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走出下乡多年的武功农村,来到县农电公司参加工作。那几年的冬天特别冷,新增用电户又特别多。几乎每年的冬季我们都要进行施工。(那时地里没有庄稼,干活不用怕踩庄稼 )。记得那是我参加工作第三年的一个冬季,我们几个年轻人正在电杆上组装丝具和避雷器。天气太冷了,我把又凉又招风的柳条安全帽挂在铁横担上,戴上自己的棉帽就干起活来。当我低头向上吊木横担时,发现站长老魏旁边站了一个穿旧棉工作大衣的生人在和老魏说话。我也没在意就继续干我的活。干完活下杆后,那位穿着沾满油迹棉工作大衣的生人走到我们几个面前,很亲热地说道:“辛苦了,上面很冷吧?小伙子脸都冻青了,快去烤烤火吧。”老魏忙向我们介绍道:“这是关中供电局的向总。公司准备在咱站抽两个人去协助关中供电局架设扶风到杨凌变的110kv的工作,向总是来挑人的。”看着那沾满油迹的棉工作大衣和那亲切随和的笑容,我真不敢想信他就是关中供电局的总工!
坐在火炉旁,向总和我们拉起家常。从学习、工作、一直谈到了家庭。我们已感到不是和总工在谈话,而是和兄长在拉家常。感到那样亲切,无话不谈。向总临走又问我:“怎么样头还冷吗?”又转过头和老魏说到:“和余主任说说要解决大家冬季施工必须戴安全帽,又要防冻的问题”。
一个星期后,地区供电局给我们供电站的每个工作人员发了一顶棉安全帽。老魏告诉我们这是在向总的关心和建议下,我们才有了棉安全帽。在以后几年的冬季施工中我们真正享受到棉安全帽的好处,既保安全,又保温,那真是戴在头上暖在心里。虽然我们早已不用棉安全帽了。但我还一直保存着那顶棉安全帽呢。
后来在杨陵变的110kv工地和向总多次相处,使我进一步对向总的平易近人,关心职工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亲眼见到向总在工地时总是那么关心我们这些一线的工人,他一起在风雪中东奔西跑,一起在工地的背风处就餐,了解工作的进度,更关心我们工作中的困难,对工作严格要求,对自己严要求,却时时关心 职工的疾苦。
有一件事在我们 那时就传为佳话。那也是在一个寒冷冬天,向总从凤县的110kv 工地所在地凤县坐火车急忙赶到武功火车站,准备到杨陵110kv 工地检查工作。穿的还是他那一身带油迹的棉工作大衣(这是向总在冬季从一个工地赶到一个工地的防寒需要,也是向总的标志)。到了武功车站时,也许太累了,当他坐在候车室的椅子上想休息一下,再走时,竟然睡着了。收容站的检查人员发现,在车站候车室只有一个脏兮兮老头时,以为又是一个盲流,要把他带回收容站。当向总拿出工作证告诉他们,自己是关中供电局的工作人员时,收容站的工作人员更不信了,还是工程师,穿得这样?当我们赶到收容站解救时,他们才相信他真的是关中供电局的总工。
二、卢工
那是在1983年的三夏大忙时候,10kv长宁线通过飞机场的地埋电缆因负荷突然猛增被烧坏了,须立即更换。当时我们的技术力量有限,只好请地区局的电缆班来进行更换。
长宁线是我的责任区,就由我去协助他们工作。在工作现场我认识了卢工(工地唯一的女同志)和电缆班的同志们。我负责指挥民工埋电缆,电缆班的同志在杆上用环氧塑脂做电缆接头。可能是天气太热了,小伙子的工作服都湿透了,我走过去想帮帮他们。谁知我刚走到杆下,只见卢工拿起安全带拴在腰上,脚蹬踩板,只几下就上到杆上,把小伙从杆上换下,自己在杆上干起来。我奇怪地问电缆班的同志:“你们真是得,这么多小伙子,让女工程师干活?”小伙子告诉我,那是他们的卢大姐,卢工干起活来比小伙子强多了,干起活来总是风风火火,可管起他们那真是细心、周到,有好吃的总忘不了他们。那在地区局是出了名的。
半个小时后,活干完了,卢工也一身汗水的下了杆。我赶紧把毛巾递给卢工,让卢工擦汗。然后我们一起回到供电站里休息, 只见卢工掏出5元钱(那时我们一月也只有48 元)让那个小伙去买西瓜。我挡住小伙说:“不用,我们站长说过西瓜他去买了。”小伙告诉我,他们有一个规矩,在外工作吃喝必须自己出钱,买东西从来是卢工出钱,一是就她的工资高,二是就她负担最少—就一人。卢工说:“快去吧”。一会儿,只见一位老乡拉着一车西瓜来了,大家就高兴地吃起来。
后来在地区局举办的培训班上我们又遇到了卢工和许多技术人员,通过听她(他)们地讲课,使我对卢工的渊博知识和关心基层同志有了更深的了解。下了课,卢工又专门针对我们没听明白的地方进行了讲解,直到我们明白为止。并提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随时找她。还不时地关心我们的吃住,使我们 感到像在家一样亲切。
那年月每当到地区局(上级机关)机关送报表、领材料、学习、开会,就感觉到像回家一样,处处感到上级局的同志对基层同志的关心和爱护,亲情和热情。几十年过去了,那时上下级同志的互敬互爱,同甘共苦,共同为 电力事业努力工作的精神风貌 ,至今还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中。
-全文完-
▷ 进入武功农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