几个形容词:急智、诙谐、幽默。张帝确实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懂得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七十年代,竞争十分激烈的港台歌坛可谓人才辈出,张帝别出心裁,信手拈来当时的通俗歌曲,与歌迷一问一答,引来了阵阵笑声,红遍了香港、台湾和东南亚。也许,俗到极致变就成了“雅”,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机智,这或许跟他出道前是医学生有关,骨子里有一股冷静,即使再刁钻的问题,到了张帝那儿就能迎刃而解,用歌唱出且不走调。张帝问答和《水仙》同时流行,记得那时还在上小学,大街小巷流传着《十一歌》、《往事不能回味》,至今还能哼出几段笑料。近年来歌坛上有个沙欧,颇有点东施效颦,只是没有几个人买帐。可见,任何一种流行都要有大的时代背景作支撑,张帝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只能在重温记忆的时候顺带感叹一声,曾经,有这样一种歌唱方式极度流行过。
―7―
前些日子出差,一路上放音乐,忽然跳出来一道弦律,竟是齐秦和谢采云的《燃烧爱情》。呵,有n年没听到过了,典型的八十年代港台风格,相当的龙飘飘韩宝仪,蛮有舞曲的味道,在高海拔的群山之中穿行,怀旧中给人一种兴奋的感觉。“这是不是齐秦哦。”朋友问。不禁微笑,原来齐秦也受过邓丽君的影响,他的声音也完全可以不冷寂苍凉。同车的都是七o后人士,因了这首歌,大家开始谈起过去的岁月。一位大哥说,《燃烧爱情》流行的时候,他的造型是爆炸头、蛤蟆镜、甩尖皮鞋喇叭裤,很前卫,就是不敢谈恋爱,因为刚参加工作没有转正。众人爆笑,都说那时候就一个字:土。是啊,曾经的流行经岁月打磨变成了掉渣的土,但一些思维定势却保留了下来,七o后的责任感,富于隐忍的个性和传统意识,是现在的新新人类无法达到的。
―8―
最后来说87版《红楼梦》。北京电视台的红楼选秀一期都没漏掉,最后留给我的是深刻的失望。选秀本身透出一种强烈的商业意识,策划人弹精竭虑,广告大肆炒作,网民积极参与,姑娘们投入认真,种种表象后面是艺术最大的硬伤:功利。选秀从化妆、形式到对《红楼梦》的理解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快餐文化。事实上,要将经典文学用影视这一载体呈现出来,演员首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看过一段87版《红楼梦》拍摄现场的采访花絮,陈晓旭和张莉平日里举手投足都没有脱离影视钗黛的烙印,可见其长达三年的刻苦程度。不是先入为主,现在的李旭丹们,生吞活剥红楼四卷,看来看去都给人一种疏离之感。这也难怪,八十年代初期,没有包装,没有走穴,没有一夜成名,思想保守甚至落后,演员的那种纯真和大观园里的女儿们如水般契合,导演和编剧也没有成就一部大片的意识,心心念念想的,就是怎样把《红楼梦》拍好,然后普及出来,现在的人们浮躁又功利,因此,把颠覆红楼一梦经典的重任放在这些人身上,我看就一个字:玄。
―9―
“重温记忆中的经典。”过去的岁月如一条河流,或许激荡,或许平坦,但回首处,却是一次漫长而宽广的阅读。
2008.12.11凌晨
-全文完-
▷ 进入潋滟冰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