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一说。虽如此,但于我来说毕竟知之甚少,心中一直就有近距离接触的夙愿。
巧的是,近日的一次公务活动让我一尝所愿。经历三个小时的空中飞行,飞机终于抵达贵阳了。可还没来得及休息,当地旅游公司的大巴就拉着我们直奔第一站—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小七孔风景区。车到中途时,有人提议去苗寨看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巴司机只得中途转向,前往导游推荐的黔东南州朗德苗寨。一路上,导游尽职地为我们介绍起贵州的少数民族起来,总总异于中原的风俗让我们大饱耳福、兴奋不已。但说的太多,记起来就有点难了,零星地记了点苗族、瑶族的一些婚俗,许是年纪还不算老的缘故吧。
苗族的“不落夫家”
“不落夫家”是苗族的古老习俗,据说始于原始社会的母权时代。就是结婚那天,新郎与新娘不“拜堂”、不同房。婚礼后,双方家庭距离较近的,新娘随即返回娘家。双方家庭如果距离较远,送亲人就要留住一夜,负责监视,新婚夫妇不得同房。新娘由小姑陪宿,若无小姑,就与婆婆同宿。新娘婚后,回娘家去住,就叫“不落夫家”。一直要坚持到新娘怀孕或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才允许回到夫家。说到这里,我们一行人中就有人提出抗议了:“不同房、怎么生孩子”?话虽直白点,倒也不假。就在我们心疑四起之时,女导游却狡黠地指着窗外路边的草垛,诡秘地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秘密,原来这些草垛即是当地青年男女的“婚床”。女方怀上了孩子,婚姻才真正成为现实,妻子才可以堂而皇之的到夫家去生活。
瑶族的“凿壁谈婚”
瑶族女孩在一般长大成人,达到婚嫁年龄时,母亲便安排女儿睡到由喷香的红杉板围嵌而成的“寮房”中去,也就是青瑶“干栏式”吊脚楼上紧靠正门的厢房。父亲或兄长随即在紧挨路边或楼梯旁的板壁上凿一个鸡蛋大小的圆孔,名为“谈婚洞”。每于月黑时,本寨或临近寨子的小伙子便到姑娘的“寮房”前弹起独弦琴进行探婚,如果姑娘睡熟没有反应,多情的小伙子便用随身携带的筷杆插入“谈婚洞”中,一边唱起情歌,一边轻轻地将姑娘捅醒。此时,假若姑娘也对小伙子有好感,就将插进房来的筷杆温柔地抽进房间,隔着板壁透过“谈婚洞”向男方窃窃私语,打土电话传递心声。如果姑娘讨厌小伙子,就会将筷杆推出房外,等待回音的小伙子知道这是姑娘拒绝交流的信号,便会知趣地悄然离去,今后也不会再来打扰。而如果第一次接触有好感的话,则会隔三差五地通过“谈婚洞”进行接触和交往,增进了解。一段时间后,双方感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姑娘就打开大门让心上人登堂入室、谈婚论嫁了。
相比苗族,我更喜欢瑶族的风俗,理由嘛当然可以数上一堆了:浪漫、自由、不受约束……,颇符合当代爱情婚姻观的。假如来世转身为一瑶族男子的话,来一段“凿壁谈婚”也不错哦!呵呵……
导游的一句“请大家下车”一下子把我从胡思乱想中拉了回来,透过车窗一看苗寨到了。
朗德苗寨
朗德苗寨位于贵州凯里市东南27公里苗岭腹地,周边群山环绕、绿水长流、景色怡人。也许是导游提前招呼的缘故,刚下车,就见公路旁燃起了长长的鞭炮,在“噼啪、噼啪”地声响中我们被贵宾似地迎进苗寨。不过,也得付出代价,得喝九道拦路酒,从寨脚公路到寨头的进寨门楼,设迎客拦路酒卡9道,每道酒卡都有身着盛装的苗家阿妹向客人敬酒。喝酒也有讲究,须将双手背在身后,弯腰用唇轻触酒杯喝一口便可,绝不能用双手去接杯,否则对方会让你将整杯喝掉。就为这,我们一行中有好几个人闹出了“笑话”,一整碗、一整碗地喝下去,虽说是米酒度数不高,酒量小的也晕乎晕乎起来了。