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有情有义“都了翁”刻舟客

发表于-2008年12月06日 早上9:52评论-1条

山东省费县石井乡安乐窝村附近,原有一片王氏族林,内有一统奇怪碑碣,额题“都了翁”,碑文如下(原文无标点):

了翁者,自号也。胡自号?闻秋蝉都了之音有悟也。曰:呜呼!天地之大,万物之繁,人类之众,何一而不都了也哉!惜乎既知都了而仍为不了之事、存不了之心耳!古今劳劳之人,碌碌之辈,固有君亲之事既了,而子孙之谋转无了局者;亦有声色之念可了,而货利之心终无了局者,究之,终归都了也,翁适悟及此焉。

初,翁之幼也,亦尝为不了之事,存不了之心者。涉猎经史,志功名也;游历湖山,求富贵也;娇妻美妾,怀燕昵也;高冠博带,竞豪华也,颠倒迷惑于斯途中者,历六十年。洎晚节遭世变,天子播迁,百官逃窜,翁于是热心冰焉。遁迹山林,纵怀诗酒,功名之心都了矣,富贵之心都了矣。且通忆生平,科第未登,为臣之心已都了;父母终养,为子之事亦都了;诸兄诸姊俱归莹兆,为弟之事又都了;红颜埋尽,白发乏嗣,妻子之事无不都了,此其自号了翁也。

后人览此,莫笑翁之狂也,勿厌翁之迂也。倘有悟翁之悟而更深其悟,将万念都了。可熄无限奔競风,可立无限高超品,可消无限懊恼意,可阔无限旷达怀,亦大有功于名教者也。狂焉,迂焉,云乎哉?翁名榘,字方亭,春圃先生之季子。现时古稀,尚未了。造百千年后,不惟翁之身了,名了,即封亦了,树亦了,碑铭亦了,一同秋蝉为都了。铭曰:

王氏翁,悟大道。非佛仙,不庄老。

阅古今,迹多少。亿万类,终都了。

读此碑,我们会联想到《红楼梦》里的“好了歌”,那是曹雪芹对恶浊世态的否定。都了翁此碑可谓与《红楼梦》异曲同工!查石井王氏家谱可知,都了翁便是清末响名一方的王榘先生。先生字方亭,号晓塘,道号了翁。光绪二年岁试,取费县一等一名,补廪生。后屡试不第,便在高桥、粱邱一带教书谋生。卒于光绪三十一年,享年72岁。

都了翁碑文通篇充斥着虚无和幻灭的气息,然而,透过其消极的外衣,我们不难看到他原本正直和血性的本色。据《王氏宗谱》载:石井王氏一族,系元末明初自山西曲沃县迁来,从二世至十一世,注书香传家,子孙多有功名。至王渠父王清梅中举,王氏一族名扬遐迩,费县北部士子都到石井拜师。王氏家道一度极为兴盛。但因石井地处滕峄兰三县交界,穷山僻壤,每有兵匪之事便首当其冲,深受其害。先是明末王肖武起义,占据富贵顶。石井王氏为避乱举家迁走。王肖武失败后,王氏家族又迁回,并订立了“不积钱,不结怨”的族规,子孙依循,不得违背。清朝末年,费县曾爆发著名的幅军起义。石井是幅军的活动地,费县县长程福堂令王渠的族人王格任练长,结果被幅军贾二郎杀死,王氏一族又举家迁往邳县。此时的王榘已近成年。王氏族人有的为清廷效命被幅军所杀,有的参加幅军被清廷追捕,世事无常,祸福难料,目睹政局腐败,饱受战乱之苦,青年王榘遂产生了“富贵易失,灾祸易至”的幻灭感。

幅军起义失败了,那些同情和参加幅军起义的文人志士被残杀,而替清廷充当打手、镇压群众的人却用鲜血染红了顶子,到处耀武扬威。生性正直的王榘憎恨他们,巴不得义军再起,替百姓伸张正义,除暴安良。他在续修《王氏家谱》中写道:“试观同治中兴之后,迄今(1902)四十余年,世风之变,不堪详言。其原由于君上之权下移于臣,朝廷之上,只争银钱,不讲仁义。故财贿肆行,货赂当先……其最难言者,乡中绅董一班耳。藉一巾之荣膺练长之职,拜会官长,交通衙役。恃此讹诈乡邻,欺骗钱财,贪赃图贿,置买田产。蓄养厮仆,出则相随,名曰‘小队子’。好衣肥马,得意洋洋……乡里莫不切齿,恶之甚于蛇蝎。”

读到此处,都了翁的愤激之状早已跃然纸上,他真实的内心不言自明。“勘破红尘”的王榘,临终前为自己手书一段碑铭,镌刻完毕,嘱家人将来立在自己的坟前。闻者莫不以为怪。然而,一介书生,地道的小人物,无呼风之概,无补天之力,这勒石以警后世也算他唯一能做的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刻舟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亿万类,终都了。
简单的六个字,包含了太深刻的含义。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期待您的首发文章,问好!at:2008年12月06日 下午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