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至今思项羽 (散文)金矿

发表于-2008年12月04日 上午11:32评论-1条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们都知道李清照这一千古名句对研究历史的人冠名爱国词人有着很重要的引证作用。为什么词人要引用项羽这位历史人物来寄托自己爱国的情怀呢?尽管他是历史的失败者,但不难看出项羽这个人物的民族气节还是很值得后人尊重的。

楚汉相争的中心人物就是刘邦和项羽,按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观解释,项羽这个人物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历史悲剧人物,因为最后他已经彻底失败了,正是由于他的失败,历史上才出现了长达几百年的刘氏王朝的两汉统治。

说实话,作为我们这代断层文化人来说,相对对历史知识了解甚少,司马迁的《史记》我连碰也没有碰过,对楚汉相争只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了解的一点皮毛,《鸿门宴》那一小节古文还是自读的。至于楚汉间的人物关系却是小人书及后来的影视所惠泽。作为我这不关心历史的庸人来说,照理是无权评判历史的,至于为什么滥竽充数地要在这里谈“至今思项羽”呢?其实这也仅仅是受到名人的传染,仅是拾人牙慧而已。

项羽介绍大概是《项羽本纪》最为权威,我却未有研读。过去对他的看法,只是粗野的鲁夫,力能举鼎,学历史时知道那是秦末农民起义,一开始其实力可谓是浩荡千军,势如破竹。而汉室刘邦最初却很弱小,很委曲求全地跑到其门上接受“鸿门宴”,然而到后来被刘邦逼到垓下,图穷末路,自吻乌江。成了可悲的历史悲剧人物。其实作为这些相互倾轧相互角逐的历史人物不需要再去同情和理会,对那“三十年功名尘与土”的史实现今人谈他又有何用呢。

没有想到近日听到电视上铁嘴于丹教授的评述,倒也叫人有所感触和感动。她讲述的关键是项羽的民族气节问题,很值得后人的尊崇。于丹老师的口语秀是出名的,可谓妙语连珠。她把项羽那“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两小节叙述得很是壮观。前者是把项羽与虞姬的爱情蒙上了很神秘的人性色彩,表现了项羽具有较高尚的人性爱情观,说明项羽那种既忠贞爱情又忧患天下的双重思维,结果还是别姬征战。至于“自刎乌江”那种场合就更加显得悲壮。也许英雄确实是不把生命放在眼里的。这时候他数年征战的失败让他自我感觉已经有愧家人、有愧家乡、有愧江东父老,这也就是他不肯过江东的遗愿。

面对这浩荡东去的大江,这时他的心反而平静了,没有了牵挂,没有了遗憾。这时正好有一位劝降的使臣在身边,应该说这位使臣就是他童年少年很要好的朋友,在刘邦部下从要职,这时的他并没有痛恨这位已经与他为敌的故友,反而想到很珍惜他们旧日的情感,还想到要馈赠老朋友一点礼物。当然这个礼物是令他的朋友所想象不到的,其珍贵价值竟是无比的昂贵。他说多年来刘邦一直在用大官重金悬赏我项羽的人头,我走到这一步人头对我已经不重要了,送给老朋友去,你一家以后的几十年还可以幸福。说着便很突然而又轻松地拔出长剑自刎,人头立时滚落下地,人还挺立地站在那儿。项羽的离去,连跟着他征战几十年的老战友坐骑乌骓马也仰天长啸,向着一棵大树撞去殉难了。我以前只知道霸王被逼死乌江的简单情节,却不了解这如此悲壮的细节,听于丹老师这一声情并茂的演讲叙述,不觉对家乡这位历史人物肃然起敬,“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这种气节应该是无限大义的。

项羽竟然到最后还赠送给老朋友一个及其珍贵的礼物,而且还是在敌营中少年朋友,这个朋友的志向早已背他而去。他为什么不仇恨这位背信弃义的朋友呢,他想到这位朋友也是出于无赖。友情还是友情,观点还是观点,殊途总是同归的,他的遗体没有回到故乡,朋友的友情会把他的灵魂带往江东,会把他的气节带到江东父老的心里。也许项羽不肯过江东骨气见证人就是这位朋友,是他把这一千古史话流传至今,升华了项羽自刎的气节价值,让后来乃至目前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们仍然至今思项羽。了却了项羽灵魂过江东的夙愿。让这位历史的失败者还能保存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让这一位历史的失败者还会让千年以后的人们有所眷念,让这位历史人物还能得到一点有价值的评判,难怪项王故里迄今还为项羽这一落魄的祖先引以为自豪。

人们都知道象棋的发源地是我们淮楚地,楚河汉界也历来是经纬分明的兵界线,也许是我对象棋这种既像游戏又是体育的活动不钟爱的缘故,人类为何非要处心积虑地侵占敌营呢,我认为社会还是少一点角斗少一场战争为好,项羽的失败正是我们故乡人千古的惨痛教训。我说今天爱好和平的人们你如果想到民族气节,想到自己的做人尊严,想到自己的人格思维,那就“至今思项羽”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驭志无疆点评:

从脚下,一直东撤。到达夕阳那里之前,有多少连绵的山和清清的水。当项羽将目光从华丽的宫闱中,从刘邦的长袍上,转向今天的处境时,他恐怕难以想象,当他从楚国踏马而上时,当他此刻想到自己的家乡时,我相信他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但是他还是以自己的方式走了。
四年前,那支强大的军队,那个英武的将军都在此刻走了,赤足蹒跚而而去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此刻,只有真挚的心灵才能承载。当他的泪水落下时,它将以后那座足以背负整个中国历史的大汉王朝,震的嗡嗡作响。当他归于黄土,那泪水也融进了中华大地,那泪水更跨越了千年,在我的脸上肆意横流。模糊的混沌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模糊的混沌中,我们可以追忆,但不可过傲。
文章总体上还不错,但是自己的观点显得有点少,且有点表象。深入点就更佳。发文时也尽量注意段落。本文已修改了。

文章评论共[1]个
王先林-评论

文题绝妙!at:2008年12月04日 下午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