进寨门楼前,一排苗族长老在寨门前吹起了芦笙,迎接着我们的到来。走进寨中心的场坝,迎面而来的是服饰的海洋、银器的世界,苗族老人、妇女、小孩都穿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手拿着各式乐器、道具,随着苗鼓、芦笙的吹起,载歌载舞。苗族长歌的特有音律、叮当作响地银饰、苗家男女嘹亮的嗓音构成了一曲美妙地交响乐,不断在大山间、吊脚楼里盘旋回荡,旋即又汇聚成令你心旷神怡的仙乐穿过你的耳孔、进入大脑,与你隐藏在深处的天然基因遥相呼应,仿佛回到了习近自然的原始社会,无拘无束、自由奔放……
小七孔“水上森林”
小七孔风景区位于荔波县城西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景区内有小七孔古桥、响水河、68级瀑布、鸳鸯湖等多个景点,而其中最令我心仪的则是水上森林。
刚下了游览车,我们便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望去,但见远处郁郁葱葱的一片森林飘荡在山谷中间,让人分不清是树是山。待到了近前,只见一条湍急的溪流绕着林间的树干欢快地奔驰而来,溪流和石头相互拍打,发出了我们在老远就能听到的“哗哗”声响。进入森林,但见一株株形奇状怪的树木古木苍老、藤葛蔓延、须根发达,交互缠绕,它们的根系要么深深地扎入流水之下的石缝里,要么紧紧地缠绕在飞瀑之中的熔岩上,盘根错节,密缝穿石。因为道路都是树墩、石块随意铺就的,间杂着的树木、藤萝、蔓枝构成了道道路障,穿行其间你得不停地弯腰、折向、低头、攀援、跨越,一不小心你就可能翻身落水,虽说溪水不深,但在这个深秋季节落得一身湿也是不好受的。山水树木间杂、地形曲折的道路,颇让我们几位身材发福、年龄偏大的老兄辛苦一番,不停地冲导游嚷嚷“等会,让我们歇歇再走”,每于此时,收获的总是导游和众人的讪笑。此情此景让来自平原地区的我们欣羡不已,可导游却告诉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如果是夏天来的话就更妙了,这里的夏天清凉、翠绿、静逸,树木的枝条均匀舒展,树叶油光发亮、青翠欲滴、满目葱郁,整个森林则暗香浮动,处处诱人神往。
导游小敏
从小七孔景区所在的荔波到贵阳,总计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却走了六七个小时,路况之艰难可以想象,我们就这样一路长途颠簸回贵阳的。而天一亮就被叫醒,朦朦胧胧中又得奔赴下一个景区。尽管一路打盹,但尽职的导游仍然给我们详细地介绍着目标,写到这里我不禁在这导游身上多花费点笔墨了,就算是我们疲惫旅途中一点适趣吧。导游姓肖名敏,为图个方便,我们曰之“小敏”,倒也爽口亲切,颇得其喜欢。聊得熟了,得知她家不仅为少数民族,而且父母分属侗族、瑶族,生下她姐弟两人后,为公平起见,干脆就把她归入瑶族,而弟弟则归为侗族,至此方悟:难怪她讲起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风俗起来如数家珍了。最难得的是,其人心直口快,很得众人脾味。有经验的应该知道,外出旅游一般导游都会曲折八回、遮遮掩掩地把你带到各色特产店,千方百计地从你的钱包里套出“纲蹦儿”的。这位导游则不同,一上车即告知你途中停哪些地方、经几家店、买什么产品,一目了然,一清二楚,甚至个中回扣等行业潜规则等也一应告你,难怪一行人在连过两家特产购物店毫无反应后,忍不住“栽”在第三家了,大包小包地拎上车,虽然只是些风味小吃、数目也不太大,但人数多了,总数也倒可观,难怪“小敏”导游脸上似涂了层蜜地笑个不停,自然随后的讲解也就更精彩许多,特别是到了龙宫及黄果树瀑布风景区,临下车前还不忘叮嘱:千万别买景区内兜售的东西,那闪闪发光的银器可都是易拉罐皮制的……
龙宫水溶洞?黄果树瀑布
