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起时,三河在印象里已不那么清晰了。只是忽然很想念那种放松的心情,几人小游的乐事,便又忆起了三河。
三河,离我们住处不远,乘车也就二个多小时。一天下午,几位朋友商量着,定了路线就出发了。我没有去过三河,听他们一路说起,便有了一些概念,只觉得那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地方,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水乡古镇特色。渴望跨越路程到达那里,感受古镇的魅力。
一路景色不错,柏油路绵绵长长,还有许多仿古的路灯,都为古镇营造着气氛。终于到了,停好车,我们一行六人在长长的青石路上漫步走着。六月的天很热,却没有减弱我们游玩的兴致,租乘三辆当地的人力游览车,开始了我们的古镇之游。
精瘦的小伙车子骑的飞快,我小声抗议着。这位专职司机、兼职导游,笑眯眯的对我说:“你是第一次来吧,我不会太快的,到了景区我会停下来让你看个仔细,一路上,我还会告诉你我们三河的特色。跟着我,你不会错过任何一处景。”
首先看到的是一段残破的古城墙,据说是太平军的古战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走在这段残存的五十米的古城墙下,轻轻地抚摸着城墙的砖块,用心体味着那段久远的历史。登上城墙,炮台上一门锈迹斑斑的大炮昂首挺胸,傲视着前方。想象着它当年是多么的威风,一炮猛于一炮,杀敌无数,威震三河。
从城墙上下来,开始一路走一路游。只感觉古镇上街多,巷多。所有的街道和巷道全部都用青石板铺设。主要街道上又分为官道和民道,官道宽广,由一尺宽、两尺长的青石铺就,位于街道的中间,两边民道的青石则小一点,在那个年代里等级应该是相当严格的,只怕我不敢在中间的青石路上漫步了。走进狭长的巷子里,黑漆镏金的店铺招牌,随风摇摆的破旧灯笼,木板拼成的店门,幽暗店铺里小灯如豆,古风神韵,古时候这里定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徜徉在这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中,心绪平和,的确是个安静的地方。老人们背着手慢慢踱在青石板的路上。坐在碾边拉家常的妇人们神色安详。背着书包偶尔经过的学生也是不慌不忙。透过虚掩的大门可以见院落里或整洁干净,或花草繁盛,或略显杂乱。但是只见景不见人,我有一种推开门走进去的冲动,想看看里面的生活,又怕自己太过冒昧。还是去了,那是一家大财主的住处,已经作为景点对外开放。精致的木雕,巧妙的布局,还有透过窗棂几缕阳光都让这房子更加深邃。楼上是小姐的闺房,所谓的绣楼又拉开了那个年代女子接触社会的权利,只能在小楼的一角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那时的女子又是怎样寂寞心情,走在小楼上感受不到她们的心事。
镇上还有一处“杨振宁旧居”,是座典型砖木结构明清风格的宅院,旧居的后门就是古镇上最为有名的一人巷,小巷长约40米,窄的仅能一人通过。高高的山墙把两边的建筑分割开,抬头仰望,恍若身处一线天。巷内清爽幽凉,由于两边墙壁下方照射不到阳光,长满了青苔。拿起相机拍下它,朋友看了看,告诉我可以试着把路拍的更宽一点,我却更愿意透过这一人巷把天拍的更广一些,理解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吧。
每一座古老的镇好象都会有许多寺庙,三河也不例外。城隍庙、万年禅寺、土地庙,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我也在一座庙烧了香,寺庙的名字已经记不得了,还虔诚的许下了愿望,现在看来也只是一个愿望,终究不再能够实现了。
座回车上,一路听着导游的讲解,眼睛不停的看着外边的景色。长长的廊,长长的桥,还有长长的水面穿镇而过。水面上仿古的观光船、小画舫和脚踏船,和着近处岸边高大葱绿的柳树及黑白分明、徽派建筑的倒影,在绿色的水面上婀娜地舞动着,好一幅美丽的画卷。
夕阳西下,映在水里的古镇是那么静谧,我们这些过客不能打扰了那份宁静祥和。离开吧,带着一份收获,带着一份不舍,带着一份意犹未尽,找一处三河的土菜馆,最后感觉一下三河的韵味。那回味绵长,原滋原味的三河古镇将在心底酿成纯香的酒,伴着都市烦躁人们醉在这一片美丽的回忆里。
-全文完-
▷ 进入蝶儿飞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