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好一个温暖的文化符号
刘裕徽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我想去桂林》
我想去桂林,是一生的心愿。而作为一个温暖的文化符号,西街,的确是一个柔软的心灵诱惑。
记得,初到“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阳朔入住好酒店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老师嘱咐:太晚了,不要出去逛街。但我们几个还是以出外吃饭为由,争得她有条件的允许,就是十一点半之前必须回来。于是,我们结伴来到了充满诱惑的西街。
西街是一条位于阳朔老城区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步行街,因是老外最喜欢去的地方,故又称洋人街,被誉为“中国地球村”。古朴典雅的街道和中式南方小家碧玉型小城传统建筑构成的西街,大理石路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既充满乡土气息,又洋溢着浓郁的异国情调。
现在虽是近晚上十一点了,但西街“花市灯如昼”,仍是异常热闹,短短窄窄的街道,石板铺筑的路面上,涌入很多游人。操着粤语、国语、外语、各地方言的人群熙熙攘攘,都是满脸惊喜和开心,或停留于古玩、精致的工艺品店铺,或三三两两驻足于酒吧或小吃店选择适合自己饕餮的领地。
西街上酒吧不少,有点巴厘岛步行街的感觉。霓虹招牌色泽鲜亮却透着暧昧,酒吧餐馆的灯光,烛光在发酵着迷醉,路灯努力地瞪大眼睛保超持着清醒,店铺透亮着光芒,陈设着个性,吸纳着路人。餐馆没有门,店内店外连在一起,街在店内,店在街上。街边店外的小摊上,艺人匠师带着几分自娱自乐地展卖着手艺,摇滚的热闹与爵士的悠扬夹带着流行歌曲,混合荡漾在西街每一角落。空气中弥漫着说不清的香水与美食的味道。西街的喧闹是松弛的,自在随意,在随意中张扬,在张扬中随意。
在这里,如同在家里一样无拘无束。一桌正不停爆发出开怀大笑的人,两个盘腿坐在椅子上的老外,两个分明吃饱了嘬着吸管对视着的恋人,由中国父亲和外国母亲与其正玩耍的混血儿组成的“吉祥三宝”,还有三五成群不同肤色的人们,临街围坐在一起喝啤酒、品咖啡、嬉戏聊天,兴致来了还亲自下厨掌勺,做最特色的啤酒鱼。悠悠灯光下,人们浪漫地品尝着夜色下阳朔的生存方式,咀嚼着夜色下西街的生活态度……
继续逛,看到一小店门口坐着的老太太,正用一个古老的织布机编织着围巾与披肩。她旁边的小摊上各种手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我们买了几包各种口味的姜糖,作为手工制作的阳朔特产,它味道真好。桂香坊看上去很有内涵,据说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店员们热情地请我们品尝各色点心和茶水,我们感觉确实不错,尤其是茶。
空气氤氲,灯光朦胧,烛火摇曳,匆匆走过西街,赶回酒店。我们看到,沿河的小街边坐满着一样正享受着夜色下西街悠闲的人,神情迷醉。但房子后面或旁边的半空中,似有白云袅娜升起,飘渺在夜幕,一块接着一块,是白云?又似薄纱?抑或是烟雾?背景是如此的迷离,这南方小城竟如此神秘!当夜,就在这神奇的梦幻中沉沉睡去……
翌日一早醒来推开窗才发现,昨晚雾兮兮的地方是高耸兀立的山峰,从山腰到山顶,夜幕中层层片片的岩石,在灯光的映衬下成就一个瑰丽的神话!
清早六点,西街冷清的有些诡异,时光稍许倒转,此地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恰若不夜之天。而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推移,不由让人生出空间迁延的错觉。如果说,入夜的西街是一条亢奋的牛:激情而少精致;那么,早醒的西街便为一只猫:宁静却有条理。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沈彬便向往西街,对住在碧莲峰里的居民羡慕不已。而今,“画里名城楼上楼,凭栏处处足凝眸”的西街,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给她染上了一抹浓重的异域色彩。浓浓的乡村氛围中流淌着纯正的小资情调,朴素的民风里包容着令人惊讶的国际元素,不足一千米的长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林立着各式各样的中式店铺,招牌均用外文书写,工艺品书画店、饭店、酒吧的服务员、普通居民以至于街上卖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阳朔人爱吃的糍粑与米粉、正宗的意大利咖啡与西餐、古老的中国画、最前卫的休闲风尚、国语、英文、法语、意大利语乃至西班牙语……种种看似不可能的,全部融合在这条小巧玲珑的岭南古街里。
在灵魂的凝望里,在血液的铭记里,在情感的钟爱里,西街积淀的美,弦动心房,让我赏心悦目,眼饱亮光;西街动感的魂,震撼情商,让我心潮澎湃,荡气回肠!
哦,西街,好一个柔软的心灵诱惑,好一个温暖的文化符号!
-全文完-
▷ 进入刘裕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