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愤怒的古龙宇の航

发表于-2008年12月04日 下午5:26评论-0条

八十年刀光剑影,如今武侠真的是香萧玉损凄凄惨惨戚戚,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起,上海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侠女李飞飞》,这个应该是武侠电影的开始吧!可是如今大片肆虐,江湖虽然依然是江湖,却不见武侠的影子,在一位叫“愤怒的古龙”的网友空间里,我看到一个时代的消逝,虽然渐渐消逝,却落到我的心里永远不能忘记。还记得20年前,一部电影《少林寺》在中国大陆首次饰演,真万人空巷,成就了一代银幕大侠,也成就一座千年古刹。

大学时期常到周边的书店租书,看的也是武侠,寝室里的兄弟轮流翻看,人休息书不休息,可如今环顾四周,没有人再看金庸、古龙,流行的是《盗墓笔记》、《坏蛋是怎样练成的》,取而代之的是《灌篮高手》,《火影忍者》,《死神》……虽然一本《诛仙》横空出世,也难以挽回武侠萧条的局面。

此后银幕上,一个个白衣拿剑的侠客,渐渐远去了,只是留在我心里求得一个正义在心间;一幕幕碧血黄沙的对决,慢慢消失了,只能在我心里留下那点饮马狂刀的狂笑,快意恩仇的武林。马鸣风哮,刀剑若梦,不得不承认,胡金铨去了,怪才徐克老了,成龙、李连杰去好莱坞了。

武侠电影自诞生之日,就独属于中国的,美国人是复制不了李小龙的,是香港、台湾两地电影将它发扬光大。中古大陆对武侠的风靡,和香港、台湾不同,往往有些很大的“时间差”。金庸先生在50年代晚期以《射雕英雄传》奠定武林至尊的地位,从此傲视江湖,屹立不倒。

武侠作品的介入,是以政治为先,是小平主[xi]关于香港的归属问题为导火索,对撒切尔夫人拍案而起、针锋相对后,在1981年7月18日的一个上午他在中南海召见了金庸,当时金庸先生在香港是《明报》社长。小平主[xi]的三起三落,如今是已经是众人皆知了,七十年代流他放到江西农村的时候,金庸先生在《明报》上为邓小平打抱不平。他们的会面是由香港问题引申到两岸问题,因为金庸是两岸极好的传话人,这个目的就是来为了完成第一代领导人对两岸统一的心愿。

七十年代的中国流行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小平主[xi]会见金庸先生后曾托人从境外买过一套金庸小说,对其爱不释手,武侠文学的流行可能从这开始了,于是武侠小说风靡大陆。

1973年的金庸是一个热血青年,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年入花甲,沧桑看云。也就是在同年,金庸曾应邀去过台湾,当时两岸封锁以及严重,登上金门的那一刻,都有无数个狙击手的枪口暗中瞄准着。他虽然到了台湾,不知道台湾早在1964年一个叫古龙的青年人,早已经写出了《浣花洗剑录》《天涯明月刀》。

七十年代的台湾,古龙不仅是在小说创造的里程碑,而且还在影视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乎是部部票房狂收,港台刮起了长达十年的刮起古龙的旋风,风头远远盖过了金庸了,成为那个时代武侠的代名词。虽然是代名词,但是另一边的大陆却是知者有鲜。

想起当年的武侠电影,真是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不用说更早的《独臂刀》、《大醉侠》,记得《精武英雄》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要想杀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手枪,搏击的目的,就把自己的体能和精神推向极限,你要达到这一步,就要了解宇宙苍生。”

这句话又让我想起老舍先生的一篇小说,名字叫《断魂枪》写的押镖的故事,冷兵器消逝的年代,拳脚功夫已经落伍了,老舍说“一个文化的生存,必赖它有自我批判,时时矫正自己,充实自己,以老牌号自夸自傲,固执地拒绝更进一步,是自取灭亡……由于个人的自私保守,祖国有多少宝贵的遗产都被埋葬掉了。”,用拳脚不如用手枪,用手枪不如用大炮,用大炮不如用导弹,用导弹不如用核武器。就这样“断魂枪”就成一个怀旧人士的残梦,就这样把“过去”埋葬了,转眼间都是孤独,虽然是孤独,也显得悲壮而苍凉。

理智上人应该看的当下,因为社会在不断进步;情感上又常常留恋,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不可能避免这样的落差,这一切又都是显得那么凄婉而无奈。

我说“愤怒的古龙”,可能就有人说“愤怒的鲁迅”、“愤怒的老舍”、“愤怒的《边城》”、“愤怒的京剧”、“愤怒的琼瑶”、“愤怒的郭敬明”……老杂文家何满子就不喜欢武侠,台湾的李敖更是嗤之以鼻,母亲留恋老电影,奶奶怀念样板戏,父亲眼里四大天王都是垃圾,周杰伦在我的外甥女眼里简直就是神仙。

不同年代人都有不同的愤怒,我借“愤怒的古龙”做一个契机,感叹曾经那个武侠年代。风沙漫天,梁家辉饰演的林冲对徐锦江掩饰鲁智深,打得是何其精彩;龙门客栈前的百余骑随呼啸而过,侠客们为保护忠臣的后代,刀锋毕露,血染沙漠;“如果失去是苦,你还怕不怕付出;如果坠落是苦,你还要不要幸福”,很多年前看过的的《流星蝴蝶剑》,现在来看梁朝伟,杨紫琼的古装扮相,只隐约晓得方向,却始终寻不出踪影了。

有人说武侠是一部永不消逝的成人童话,既然童话只能在梦里,即便是这个时代从当年的流行到现在的渐渐淡去,但不会变的是一种孑然于胸的武侠情缘。人只要感情就不会彻底忘掉影响了那曾经在岁月的留念,至今想起仍然浮想联翩。

天下镳局已改成皇家军警,江湖对决演变成黑帮影片,我武侠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电棍的对决,刷刷几发子弹,半醒的我,揉了揉眼睛,拿出一路六十四断魂枪,当年自以为小李飞刀、不能自拔。想起如今的世道,哎!只有愤怒一下了。

2008年12月4日

附言:“愤怒的古龙”和“古龙”没有太多的关系,借一个引子,铺了一纸感叹,既然是感叹难免有些混乱,古迷专家真有奇念,还望细心补正加纠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浏阳老虎点评:

“人只要感情就不会彻底忘掉影响了那曾经在岁月的留念,至今想起仍然浮想联翩。”理性而忧伤的文字。很独特的见地!

冰止乙醚点评:

武侠情结也许就是一代人的专利吧,时代变迁,大浪淘沙,“愤怒”只是一种宣泄罢了。看好莱坞的《功夫王》,我们就明白中国式的侠义已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