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所谓人才木伯

发表于-2008年11月06日 晚上8:19评论-1条

都说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可要看是什么样的人。至少很多老板不再以自己管辖多少人而自豪了,因为员工人数已不是什么炫耀的东西。而对那些即将离开的人,还谈什么凝聚力向心力,实在是笑话。因为他们不仅不是财富,甚至成了最难甩掉的包袱。而真正作为人才的,当然是数量极少的佼佼者。也只有很少的人,才能作为人力资源课程谈论的范围。

所谓人力资源问题,说到底也就是选人和人选的问题。人选的问题难在制定标准,选人的问题难在找工具。有了人才的标准,有了选人的工具,这两个问题就都可以顺利解决了。

究竟谁是人选,一般来说当然是老总定。只有你自己是不是人才,这就需要三个条件:一个是你自己认为你行,第二个是有别人人说你行,第三个是这个说你行的人他行。这里的“行”并不是只有能力所能够衡量的,还要有足够的外部环境也就是机遇。

“听话的”不等于“听制度的”,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很多人注重自己能力的提升,但如果自己的能力与老总的标准不一致,那就可能是南辕北辙。当你越是能干,可能会越被领导瞧不起。在中国职场,真正的业务,只占你整个精力的小部分,大部分业务在酒场,在各式各样的关系场。整个的职场就是整个关系场,这里你在酒场和关系场上的素质,就决定了你是否是一个人才。而只有业务能力的人,大概终于是会被淹没的。

当然这些都上不得台面,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着。老总们都会说要用制度选人,但是一方面是实际可以操作的细化标准从来就不完备,且其中可执行的细节更少,另一方面因为没有标准,也就为老总们人为发挥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对人的使用也分成几类:重用的,当然是给予重任,放手使用。利用的,只是看重了你的才,给你一个平台让你发挥。如果你不幸被列入慎用行列,不管是对你,还是对你的老板,都会增加不少的麻烦。

关于人才标准注重的内容,中国与西方之间也有很大差别。

西方的人参赛标准,第一是能力,认为每个人的智力相对稳定,甚至一生都很少变化。所以美国总统都要公布自己的智商。第二是仁爱,这里说的是大爱,对所有人,包括陌生人都要有一片仁爱心,肯帮助大众。这既是宗教的信条,也是生活的原则,而且西方也都把宗教作为立国之本。而所谓信仰并不是实用的跪拜,而是求得一种心灵的超脱。第三是诚实。认为诚实是一个人的本性,这里的诚实没有排他性,就是对所有的人,面对所有的事都要诚实。

中国的人才标准,首先是忠诚可靠听话,这当然是有排他性的,也就是仅仅对老板一个人做到忠诚就可以了,而不是对别人,对多数人,对所有人。第二是人际关系好,树敌较少,这就要有团队精神,老板也希望自己的团队和谐团结,一个人树敌太多,就是有再大能力,如果口碑太差也无法重用。第三才是你的才能。因为归根结底老板用你还是要你要为他干活。

中国人更多的相信人为,西方人更多的相信标准。暂且认为中国老板也愿意有一个标准来分析以上两种标准,可以看出二者相似其实又相反。相似是内容似乎相似,相反是顺序和实质完全相反。对比一下,忠诚有排他性,完全不能等同于诚实,因为诚实要求对所有人讲同样的话。克林顿并不是因为和莱温斯基有染才出问题,而是因为他没有说实话,被民众人为不够诚实。

中国更强调关系,而要搞好关系就要求主动,这就是主动的去拉,去搞。人的一生也就是二三十年的时间关键。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分水岭。33岁前是打基础的阶段,发挥自己的能力,站好自己的位置,找到能赏识和发现自己并且说了算的人。到45岁又是一个阶段,此前一直可以算年轻干部,此后就该炉火纯青功成名就了,如果此时还没有到达适当位置,也就只能终止了。第三阶段是54岁,在这个阶段也许还会有最后的辉煌,只能看你是不是能抓住最后的机会了。

这就是中国所谓人才标准,针对这个标准,你自己处于哪个阶段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烈酒红袖点评:

做一个人难,
成为一个人才,更难,
成为一个人才的人,难上加难。

文章评论共[1]个
如水相逢-评论

别人说你是才那才叫才,别人说你不才有才也是无才。什么世道!at:2008年11月07日 早上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