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价值》——这是一篇半理想文章,写在04年的5月4日,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一篇在学校的关于五四的征文。
中国还有不少山村没有教师,他们不是在高寒山区,就是由于交通的不便与信息的不通,那里没有主流经济支持,政府更是鞭长莫及,一天天一年年都这样的过去,我看过《凤凰琴》,看过梁家辉演《我的教师生涯》,远的不说就是吉林也有不少乡村学校都是教师的紧缺而倒闭,倒闭后哪里的学生不得不去城市上学,然后面临一笔笔更大的花销。
教育啊!教育!多少年了,似乎教育也不是改变这个贫富差距的途径了,因为那些通过考学能翻身学生,大多数都留在了城市,却很少人能回来面对那三尺讲台,当教师不再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而仅仅是一个糊口的职业,那么那一点点仅能做的奉献似乎变得渺茫!
我们可以指责政府或者相关的部门如何的不是,也可以埋怨父母,可以抱怨命运。然而一出生就注定落后的孩子,却显得是那么无辜,看过一篇杂文《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就是命运的无奈,怎么能帮助那些弱势群体,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注他们呢?
04年自己充满着理想,那个时候就有人问我,如果有人让你一辈子都生活在那里,你会作何感想?你会毫无怨言的教书吗?恐怕你看到的就不仅仅是这些了!确实如此,我后来真的无法永远的呆在那样的地方,但是我想无论无何能够这样的默默奉献自己青春的人,都是值得人尊重的!可能只有这样,才是反问我的那些人永远都不会明白的。
初中的《思想政治》书上就有一段我无法做到的名言,是马克思写的一句话,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前两天重新的看了一遍古月先生主演的《毛泽东的故事》,里面有一段这样的镜头,天大概是到了中午吧,勤务员给主[xi]端上热腾腾的面,主[xi]住在陕北的窑洞里,看着面前端上来的肉,语重心长的说道,“我们的农村还很穷,农民兄弟还很苦,他们吃不上这样的肉,我也不能吃。”主[xi]的眼光独到,但在经济上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但是主[xi]那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当人所有领导人要学习的。
听说现在不少地方有了新的政策,对到贫困乡服务两年的大学生志愿者,给予500至800元的补助;那些贫困地方的大学生如果获得当地了的助学贷款,毕业后就要回到当地去参加那里的建设,虽然这些对于当地贫困的改变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也算一次真诚的帮助。
最后引一句那篇《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里得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
星期六2008年11月22日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