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算作游记(二)摩曼

发表于-2008年12月07日 上午10:46评论-0条

晓庄又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名字,尤其是像我这样经过师范教育的在职教师,反反复复的机械劳作,已经让我们接近麻木,在社会翻滚着巨大财富的时候,清贫的已经让我们逐渐丢失原先的热望,转而开始愤世嫉俗,有时恨不得像堂吉哥德般的只身杀向社会,落得痛快。

然而,陶先生在这儿,还能说什么,还能做什么。曾经去过歙县,参观过陶行知纪念馆,迎面便是宋庆龄先生手书的“万世师表”高悬门楣。了解陶行知经历的人,深感赞同。一个毕生关照最底层的大儒,可以放弃高官不做,可以脱去华丽的博士袍,和乡间最无知的农人厮混在一起,开启明智,终身融入乡村教育,尽管屡遭迫害,矢志不渝。创办小先生制,极力普及教育,最终早逝。虽有众多誉词,窃以为都不一定进入他的内心,他就是一个赤诚的人,一个基督式的人,孔子被尊为圣人,那是几千年前的人,谁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全是史书上写的,信度大大的怀疑,有没有推波助澜的因素不得而知,陶先生就活在当下,就用自己的行径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先生的教育理念,推崇平民教育,生活教育,从知行到行知,教学做合一,至今余音绕梁。近一段时间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花样不断翻新,自然有成功之处,但是不妨先读读陶行知,也许读完之后会面有惭色的,教育改革离开了陶先生的理论基座,怕是难以长久的。

默念一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告诉自己怎样做一个教师,再念一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告诉自己怎样教书,鞠躬,陶行知先生。

没有细看晓庄学院,后人已将这所学校置办的相当好了,总算对得住先人了。在亲戚家吃过晚饭之后,匆匆赶回夫子庙。时间已不容许我再出去溜达,虽然秦淮河就在附近,过两天再去吧,毕竟还是有公干的,公干的内容就是听课,或者叫学习,集中了全国好几个省份的优秀青年教师搞了一个全国性的课堂教学比赛,我是极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有这样一次机会也属不易,自然珍惜。就这样听了整整两天半的课,每天十节,课上的自然不错,在教育上毫无建树的无名小子不敢妄加评论的,再说专家都说很好了,我说啥。好在专家没有通篇说好,也提了一两个不足,居然和我想的差不多,还没有把我的自信心全部戕杀。太相似了,有的是驾轻就熟的功力,确的是另辟蹊径的灵气,有的是声情并茂的表演,缺的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们真诚的爱心,略感造作之嫌,不过很显然,教学上的事,很容易眼高手低,都能像他们般的教书,我们的教育会提速许多。说他们是青年才俊,是教育上的精英毫不为过。自感收获颇丰,也会对自己极有帮助的。

两天半紧张的学习终于结束,也记录了厚实的感想,算是对学习的交待,对自己的交待,原本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在匆忙的事间安排下,效果大打折扣,为什么不能放在三天或者四天乃至一周呢,成本高了一点吧,大概,可是让小学生上课上到十二点半下午上到五点半也不对呀,谁家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配合你们的什么比赛必须挨饿我不清楚,和夹道欢迎某某领导性质我看差不了多少,如果是我肯定不是特别愿意。做好教育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不是一句亲昵的“孩子们”就行。而南京是课改的发源地之一,这样做,小辈不敢苟同,可是台前坐着那么多专家呢,姑且认为专家就是对的吧,不管他吧,我只要用我贫弱的力量关照我的孩子们吧,也许我的教学手段离他们太远,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做一个完全尊重教育,尊重孩子的乡村小学教师,我会恪守我的信条。再见了,课堂教学比赛,也许以后,还会比赛,我也许以后还有机会来,按照发展的理念,以后会逐渐完美吧!或者是我认为的完美吧!

就要回家了,晚上看看秦淮河吧!晚上,穿过乌衣巷,便是秦淮河,没有桨声,虽然摆着许多精致的游船,或者叫做画舫,里面摆设齐全,一律停靠在河边,在漫天灯火的映衬下,无比娇媚。但不再游动,自然少了许多情致,河边挤不开的人群。夹杂着卖特色小吃的吆喝声,略有空隙的场所,停放着几辆黄包车,拉车的都是古人装扮,悠闲地抽着香烟。一副太公钓鱼的架势。附近全是卖盐水鸭的,在往前全是卖衣服的,除了河岸上大写的“秦淮人家”四个大字之外,实在难觅往日的秦淮风流。但是丝毫不影响这片曾经娇媚的土地,这片孕育出无数风流的土地,秦淮河上,生活过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卞玉京……秦淮八艳是中国历史上无法抹去的一笔,导游煞有介事地介绍,我们走在君子桥上,对过便是曾经的烟花柳巷之地是君子所不能去的,大约是调游人的胃口,稍懂历史掌故的人,对飘荡在秦淮河上风流都应该无比崇敬。钱谦益倒是个君子,柳如是邀他以身殉国时,怕的是水温太低,侯方域戴着一个复社领袖的帽子,节烈岂如李香君,吴三桂的老子死了都不愿降清,偏偏冲冠一怒为红颜,也怪李自成那般手下太不争气了,造反之后作威作福的本性流露殆尽,能成事才怪!还有董小宛,和顺治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事,董小宛比顺治爷大多了,而且人家和冒辟疆是正儿八经的事,是后人赋予了美好的想象,偏说皇帝爷不当是为了一个汉家姑娘,心里好像舒服许多,大有一个小女子便可以征服大清王朝的意味,怎么可能?关于乾隆皇帝的身世和这样的事例差不了多少,一厢情愿呀!不过也有效果,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被大书特书,有什么意思,打不过人家拿别人家的姑娘做冲锋,爷们哪儿去了。

