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女性崇拜主义者。我敬仰历史上伟大仰或平凡的女性。今天,一个残疾女强人接任拥有8300万残疾人的掌门人。纵观人类女性对历史的无情批判,对人性苦难的悲悯和深刻揭示,对爱的滴滴见血触动心灵的描述,使女人这部小说成为一部真正高尚的作品。
我们的社会有一种偏见,认为人如果穷了,品德就非常好;舆论的导向,包括很多文艺作品的构思,一直以来也给我们这样的印象:乡下人忠厚老实、纯朴善良,而城里人,尤其是发达城市的人,则冷酷无情,自私狡猾。可是,当我们听说不止一位打工妹卷走了东家的财物,也不止一个打工仔骗走了东家的装修款的时候,我们明白了,我们对乡下人和城里人,在品德认识上的偏见,是多么地幼稚。我们常见的,是孝顺孩子的“孝子”不少,可孝顺父母的孝子却不多。否则的话,为什么为子女奉献了全部心血的父母那么多,媒体不去关注;而有个儿子仅仅为母亲捐了一个贤,就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被树为榜样了呢?真正善良者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所以,善良者对无回报,也无所谓心寒。善良者会这样想:善良的付出,让一个人更有作为,就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父母为子女付出了太多太多,没有得到回报,也无怨无悔的道理一样。受恩者没有得到施恩者的回报,但却回报给了这个社会,不也是对施恩者的另一种回报吗?
我非常喜欢一个叫《财富人生》的节目。里面有太多个人奋斗故事,那些巨富们很少有靠父辈们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实力而成功的,他们大多数人都出身寒门。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凭借读书而掌握了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成为那个领域的佼佼者;但也有很多人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凭借着他们出色的做生意的头脑,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成为巨富。他们的财富大多数都不靠父辈,而是自己打拼的结果。文艺界的彭丽媛、巩俐,体育界的刘翔、姚明等重量级人物,也都出生于普通家庭。
这些年来,人性在金钱和私欲的冲击下,不断地显出极端自私和特别残忍的一面来,也不断地冲击着善良的人们承受的极限,让人心情沉重、悲愤不已,让人欲哭无泪、身心俱焚。我无法对现实中的这起人吃人案做更多地评说了。就像是在阳光太刺眼的夏季,人们有意要戴上一副墨镜出行的道理一样;这样,就不至于让自然中的光线太刺眼而无法让人忍受了。
最近在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中也看到类似情节:李小龙在美国开办武馆,传授国术时,老外们虽不乏挑战者,可一旦输给他便服手称臣。而李小龙却偏偏被自己的同族华人暗算,几乎导致终身瘫痪。为什么中国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这么互不相融,而才华往往在外才有机会得以展现?那么我们到底在干什么?照这样发展下去,不就眼看着内耗吗?这样做起事来有多累,效率有多低?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那些老外一样活得单纯一些呢?
当于丹教授讲授《论语》的时候,整个国家有那么几个月都在倾听。人们在听于丹吗?不,她只不过是个代言人,她代谁的言?是祖先!是我们骨子里久违的孔孟与老庄,他们是谁?就是那些被火山岩吞没的种子!多少年后,被批斗的冤魂们重新抬起头,寻找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源头,要知道,中华之所以生生不息,千年不移,其生命力全在他们——这些圣人,是华夏和灵魂。这就是我们的国家,圣人不倒,民生不亡。而今,眼看着这些断了根的人们误入歧途,而外族下在偷偷地吸吮着我们中华躯体内最宝贵的精髓,我们能不忧心忡忡吗?
教育,就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所谓根深才能树稳,那么即使遇到再大的灾难,我们的民族也会坚如磐石。可是,应该教育能担任这份重责吗?如果可以,那么就要去问问那些在校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们,他们学得开心吗?掌握那些标准答案后,他们得到了什么?他们学而时习之后,不亦悦乎了吗?他们的同学关系处理得怎样?当有朋自远方来时,也不亦悦乎了吗?他们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吗?他们有仁义之心、反求诸己的素质吗?
如果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那么我们何至于不能超英赶美?因为他们还都在向我们的祖先求教,他们的历史才多少年?仅一项没有被根除的传统文化项目——功夫,就可以称霸世界。而它只不过是华夏文化中的一棵树,如果有更多的树都被重新浇水、施肥,再推广到海外,那么这十三亿的智慧汇总起来,将会发生什么?国学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最保险的思想观念,千古不变的大一统之所以兴盛不败,哪一天少的了孔孟之道和孙子兵法?只要找到根,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
又该说到赵本山。这位从农家院里走出来的艺术家霸占央视春晚小品20年成为一个民族叹服的艺术现象。他的缺失多多少少令人感到遗憾。2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可以毫无顾及的说,只有赵本山站在大屏幕上,中华民族才感到舒服、舒心、舒畅。他的一言、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有百姓喜欢的遗传在里面,那里面有农民的憨厚和淳朴,有一些民俗的内涵情愫在里面,更有鲜活的、被一个人艺术的再加工。总之,老百姓就是喜欢。如果功俐去了新加坡有人在那里念念有词是一种凑热闹的话。那么,赵本山移民多伦多就是一种国民的情愫,一种普遍的恋恋不舍了。
-全文完-
▷ 进入中泉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