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山 魂野鹤孤云

发表于-2008年11月24日 凌晨0:55评论-1条

延绵细雨,持续了多天。

每天赶路七十多里,辗转在山间的泥泞小道上,满目是云雾笼罩的向远方延伸的高山,雨中依稀能够辨别是翠绿的茶树及各类植物组成的林海。进行茶叶培训是本次工作的重点,我也乐意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虽感到辛苦和疲惫,但能够为当地茶农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一种满足。

查阅地方志,知道这里栽培茶叶已历经数百年,毕竟是老茶山了,本次的培训每种意义上讲是多此一举,若真正要作深入分析的话,对我是一种挑战。我只能在表述和分析中多酝酿多斟酌,做到精确无误。惟有这样才不会引发技术上的错误而影响传统栽培的精华。

休息间,听到老人在火塘边讲述茶叶栽培的历史,我震撼了:山里人靠山吃山是一种自发行为。为了生存,他们倚山造田,层层翻转,向深山延伸,形成了赖以生存的种植之道,祖祖辈辈如此,看山中的老树可以见证。总认为遇上了新时代会带来新的希望,可"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将百年的梦想化为灰烬,一夜间山上的茶树变成了灶前烧火的材料,绿树葱茏的山岗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坡,就这样每年数百元的收入变成几十斤玉米的回报。没有什么法子,山里人习惯了默默地生活,忍受着外来政治的强迫,被动地适应苦难的日子。

本世纪初终于迎来了"退耕还林"的改革东风,山里的农民满怀喜悦再次培植久违的茶苗。看着渐渐成长的茶树,是希望、是欣慰。每天在深山中忙碌,每天在茶林间辛劳,等待着不久的时间就有丰收的时光。但不知道什么的,遇上了"林"字的纠缠。"还林"就是要种植云南松、华山松和果树,不是种植茶树。于是乡镇领导带着小分队深入山里,用锄头用手指,将已经生长两年多的茶树全部铲除或者折断。老人看了骂道:你们前不久还肯定我们做的好呀,在山中勾画种植的图纸,笑眯眯地走呢?怎么转眼又说我们做错了,理解政策不够,需要重新规划和安排……老人最后哭了,年轻人不在相信政府的"鬼话"。

村长告诉我:假如那些茶树不要被铲除的话,已经进入初采期了。现在恢复茶叶种植的作坊,请你来讲课,是背着乡镇领导的举动,请我不要见怪。我心里感受深深的迷惑,"林"是多层次的,应根据山里的实际情况,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茶则茶;必须因地适宜,没有样板,没有模式;关键是植物的生长是否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政府的行为是偏颇的,是对"林"字的简单理解或者是曲解的。我深深地感受到山中农民生存的艰辛,更为他们生产的发展而无奈。他们没有做错什么呀,他们只是顺应自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靠天靠地来养活自己和养活家人罢了。

培训中,我同时为他们的直著和对我的尊重而感动。看到每天冒雨而来的上百人农民(远的要走五、六公里山路),最大年龄六十多岁,最小的十六岁,男女老少集中在村长家的院子里,听我大声的分析和讲解;有时专注地在临时用床板刷漆未干做成的悬挂在柱子上的黑板上看我写笔记或者画栽培示意图。他们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安静,那样的热情,让我深感欣慰、倍感自豪。我只有讲好每天的课,而且让他们真正学到点茶叶栽培的知识,那样我自己才会安心和高兴。

五天的培训工作结束了,那天我们单位的领导为了对我的工作进行答谢,在离茶山不远的一个好休闲馆子里吃饭。也是巧合吧,县农业局的领导也在那里聚集,都是熟悉的朋友,就问及相互的工作。当我说到xx山村进行茶叶培训的时候,白书记满脸怒色。旁边的农业局领导笑着解释说,前年州茶桑站到我县检查茶叶种植情况,刚好下面的茶桑站站长病了住院,局长又到外地考察,临时接待的就是白书记了,忙中手下的人翻到了不久前乡镇上交的xx山村的茶叶种植蓝图,白书记蛮自信地交流了情况,随后也来不及趟路做深入调查,州级和县委班子的车队就直冲xx山村。然而展现眼前的是刚刚铲除不久的茶园,哪有蓝图中喜人的规划和文字的渲染的一切呢。上级领导对白书记及县委班子的工作给予了狠狠的批评,并取消了给予六十万元的资金扶助……白书记最后说:别提xx山村了,活该受穷!

我能说什么呢?谁知道山区农民的苦衷和追求,他们所做的一切是自发的,而且已对政府也同样不抱有信心和奢望,现在他们做着自己想做的农活,保持着山里人祖祖辈辈留下的好传统--靠山吃山。

细雨,在我回家的路上基本停止了,头上露出让人愉悦的蓝天,回首目视慢慢远离自己的深山,那里云雾笼罩,小山村在白云间深深的躲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野鹤孤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子和子点评:

一篇《山魂》写出了当官的胡作非为。这也叫父母官?如何关心百姓疾苦?发展经济,完全是技术是科学一点也不能胡来。让老百姓称赞可不易。

文章评论共[1]个
野鹤孤云-评论

谢谢点评!at:2009年01月15日 晚上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