龙宫水溶洞被誉为“中国惟美水溶洞”,大诗人艾青称作“大自然的大奇迹”,国画大师刘海粟誉为“天下奇观”,也是这次贵州之行我比较喜欢的地方。据说,洞内钟乳千姿百态,与北方溶洞相比更显细致与精巧,与南方溶洞相比更显神秘与奇特,其洞厅构造宛如神话中的龙王宫殿。要想进去,你得乘坐景区特制的小舟,每舟可容载9名游客,外加两名工作人员,一位船夫、一位讲解员。进入洞内,讲解员告诉我们水溶洞全长5000米,现仅开放840米,最宽处30余米,窄处仅有2米,最高处约80余米,共分为群龙迎宾、山水壁画、五龙护宝、水晶宫殿、山峡洞厅、雪涌涵关六个厅堂,名调格雅,景色万千。而这其中最精彩的无疑是水晶宫殿了,殿内曲折回旋,钟乳石堆积物密集,黯黑不可辨物。小舟上讲解员打着手电筒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串起了“龙女坐宫”、“老龙回宫”、“哪咤闹海”等多处景点,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带进了故事里,飘进了心灵深处。良久,同舟中两位老兄“像、不像”的较真声才把我拉了回来,看这二位闹得起劲,讲解员忙解释道:“这东西,本来就是三分相像七分想象”。好智慧的一句话,天下的景点大抵如此吧。讲解员还告诉我们龙宫的另一好处,它是全世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的地方,同时空气中还富含大量负氧离子,可有效避开大量的辐射,长久居住对人体有延年益寿、治病祛毒的奇异效果。这一下,把随行的各位游客兴致调动起来了,有的长呼深吸,有的张嘴呐喊,都想多吸点“仙气”,我与同座的老李开起玩笑来:“干脆咱们用塑料袋满满装一袋带回家得了”。哈哈……,洞内顿时笑声喧哗。
看完龙宫,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奔赴黄果树瀑布了,一路上导游卖力地给我们介绍,从她口中我们得知,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赞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百闻不如一见”,距离瀑布很远,我们就能听到“轰隆轰隆”地响声,导游说你们来的太巧了,前两天这里下雨,今天太阳那么好,一定会有彩虹,是观瀑的好时光。至此,心就无法平静了,脚步也放快许多,两级并着一级地攀爬着,尽管石阶经过瀑水的溅冲已变得湿滑无比,但一心想早点感受下瀑布,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爬了两三分钟,便来到第一观瀑台,这里可以正面观赏,瀑布的全景也可大致浏览,只可惜距离稍远,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后,赶紧又向前攀爬。距离瀑布越近,石阶上的水就越多,也更湿滑许多,而兜售雨衣的小贩也多了起来,“要什么雨衣啊?”我颇不以为然。又走了一会,身体便被阵阵轰鸣身吸引,不由地放慢了脚步,抬头看了下望见不远处的瀑布,只见一道白练轰然直下,转瞬即与崖底的块快岩石撞击、挤压,形成雪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而那条条雨丝、雨线沾扑在头发上、脸上、衣服上,会让你倍感清凉舒爽,别有一番滋味。一路攀爬,临大瀑布愈近,“雨”便下得愈大,一会功夫身上就大半湿了,至此方后悔没买件雨衣穿上。等到步入瀑布下的水帘洞时,则成了“倾盆大雨”,很快全身就被浇透,再经山风的吹袭,则让你顿感凉意逼人,不由得连连打颤。好不容易走出洞口,一行几人早成了“落汤鸡”,衣服、头发都湿了,黏在一起,特别难受。回头一看,后边穿雨衣的游客正悠哉游哉地驻足观赏了,好生羡慕!所以啊,奉劝诸君观黄果树瀑布,雨衣还是有必要要买的!
