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网上看完这部电影,虽然有几段歹徒行凶的片段,但整个电影的格调还是很灰色,突出的还是“爱情”的问题。
这里电影有三条爱情线,以周迅为主,王宝强和邓超为辅,当然还有一条可以忽略不计的爱情线,就是张涵予饰演的警察。电影开始就是周迅饰演的女司机嘴里吸着香烟,一直叨叨着几个神秘的数字。如果我是出租车里的乘客,我真是不知道她在那支支吾吾的说些什么,而且坐在这样一个女司机的车里,实在不安全。每个乘客都得回答她一个问题:“见过这个男人吗?”,开车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好在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理解了他的行为,还给人一连串爱情的猜想,那个是男人是谁?他跑到哪去了?能不能再见?最后的结局如何?
这是一部关于女司机的电影,让我想起另一部张柏芝主演的《不了情》,两部电影的主角都是女司机,就情节而言《不了情》更显得生活化,女司机面临生活难题都一系列的罗列出来。而《李米的猜想》重在女主角的心理描写上,看看她一个人换轮胎,一个人凉衣服,一个人抽烟,一个人唉声叹气,一个人的神神叨叨。无论香港那部,还是大陆这部,都是在单纯的故事牵引中,诠释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
那一段歹徒行凶的镜头其实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故事重点不再哪里,即使没有歹徒“李米的猜想”还有继续。但电影总得有几个人物的故事冲突,于是那纠结的爱如同化合成分般的和每个故事不可分离的凝结在一起,每当故事稍微有了些眉目,但迎来却是更大的失望。
周迅确实是一个好演员,就仿佛她饰演的女司机一样,性格坚韧,奋发向上,在各种挫折面前依然执着的坚持着。电影有几个让人心跳加速的片段,无论观众是随心不随心的看,总会被这几段逼真的情节牢牢的抓住,例如歹徒持刀行凶前她的上气不接下气,加油站前奋力一搏的用血写的110,警察局里歇斯底里的呐喊,街道上与邓超那段殊死的狂飙,这些虽然给电影增添了不少光彩和波澜,但塑造“李米”这个人物上明显带有一点理想的色彩,所以对爱情总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王宝强这个爱情线没有太多的故事陪衬,甚至可以说没有明确的矛盾冲突,仅仅是几次和李米的对话,二次是只言片语的嘱托,一次是惊心动魄的愤慨,都说“傻人”是福,但是他不明白城市里的灯红酒绿,偏偏这样的一个单纯的角色,却在世态炎凉的人情社会里显得有些可悲。从世俗逻辑的眼光来看,他的这点单纯,非但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幸福和喜悦,反而在爱情的道路上,给他带来悲哀。
邓超这个角色在爱情上也不见得就幸福,爱情里的移情别恋也正常不过,他也并不是十恶不赦,可就是那肉麻的视频截图里几句对白,和五十四封信,就让周迅傻傻的为他守候四年。你看他面部总是带有一丝不屑和忧愤,电影里对白让我有些糊涂,他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爱情浪荡子。最后,他的第二任女友也离他而去,我猜想像不是他的移情,是因为他的性格复杂,是那54封信的内容,是他的一次次想见李米却从没出现,更是一个女人的敏感。
张涵予这个角色也是爱情中的受伤者,周迅从她被绑架后报警,在警局里有这样几句对白,我记不清了到底说什么了,大概是他对李米说,“在我这儿没隐私”,让李米连我和谁上床的话都说出来了。因为张涵予饰演的那个警察,刚刚闹离婚,个人在婚姻里感情色彩全部带入工作中,我猜想他的老婆可能有大概是外遇吧!
电影表达的意义,可能就是爱情在生活里没有十全十美,和个人的品格也没有多大联系,无论是谁都避免不了身心上的摧残。
2008年11月6日星期四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