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人类足迹》,提供了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再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数据,挺有趣:“女人每天说单词数量是6400-8000个,男人是2000-4000个;人一生交友1700个,洗澡7163次,吃苹果5272个,做梦104390次,吃鸡1701只,读书533本,吃马铃薯2327公斤,喝茶74802杯,用掉的食品包装8.49吨。”这里面特意指出了吃马铃薯的数量,我估计是说的外国人。因为外国人其实是将马铃薯当饭吃的,土豆烧牛肉是一例,西餐厅或肯德基的土豆泥亦是。
马铃薯是植物学家给取的一个世界通用的学名。其实,它还被人们取了许多的小名。意大利人叫地豆,法国人叫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俄国人叫荷兰薯。我国的云南、贵州一带称其为芋或洋山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然而,在我们苏北,人们除了叫它土豆外,还将它视为鸡蛋,誉被为地蛋。
据美国人口统计局国际研究计划中心2004年的估计,尽管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贫困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全球仍有18.4%,即约有9.85亿的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
地蛋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以其廉价、便于种植、科技要求不高等优势在抗饥饿和抗贫困中发挥这巨大的作用。联合国在2007年10月18日正式启动了“2008国际土豆年”活动,由此可见地蛋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程度。
“某组织从贫困地区接来一批小学生在北京参观旅游,东道主热情的招待着这些第一次走出家门口的孩子们,想让他们眼睛里在装满大山以外景观的同时,也让他们多吃些好东西,鱼啊,肉啊,几菜几汤的。然而,令工作人员想不到也想不通的是,这些孩子每顿只是把菜中的土豆丝吃光,其它的菜有的连动都不动。厨师来了,同样心疼的问孩子们喜欢吃什么?而孩子们却说,喜欢吃土豆……”
这是旧报上的一条消息。这条消息让我感慨万千。孩子们哪里知道,今天餐桌上被单纯认为可口好吃的地蛋,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对维持着人们的生命是何等的重要。
当然,我感慨的不仅仅是我上学的时候,书包里常常存有的那两个煮熟作干粮的地蛋,那是我多时都舍不得吃留着的,要等到饿得实在忍不了的时候才拿出来咬上几口,还不敢一次吃光,生怕吃了这顿没下顿;也不是做学生的时候学校组织给生产队挖地蛋,得到队里煮地蛋的犒赏;而是地蛋对我的救命之恩。
那是1959年的秋天,我六岁。共产风把农民刮得一贫如洗,人们从食堂里走出,家家没了粮,连生产队的粮食也因公社浮夸“肉皮铺路”的荣誉而上缴。库房空了,粮食的分配也没了。人们从过去的短期饥饿向长期饥饿过度,从半饥饿向全饥饿发展。因为饥饿,与我同龄的或比我大比我小的小朋友已经死了多个。有一天,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六岁孩子出去玩,跑了很远路,想回家的时候没了丝毫力气,走不动了,竟蹲在路边。饿,是无情的。我饿得一阵阵冒汗,开始坐着,后来竟躺下了,也不知在路边多久,一位老奶奶,她将我扶了坐起,将两个圆形的土疙瘩一样的东西塞给了我,慈祥地对我说,孩子,吃吧,吃了就有劲回家了。那时,我什么也不管了,到手就啃了起来,泥也吃,饿着哪能管。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吃了那两个土豆,力量竟神奇的有了。后来听大人讲,若不是那两个土豆,我可能就倒在路边了。
我虽然没有韩信报一饭之恩的能力,但之后,也曾多次到那条路上寻我的救命恩人。可怎么能找到呢,她是从那路过的。事隔近五十年了,每当从市场看到或在餐桌上吃到土豆时,就想起那位老奶奶,她对我这个陌路人,随手就将她的品性爽爽地捧出,让我至今口有余香。
我又想起不久前几个朋友的一次小聚。那天,作东的朋友说,今天为了让大家吃得开心,请每人点一个菜。他的话音刚落,我们六个知天命的人竟不约而同地喊道:土豆丝。
每次想起那位施予我地蛋的奶奶,我总要在心里念叨,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在那个年代,饥饿可以说不是那一村,更不是那一家,而是存在于整个中华大地。而她,却将土豆拿出来给我这个躺在路边的孩子吃,或许,她那天就要饿着,甚至还有正饥饿着的家人盼着她回去。是她的两个土豆救了我,否则,也许就与那些被饿死的小朋友结伴而行了。
对于国人来说,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地蛋都是抵御饥饿和餐桌上的必备食物,它养育了几代人。地蛋,过去被称为穷人天然的口粮,今天,却又与苹果齐名。
地蛋从食物变为蔬菜的今天,它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菜市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吃地蛋是傻蛋。在各类食物之中,地蛋,精炒细烹可以上得国宴。随意抛入一堆柴火中,烧出来也是一道美味吃食。粮食短缺的时候,地蛋便是粮食;缺菜的时候,又成了菜。饥荒时,地蛋是救人性命的金疙瘩;秋天大丰收了,它又可随意倒入猪食槽内,任猪们享用。
祖国医学认为,它还有药补的作用,长期食用对人体有极大的好处。可以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胃痛、关节疼痛以及习惯性便秘、筋骨损伤、腮腺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皮肤湿疹等病症,还可降糖、可降压、治糖尿病,也是爱美女性减肥的最佳食物。
作家黄桂元说得好:“中国人低垂的是头颅,升起的却是人性的太阳。”而现在,那人性的太阳中就包含着一种植物——地蛋,它长久地留在我们的心中。
通讯联系:江苏省淮安市健康东路8号温州花苑a1—505室陶洪仁邮编:223001
电话号码:0517—83751176 手机:13951267040 电子信箱:thr5919083@sina.com
-全文完-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