别有风味的贵阳
我们此行有两晚是夜宿贵阳,自然对这个城市也要叨唠几笔。中国古语说:“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贵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贵阳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年平均气温在15.3摄氏度左右。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誉。
贵阳城市不大,居民也不多,因而一到晚上九点后街上基本没人,除了夜宵档,那里可能是贵阳市民夜消费的主要场所。从导游口中得知,与成都一样,贵阳因地处深山,受外界影响较小,生活节奏自然不快,因而市民生活十分悠闲,有“生活在贵阳”之美誉。这里的市民崇尚消费,喜欢娱乐,向往舒适,这从贵阳随处所见的茶馆、麻将馆就可得知。还有个说法:假如你送20块钱给一个贵阳人,他会用10块钱买包好烟、再用10快钱打的兜风,这样以来,他就觉得“有面子”了。一句话道出了贵阳人与中原不同的消费观,在我们这里一般有责任感的成年人赚到的钱首先是存起来一大部分,只会留一小部分消费的。不过虽然消费观不同,但我倒是喜欢贵阳人的这种直爽豪放性格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全中国人民都有贵阳人的消费观的话,中国的内需何尝不旺?经济发展何尝不快?
贵阳的方言也有意思,刚到贵阳导游就给我们交代:贵阳人称“美女”为“钉子”、“帅哥”为“钳子”,走在大街上,如果看到一个单身的美女的话,可用“你好钉啊!”来搭讪,说不定也会有奇遇哦!还有苗族人称“方便”为“唱歌”,过去苗人多女子下地劳作,想要方便的时候,朝地下一蹲,把裙子一解就行,于是便有了“歌厅随身带”之雅誉。我们一行人颇觉有意思,于是一路但凡方便时,总要“唱歌、唱歌”地嚷个不停。
贵阳的小吃据说很有特色,因我们的行程较紧,基本都是晓行夜宿白天在景点,在贵阳都是十点以后才出来吃晚饭,这时街上上规模、有店面的饭店绝对是关门的,只能到街头夜宵档去寻觅了。记得有一晚吃到一种小吃名为“丝娃娃”,外形有点象春卷,用薄薄的面皮卷了海带丝、萝卜丝、莴笋丝、黄豆、花生、折耳根之类的,蘸点用酱油、醋、辣椒等做成的佐料,直接用手拿着吃。这个小吃让我难忘的是因为里面有一种配料叫折耳根的,也叫鱼腥草,吃到嘴里很腥,颇不适意。后来听说因贵州地处深山瘴气终年不断,当地人颇好此菜大概取其有消炎祛湿解毒功效吧!难怪不少中草药里配有鱼腥草了!还有“留一手”烤鱼、花江狗肉味道也不坏,可惜的是都太辣,对我这个不好此道的人来说,有点可惜,反正吃完总是眼泪鼻涕一起下、餐巾纸一堆的,贵阳人嗜辣可见一斑。不过最令我难忘的并不是夜宵小吃,而是辗转于大排档间的歌女,称作“歌女”其实有点亵渎,因为这些女孩年龄大约也就二十来岁,一问大都来自贵阳市内各大专院校的学生。他们人手一把吉他,拿着个打印好的节目单,就像卡拉ok里一样由顾客点唱。价格为每首10元,如果你真想听的话,还还价5元也行。同行的老徐来了兴致,掏出50元,一口气点了10首歌。听着带有浓厚贵阳腔的普通话歌曲,配上温婉动听地吉他声,加有户外小雨的点缀,感觉还不赖。如果你有兴趣,再浅尝几口当地白酒,虽说不如茅台美味,也还可口,倒也算“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回了。
“光阴虽长、欢娱时短”,几天的快乐行程即将结束了,虽说所观景点不多,但对贵州也有了个粗略印象。还是觉得这是个好地方,有许多风景极佳、民俗殊异的地方,有的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原生态,极为可贵。尽管所去道路难行,有的地方可能比“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我想大概正因为交通不便,那些原生态的自然风景、民俗才能得以保留,所以也就不便苛责了。
临行前,导游问起我们:这次贵州之行感觉如何?我虽未明言,心里却有了答案:现实大于想象、实地感受大于外界传闻、希望大于失望。是的,如果有人问我:“贵州怎么样”?我会不假思索地说:“恩,值得一去”!
-全文完-
▷ 进入书韵流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