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诗以言志和诗如其人说得不无道理。就一定意义而言,诗人的作品即是映照自己形象的一面镜子。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但也是一名杰出诗人,尤其在古典诗词创作领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大跃进运动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的时候,毛泽东写了《送瘟神》七律二首。这两首诗是毛泽东读了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以后,在浮想联翩,夜不能寐的情况下写成的。这反映了领袖和人民心息相联的可贵品质,但诗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句子,除了应予肯定的文学想象之外,也包含着某种忽视客观规律、夸大主观意志的因素和成分。至于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简直就同当时流行的脚踏地球手攀天,对着太阳点支烟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类的豪言壮语如出一辙,只不过比较文雅和含蓄一些而已。
三年困难时期,全国老百姓因饥饿和代食品中毒,相当普遍性患上了浮肿病,不少地方甚至发生了饿死人的惨剧,据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达竟三、四千万之巨,真可谓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悲痛记忆。然而,面对这种极为困难、悲哀的景象,毛泽东却接二连三地吟唱出了喜看稻菽千重浪(《到韶山》),桃花源里可耕田(《登庐山》)和红霞万朵百重衣、芙蓉国里尽朝晖(《答友人》等诗句,无视现实,粉饰太平,极力为左倾错误造成的恶劣后果辩解。这些诗句,同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悲惨处境,同发自人民肺腑的悲怆呼唤(比如,彭德怀到湖南考察时,老百姓就递交给他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是多么的不协调啊!真不知道毛泽东当年怎么还会有写这种诗句的怡然心情。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两党公开进行大论战。郭沫若为此写了一首《满江红》,其中有一句: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烁?意思是说,太阳溶化冰山,真金不怕烈火,时间和历史的发展将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毛泽东在和词中批评了郭沫若的这个认识。他写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认为用不着时间和历史来证明,现在就要在论战中辨明是非。毛泽东的这种态度,看来是过于着急了。
在文化大革命批判右倾翻案风的高[chao]中,中央党报高调发表了毛泽东1965年写的《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 鸟儿问答》两首词。其中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固然体现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以及文学创作所允许的夸张,但从中似乎也可以感觉到诗人的惟意志论和万物皆控于我的意识,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伟人的社会影响有着不可阻挡的历史惯性。毛泽东逝世已经30多年了,但在当代中国现实的政治和精神生活中,仍然是一个难以回避的巨大存在。他的许多思想遗产,不时被人们用来作为剖析和解决现实难题的理论武器;他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和思维模式,正在牢牢地阻碍和羁绊着我们前进的脚步;他一生的传奇经历和大功大过,还笼罩在一层层浓浓的迷雾之中。面对这个客观状况,决不是人们主观性地就可以绕过去的,只能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就是说,要正视毛泽东,研究毛泽东,既汲取其思想精华,又批判其精神糟粕,以争取在承继他伟大的民主理论及其实践探索的同时,逐步走出他晚年极力推行君主专制的浓重历史阴影。
-全文完-
▷ 进入中泉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