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按照耶稣的年轮,还是依准殷商的计法,新的一年又要从日历中走来了。这本身没有任何意义除了它表示岁月的又一次轮回而已。然而就是这个我们平常毫不在意的时间概念,现在正变得不可定义。
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国际标准时间也不是自开辟鸿蒙就有。而是1844年华盛顿会议上开自25个国家的代表集体谈论决定的。决定建立一套国际通用的标准时间体系。全球划出不同的时区。将穿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将0度经线作为0时区的中心线,在0时区的东西两侧各划出12个时区。
0度纬线定在赤道,那是认识自然,承认自然的结论:0度经线的确立却是政治协商的结果。时区的划分原来也是如此。叫国际标准时间也好,叫“协调时间”也罢,所谓的全球统一时间体系,其实不过是因为人类对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的认识逐步加深,对其他国家民族的了解逐步增多,与自然及其他社会的合作需求日益彰显,再像往常一样各行其是已然行不通。才不得不坐下来谈论出的一个普遍遵从的标准。
从古到今,在传统的看法里,时间都是一个线性概念。具体到一天的24小时,时间从何时起,至何时终?古人观天文、知地理,以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准,定下了昼夜交替一个轮回所需的时间段,划出24个小时,日出日落就是天然的标尺。
定下时间的标准,就得有衡量,调校这个标准所需要的工具:钟表。
中国的古人固守广袤的黄土地,观星象而定历书,察日影儿觉时移。英国人的钟表制造技术却是随着航海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运输茶叶的快船杨帆出海,海上风起云涌,潮生潮落,对时钟稳定性的要求及高。这也刺激了钟表制造的突破,英国也由此确立了在时间标准方面的权威性。
时间的标准与测量工具原理不止一个,自地球自转的标准之外,还有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另一种选择:原子钟。自1972年开始,就由巴黎天文台收集世界各地原子钟的时间数据。统一向全球天文学界,航海系统,电子通讯等领域传达标准的“协调世界时”。
原子钟的精确性远远过于地球自转的规律性。地轴时不时地会出现轻微的倾斜。地球自转的时间也就未必年年岁岁都是一样的24小时。两种时间之间必然会出现差距。因而每隔几年,“协调世界时”就得在新年伊始加上一“闰秒”来弥补这个时间差。
这个为了迁就不可靠的地球自转而人为增加的“闰秒”,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争论的焦点。原子钟的调校给电子科技,通信技术等对时间的精确度要求及高的行业带来极大的麻烦。系统调整造成的经济损失显而易见。他们也因而越来越不愿与传统的“标准时间”保持一致,要求索性废除“闰秒”。转而完全使用现代科技给出的选择:就按照原子钟的计时来好了。地球爱怎么转就怎么转吧!
传统的钟表仍旧滴滴答答在跳动,日出日落,晦明变化,似乎都与千百年前并无两样。然而原子钟的能量与魅力与日俱增。电信业,通信业,计算机业等等高科技行业的呼声越来越高。哪怕有欧洲数国的皇室与政府的支持。传统的天文时间标准也不得不正面应对步步逼来的压力。
该,还是不该?是遵从古往今来的太阳与地球为人类谱写的时间标准,还是依从现代科技精密测量出来的所谓的原子时间?人类一度为新千年的到来雀跃不已。然而,新的千年里,连亘古以来确定无疑的“时间”概念都受到了挑战,极有可能改变。其他还有多少问题都是我们不得不一一发现,一一应对的呢?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谓顺应天时,与自然共命运。如果有时间的标准真的改变了,那太阳的东升西落对我们是否还有同样的意义呢?新年的爆竹声声是否可以换个时间呢?
还有哪些千百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与标准,都要面临挑战和改写呢?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还是从历史的深处一步步走来的那种人吗?人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针对时间标准的争论仍自继续。究竟是延续原有的天文时间标准,还是选择新的原子时间,抑或是在二者之间寻求某种妥协。一切尚无定论。
无论人类的标准如何变更,时间的长河依旧汤汤奔流,正如日月星辰的转动,都不会因为人类如何看待它们而有所不同。在这场“时间之争”里,争论的焦点究竟是人类看待自然的方式,还是各方的利益重心,问题究竟会如何解决,随着岁月的变更,一切终将尘埃落定。也许,只有光阴的流逝,才会是最好的见证。
-全文完-
▷ 进入驭志无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