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中学时,历史课本上,提到抗战时,总有这样一些词汇:“国民党消积抗日,积极反共,不战而逃,一溃千里……”当时,感到很奇怪,既然国军如此不堪,又何以有血战台儿庄,血战昆仑关等一系列极为惨烈的战役?
后来,在朋友处看到一本书,叫《一江血水向东流》,写的是关于“武汉会战”的故事。一口气看完,感动得差点哭起来。原来,所谓的“国军消积抗战”的话,根本就有失公允,抹杀了历史真相。
在八年抗战中,国军一直在与日军进行着殊死搏斗,著名的“淞沪会战、”“血战台儿庄”暂且不论,先来看看这场抗战中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
台儿庄战役后,日军出动大量兵力,企图将国军主力消灭在徐州。结果国军提前突围,日军美梦破灭。
在当时,南京失守,国民政府已迁都重庆,但武汉仍是当时的政治,军事中心。为了速战速决,灭亡中国,日军发动了进攻武汉的战役。这场战役的规模是空前的,当时,日军先后调集12个师团,以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500余架飞机,120余艘舰艇,约35万兵力,从东,北两个方向同时疯狂进攻。
面对敌人的凶猛攻势,国军一百多万人,在大别山区,长江流域步步为营,节节抵抗,坚守了五个多月。在这次战役中,国军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期,蒋介石甚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以水代兵,阻止日军进攻。效果虽不明显,但却表明了其誓死抗日的决心。
最著名的“万家岭大捷,”是这次会战中最漂亮的一仗。在这次战斗中,国军围歼了日军近一个师团,仅一个争夺战中,日军遗留阵前尸体就达四千多具。
而领导这次战役的薛岳将军,在武汉失守后,仍打了一系列胜仗,令日军闻之变色。
1939年9月~1942年1月,日军向湖南长沙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役,国军在薛岳将军领导下,英勇抵抗,令日军伤亡十余万人,狼狈逃串。仅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就伤亡5万余。“长沙会战”引起强烈的国际反响,获得英国、美国等国政府和舆论给予积极赞扬和评价。
除了薛岳将军,国军中的抗日名将几乎多不胜数。在解放战争中被俘的杜聿明,就是最著名的一位。一九三九年,杜将军所率第五军,在南宁东北的昆仑关,与日军最强悍的铁军血战半个多月,以伤亡一万多人的代价,最终击溃敌军。
昆仑关一战,日军损失空前巨大。据日本战后公布的材料统计,这次战役,日军军官死亡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士兵死亡四千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在九塘被国军击毙,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
“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更强的军队……”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像武汉会战,血战昆仑关这样的大型战役有四十多次,国军伤亡军队达四百多万,仅在那些大小次会战中,死亡的大将就多达一百多人。八年抗战中,国军共歼灭日军52.7万,此外还歼灭118万伪军,远远超过了中国共[chan*]党武装〔八路军、新四军〕的歼敌数量。这些数据,历史书上为何只字不提?
与国军相比,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所打的硬仗似乎并不多,比较出名的也只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平型关一战,歼敌不过一千,却在历史书上大书特书,而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打死日军超过十余万,却无人言及。
所谓的“百团大战,”亦不过以破坏日军交通线为主,若论歼敌数量,也不及武汉会战的五分之一。
在史书上,有时候,同样都是撤退,八路军这样做,叫做“转移,”而国民党呢,却被称为“溃逃。”这样做法,也不知是何依据?
由以上证据可见,所谓的“国民党消极抗日”的言论,根本就是颠倒黑白,与史无凭。希望编写历史教科书的,能以事实为依据,不要再歪曲历史,误导后人。
-全文完-
▷ 进入绿染蝶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