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长孙氏——大唐盛世的奠基石之一夜雨蒙蒙

发表于-2008年11月22日 晚上10:53评论-2条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在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长孙氏为避免帝位之争,手足相残做出了最大努力。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并且周旋于妯娌之间。解试图弥合兄弟之间的隔阂。但是,另一方面,长孙氏自有其政治眼光,她深知自己的丈夫才是众望所归。所以在「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亲自斟酒,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并且自己也毅然跨上战马,誓与丈夫,与众将士同生死。这充分体现了长孙氏的胆识与魄力。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最终登上大位,就成了唐太宗,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作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长孙氏并没有恃贵恃功而骄,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如果妃子[gong]人生了病,她也会派人送药,并亲自前去看望抚慰。正是这些温馨感人的细节,终使得“下怀其仁”,后宫不再冰冷,呈现出一派祥和温馨的气氛。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常在朝下问事于她。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很清楚自己的配角地位。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皇帝有所问,她就是不回答。这并不是她故意藏愚守拙,而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丈夫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主张。作为配角,最忌讳的是越位,尤其是在关系重大的事上越位。会当配角,就是能够理解配角与主角关系的实质,所以也就能够当好主角。

长孙氏深知外戚干政是历朝历代都应该防范,因而极力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她曾多次劝柬太宗不要对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委以重任。长孙无忌和唐太宗为布衣之交,又在唐朝建立前后和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因此,太宗把他视为知己,打算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皇后听说后,就对太宗说:“妾既被立为皇后,尊贵已极,我实在不想让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所以,我请您千万不要把兄长任为宰相。”在长孙皇后的再三阻挡下,唐太宗只给长孙无忌加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虚衔。

长孙皇后对长孙无忌如此防范,而对于另外两个人却是认真推荐,那就是魏徵和房玄龄。

对于房玄龄,长孙氏可谓有知遇之恩,在长孙氏病重的时候,房玄龄正好犯了一个错儿,被李世民停职。皇后觉得这件事做得不当,她认为,房玄龄为人谨慎,忠心报国,最值得信任,应该重用,因而在弥留之际请求皇上恢复房玄龄职位。

长孙皇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惦念这国家朝政,也是难能可贵的。

对于魏徵,有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有一次魏徵在朝堂上给唐太宗提了意见,唐太宗接受不了,怒气冲冲一摆袖子走了。回到后宫,余怒未消。皇后就说,陛下,您这是怎么了?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乡巴佬,整天找我麻烦,早晚有一天我会杀了他。说的还是魏徵。这时候皇后是怎么做的呢?她就进到里间,改换了衣服,穿上了朝服,朝服就是正式见皇帝才穿的服装,来向皇帝祝贺。她跪在皇帝面前,皇帝吓了一跳:这是为何啊?她说,我听说史书上说,主贤臣忠,只有君主贤能,臣下才能忠诚。魏徵敢于提出很多意见,那是因为他效忠您,他敢于这样,正好证明陛下是贤能的。现在我有一个贤能的夫君,我能不祝贺吗?这是国家、人民之福啊,所以我要祝贺。长孙皇后不仅是口头上称赞魏徵,而且还派中使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魏征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经常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注意皇后说服皇上的角度,她是从表扬皇上的立场来维护魏徵的直言。试想,她如果从批评皇上度量狭小入手,那么问题一定会更复杂,甚至完全弄糟。这种方式的成功,是建立在对人性弱点认识的基础上的。让皇上接受意见,还不能让皇上威风扫地,否则就是南辕北辙了。可见她深得“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传统思想的精髓。领导者依然是领导者,而人人都是讲颜面的,也就是讲尊严。在下级面前,领导的尊严很重要。为了照顾领导的面子而牺牲别人、牺牲真理是错误的,但是在不影响事实处理的前提下,顾全领导人的面子是有必要的。

另外,配角还必须考虑到,不能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影响关系重大的事件。

皇后病重期间,太子建议赦免囚徒,度人入道。这是常见的争取人心和舆论的方法,也是佛教的功德表现,当时称作“修福”。众人感念皇后仁德,都不曾反对,但长孙氏自己却坚决反对,说: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我向来不作恶,如果善行无效,那为什么还要求福呢?至于国家大赦,那是国家大事,怎可因我而乱天下法事呢?

这段言论,突显皇后的理性精神。对于生死,抱着自然主义的立场,反对有意追求什么修福长寿。于大赦呢?她坚决反对,因为那是国家大事,不能因我而乱法。帝王无私,不是说帝王没有私心,而是说帝王代表国家,事无大小内外,都关涉国家,都是公共事宜。 纵然自己与帝王情深意厚,对但帝王毕竟是帝王,帝王的世界里最重要的是江山。

看起来,这些都是小故事,其实呢,都牵涉贞观之治的大问题。正因为有一对理性的帝后,才出现贞观之治这一中国古代历史上难得的理性行政时代。 

这些,都显示出长孙氏卓越的自我定位。她以唐太宗为准绳,以皇帝的大业为目标。她自己和自己管理的后宫,都是皇帝大业的一部分。

大唐盛世的奠基基石之一,长孙氏,当之无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夜雨蒙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长孙皇后的名字于史未有记载,但很多人说叫长孙无垢。
据《观世音经信笺注》中所载,长孙氏小字“观音婢”。
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李
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生性节俭,母仪天下。
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
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感谢朋友给我们带来的有学习意义的文章,问好!at:2008年11月23日 早上9:00

夜雨蒙蒙-回复呵呵,我的这篇文章似乎有抄袭之嫌哦。 at:2008年11月23日 中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