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去世的早,她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很懂事、争气,大学毕业后,在a市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三年后又成了家。她感到欣慰,认为这下可也告慰地下的丈夫了,人一下子也轻松了下来。
儿子很孝顺,经常带着媳妇回来看望她、问候她、同她聊聊天、吃顿饭,而且每次都要带来大包小包的东西或是放下一些钱。虽然他们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但是她很满足。
邻里们十分羡慕她,说她养了个有出息、孝顺的儿子,她心里甜滋滋的。后来,儿子有了儿子后,回来看她的时间就少了,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回来一下,平时基本上只是打电话问候一下。
渐渐地吃穿不愁的她,心里总感到缺点啥,空荡荡的。她知道儿子、儿媳都有工作,还要料理家务,应酬人情事务,孙子要上幼儿园。他们都不可能三天两头往她这里跑,来看她、陪她,可是她心里就是想他们,总想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她感到奇怪,过去没日没夜地奔波操劳,总是盼着有机会能停下来,清清静静休息一下。现在有机会了,却又嫌寂寞,唉!这人真是“贱皮子!”她不禁抿嘴笑了起来。
儿子看出了母亲的孤独寂寞,就将她接去一起生活。刚开始她很高兴,三代人生活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就觉得不适应,心里堵得慌。城里生活条件好是好,只是每天,儿子一家人一走,她就感到屋子里空旷旷、冷清清的,心里闷得慌。想出去串串门吧!住的是单元房,邻里之间互不相识、往来;出去走走吧!外面车多、人多,楼房林立,找不到一个聊天的人不说,还几次找不到回家的路。害得儿子、儿媳工作劳累一天,还要心急如焚地到处找她。
她看着成天忙忙碌碌的儿子、儿媳,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回老家去住。儿子、儿媳激烈劝阻,孙子哭闹拉扯也没有留住她,她还是走了。她知道自己的根在乡下,自己根本无法熔入到喧嚣的城市中。儿子看着母亲执意要走,也不好强留,依依不舍地要母亲保重,啥时候想来说一声,他马上去接她。
一天,她在上厕所时,不小心一个踉跄跌倒在地上,半天动弹不得。泪水不争气地溢出了眼眶,此时此刻,她多么希望儿子、儿媳、孙子出现在眼前,能够帮助自己一下。在邻居的帮助下,她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看着其他病人都有人忙前忙后的照顾,十分羡慕,不禁悲从心来,生出一丝惆怅。
儿子知道后,马上同媳妇赶到医院。儿子惶恐不安地问这问那,知道她伤了腿杆,而且无大碍,只是暂时行动不方便后,松了一口气。儿子同媳妇商量,两人轮流请假到医院来护理她。她心里欣喜,却坚决不准儿子、儿媳因她而耽误工作。
儿子和媳妇面面相觑,无可奈何,又不放心她,提出要为她请个护工照顾她。看着一脸关切的儿子、儿媳,她不想让他们的为难、分心,没有对他们的安排提出异议。
半月后,她病愈出院,儿子、儿媳非要接她一起生活。说她年龄大了,放心不下她一个人住在乡下,在一起好有个照应。
她知道他们的好意,心中非常高兴,但她又不想给他们增添麻烦。她知道自己确实老了,手脚也不利索,在儿子家住不惯不说,而且肯定是一个拖累。她左右为难,忽然,她眼睛一亮,想起李大婶不是住进了托老所吗!顿时有了主意。她笑嘻嘻地对儿子儿媳说:“妈老了,最大的心愿就是你们工作顺利,生活平安快乐。我想好了,回去就到镇上办的托老所去养老。听说那里的老人生活丰富多彩,很幸福。这下你们可以放心了吧!而且有时间你们还可以来看我。”
“妈!儿子不孝啊!不能很好地照顾您。”儿子两眼泪光闪闪,紧紧拉住母亲的手。
“傻孩子!”她嗔怪道,笑容可掬地在儿子头上摸了一下,继续说道:“妈知道你们孝顺,现在养老已经是社会问题,不然,各地办的敬老院、托老所干什么?而且妈是去享福,又不是受罪。”
“噢!”儿子和儿媳相视一眼,点点头,感觉这应该是一种最好的解决办法。儿子、儿媳陪送她回家,快快乐乐地走进了镇托老所……
-全文完-
▷ 进入川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