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烈士战斗过的那片热土幸福地生活;曾经赤足走过长长的路祭扫烈士之墓;曾经坐在烈士坐过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曾经……在杨开慧烈士英勇就义七十八周年之际,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回想起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日子,烈士伟岸的身躯轰然倒下的一幕幕……
一九三o年十一月十四日清晨。冷风呜咽,黑云低垂。长沙陆军署监狱的大门打开,清乡司令部特务连的二十多名士兵,荷枪实弹站列在大门两旁。监狱长欧国贤趾高气扬地站在地坪中央,看守长赵而鸿发出一声凄厉的狼嚎:“提杨开慧!”
难友们被喊声惊醒,一齐扑向木栅,把头伸出了窗口。牢房的门被打开,杨开慧贴身穿件新做的白布衣,外面罩着蓝色的旗袍,脚上穿着洁白的袜子和黑色带绊的粗布鞋。她走出牢门,用手理了理短发,摸摸颈下的衣扣,昂首向大门走去。
岸英从牢房里飞奔而出,扑到妈妈的脚下,抱着杨开慧的腿嚎啕大哭:“妈妈!妈妈!妈妈……”
杨开慧强忍泪水,弯身扶起年仅八岁的小岸英,把他紧紧搂在胸前,哽咽着说:“孩子,将来见了爸爸,就说我非常想念他……”岸英含泪点头。
陈玉英从牢房里踉跄着奔出来,哭着喊道:“杨先生,你不能走啊!”
杨开慧望着她,把岸英交给她,说:“孙嫂,我的三个孩子都还小,他们是润之的亲骨肉,全托给你了!”陈玉英大声痛哭。
杨开慧抬起头望了望眼含泪水的狱中难友,充满深情地说:“同志们,别难过,请相信,我们总会有出头的一天!”说完,她转身顶着凛冽的寒风,迎着敌人大步走去。身后陈玉英的哭声、岸英的喊声越来越小,越来越远。随后,她被押到了督军署。督军署院子里三步一哨,五步一岗,警备森严,如临大敌。在特种刑庭的审讯室里坐着执法处长李琼,他见杨开慧进来,一字一顿地讯问道:“杨开慧,你真的不愿意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么?”
“别废话,我早已回答了你们!”杨开慧冷冷地答道。
“你上有老母,下有孩子,年纪轻轻的,就不为自己想想?”
“我自有主张,不用你们操心!”
“好!”李琼把脸沉下,问道:“对你的亲属,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你告诉他们,我死后,不要作俗人之举。”
刑庭上一片寂静。接着,李琼拿出一纸文书,高声宣布:“判处共党要犯,毛泽东之妻杨氏开慧死刑,立即执行!”
几个法警围了上来。杨开慧用力推开绑她的敌人,高声斥道:“我自己走!”然后转过身,大义凛然地走出了特种刑庭。
长沙上空,秋风萧瑟,黑云滚滚,显得阴冷而凄凉。杨开慧被五花大绑推向街头。已是中午时分,街两边的店铺忙着插板、关门,行人靠在滴水檐前,像木头那样呆呆地看着他们。
杨开慧被押到了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背对着几丈高的天灯柱子,她昂然挺立。附近庙宇里撞响了悠扬的钟声,低沉而凄怆。湘江在身后静静流淌,岳麓山被乌云重重笼罩。寒风轻拂着她的短发,也抚摸着她浑身深深浅浅的伤痕,她面带着笑容,满怀深情地望着远方。
下午一点,一声枪响之后,杨开慧瘦小的身躯终于倒下,她抽搐着,流了很多血。刽子手转身离去。但是杨开慧并没有死,她双手紧紧抠入泥土,半边脸紧贴地面,口角流着血。她艰难地向前爬行,一步一步,在她的身后留下一串长长的血迹。过了两小时,刽子手折回来,发现杨开慧还活着,又补了两枪。杨开慧英勇就义,年仅29岁。
向树林、杨秀生及板仓的亲友,连夜偷偷地把杨开慧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在松树环绕的青松坡上。
一九三o年十二月,毛泽东在江西吉水县木口村,惊悉杨开慧殉难的噩耗,十分哀痛,当即寄去三十块光洋和一封信给杨开慧之弟杨开智,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板仓人遵照毛泽东给杨开慧修墓立碑的嘱托,铭刻“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刊”、“民国十九年冬立”三块石碑立于杨开慧墓前。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毛泽东在答李淑一“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信中,填词一首: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全文完-
▷ 进入悲秋道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