扯远了一点,也不一定对,而且情况有情况的不同,李世民把人家打扁了再陪个姑娘,那是大气,不过也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当然在那个历史条件下,说这话就太勉为其难了,大唐帝国应该是炎黄子孙永远的骄傲。几千年的历史也应该有个把朝代独领风骚一回,唐朝让我们不是扬眉吐气了一回吗。有一首歌叫《梦回唐朝》,似有所指,不过现在也不错,总算抓住了机会发展一把了,耽误了几千年怪谁,不都是内部折腾,耗尽气力导致的吗!

秦淮河上灯火依然阑珊,人们游兴正浓,导游一波又一波,一批又一批的游人站立在古秦淮畔,构建自己的思维世界,我知道很多人在和我想一样的问题,想着一样的人和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走过刘禹锡的乌衣巷,再回顾刘禹锡的话,真是不错。贫穷如我者,断然花大把的票子去坐游船是不会干的,只身走走倒不失为一种享受,穷酸文人的享受。君子桥还是要过的,当然没有什么企图,那是回去的近道,穿过君子桥,自然没有往日的风情,依然是雷同的建筑,没什么两样,钢筋水泥浇注的城市到什么地都差不多,包括秦淮,唯一不同的是这儿曾经生活过一群鲜活的生命,一群另类的极富才情与骨气的生命,偏偏是一群美丽的女子,一群沦落在社会底层没有被社会完全吞噬的风尘女子。我想给她们一个尊称——巾帼脊梁,表示我的敬意。

回到房间时,突然发现,宾馆旁居然是李香君故居,古色古香,摆设着似真似伪的物件和肖像,飘荡的是南明王朝的颓废之气,李香君的故事尽人皆知,与孔尚任写《桃花扇》有关,作为孔门后代,圣人嫡传,孔尚任能写李香君算是对李香君最好的注解了。美丽的桃花,鲜血铺就,凄美的扇子不知流落何方,抑或是被谁人拾得。面对桃花,谁能安然。中国的历史,到了明清交接之际,竟然出了太多的意志薄弱的所谓奸臣,太缺少节烈之臣,偏偏是让李香君、柳如是扛起忠贞侠义之事,未尝不是对满口仁义道德之徒是个极大的讽刺。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家,六朝古都,孕育了太多的帝王气象,却又气数不长,大概是被浓浓的脂粉气融化,这是一个宿命,且不说孙吴,整个南朝,隋朝,就是明朝建文皇帝,都栽在自己的叔叔手上,难怪朱棣坚决把皇城设在北京,顺延着大明王朝的一段辉煌。可惜太平天国,造了一次最大规模的反,占据了半壁江山,也拥有了太多的军事指挥官和谋臣,坐拥天下几乎是唾手可得,然而,就是那个洪秀全,天王屁股还没坐稳,尽想美事,一股脑儿弄了多少个嫔妃,某种意义上说,还不如可怜巴巴的道光皇帝,搞的杨秀清眼馋,也想弄个皇帝当当,导致内乱,资源消耗大半,洪秀全的位子是暂时坐稳了,心里后怕,谁都不感相信,找自家的哥哥兄弟当官,秀才是不是知道八王之乱,知道的话大概不会那样做的,就是老佛爷还知道用汉人,李秀成,陈玉成倒是打仗的好手,遇到了大清历史上最有魅力的两个汉人——曾国藩和李鸿章,结果死的死,降的降,也该是太平天国气数已尽,享了几年福的洪秀才,最终一把泥土撑死在南京城内,希望自己的儿子福贵,取了一个长长名字,维持了一段时间,自然没有什么好的下场。我住的地方就在东王府边,东王府又叫太平天国纪念馆,郭沫若写的牌子,看着就来气,正统的教育对我们影响很深,我曾经一直仰视着这些被称为英雄的历史人物,觉得他们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想法有大多的动摇,我最不能理解的是,靠基督教发迹的洪秀全,杨秀清们对基督教知道多少,他们压根儿就是想做皇帝,宣传教义完全是糊弄人帮他们卖命的,他们与基督相差太远,倒是孙中山先生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革命家,没有丝毫的权力欲望,如果我是基督徒,我一定会把他当作基督供在心底,虽然我不是,但丝毫不影响我的崇敬。

恩格斯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开给人看,踏着南京的石板路,抚摸着古城墙,追忆层出不穷的英雄美人,尤其是孙中山、陶行知、李香君式的人物,心里徒生许多感动,精神俨然受到再次洗礼,纯净了许多,一下子觉得自己倒庄严了许多,虽然语言是如此的苍白,但丝毫不影响自己做一个好人,善良的人,穿越时空,回到现实,活在当下,安享清贫,不失为一种极好的生活方式。仅作此文,向作古的好人致敬,向南京告别。

——写于0八年初冬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摩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