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故作深沉

发表于-2008年11月05日 晚上8:53评论-2条

古寨瑶族乡位于全国十四个特困县之一的马山县东部大石山区,面积约152平方千米,现有人口2万余人。古寨乡工业基础薄弱,自然条件恶劣,有的村屯曾被联合国相关组织认为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迫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当地许多青壮年农民纷纷涌向城市,他们或务工或创业,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由于条件限制,他们不能将子女带到城市一起生活,于是衍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对于贫困山区来说,不是新生的群体。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经形成。但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数量有逐年增加之势。

从2008年5月起,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家访,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古寨初中全校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古寨初中全校共有70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281名,约占学生总数的40%。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整个学校教育躯体中是块“软肋”,要做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必先要了解其心理动态。现将本次“有关留守儿童心理现状”报告如下:

一、处世能力强,心理发展快。

调查显示:在“努力克服困难”这一选项中,留守儿童的总数中占了92%,而非留守儿童只占82%。在安全意识上,58%的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较好,而在非留守儿童中安全意识较好的只有45%。在对自我意志评价中,57%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是个“能吃苦,坚强的人” ,而非留守学生只有46%的人这样认同自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以初三年级065班学生韦香利同为例,该同学家住加显村加权屯,该屯地处低洼,常年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有时甚至颗粒无收。自读五年级起,双亲一直都外出做苦工。每逢周末回家,她只能和祖母住在一起,除了做些正常的家务劳动,田间劳作外,还要照顾残疾的弟弟。但是,她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尊重师长,成绩优异。常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很多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比较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外出务工的举动,由刚开始的“不舍得”转变为“理解,支持”,对父母的感情也逐渐加深。我们在跟踪中发现,“很爱父母”的在七年级的留守儿童中占了91.6%,到了八年级占到95.2%,九年级已经达到97.8%。87.2%的留守儿童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亲情最重要”,而持有相同观点的非留守儿童只有72.3%。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多,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少。

二、性格孤僻,渴望交往。

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中,与留守儿童关系为“祖父或祖母”的有42.4%。另有46%的留守儿童和双亲中的一方长期居住。无论隔代教育,还是缺少父亲或母亲一方的教育,都使得留守儿童在性格上与非留守儿童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发现有32.2%的留守儿童属于内向性格,做具体分析,又发现女生占有的比例高一些,其中女生占了18.3%,男生占13.9%。

留守儿童喜欢交流,和同龄人交往,喜欢群体生活。有82.3%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的生活很快乐”,而在非留守儿童中只有63.1%的同学持有同样看法。71%的非留守儿童有10个以上的朋友,而有10个以上朋友的留守儿童仅占59.8%。这些数据表明,在没有直接得到父母全面关爱的环境里,留守儿童性格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同非留守儿童一样,他们同样渴望引起别人的关。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使他们暂时忘却因“留守”而带来的孤独和寂寞,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而言,学校是他们向往的快乐天地。

三、兴趣单一,不够自信。

从我们掌握的数据表明:在学校里,爱好,兴趣广泛的留守儿童只占其总数的49%,而非留守儿童却占有64%。在256名留守儿童中,有23.1%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是个很自信的人”,而在446名非留守儿童中,认为自己很自信的就占有35.1%。而主动参加校园各种活动的,留守儿童只占了19.4%,非留守儿童有21.2%。很少参加校园活动的,留守儿童当中占有64.1%,非留守只占有52.6%。虽然在学习的动机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和非留守的学习目的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留守儿童还是缺少了一些属于他们年龄段的天性,无论缺少双亲当中的任何一方的关爱,都会无形的给他们心灵带来阴影。

四、家境不同,心理有异。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对子女的教育没有过多研究。为弥补离开子女带来的情感损失,他们用物质对自己的子女给与过多的补偿。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留守儿童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境比较困难,生活俭朴,能支配零花钱较少的留守儿童,我们称为贫困留守儿童,另一类是家境一般,但与同龄人相比零花钱可以支配数额较多的留守儿童,我们姑且称为非贫困留守儿童。在256名留守儿童中,属贫困留守儿童的有172名,属非贫困留守儿童的有84名。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简朴,我们在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发现,172名贫困留守儿童中有67名,为了省下伙食费,都舍不得在饭堂就餐,而是从自家带来些黄豆,干菜,放点猪油,食盐,在饭堂的蒸好,就当作一天的菜肴。而非贫困留守儿童的零花钱,除了伙食费,每个星期的零用钱都超过20元。有20名非贫困留守儿童,配有手机。有80名非贫困留守儿童拥有mp3等娱乐设备。虽然,这些在经济发达地区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在贫困山区,非贫困留守儿童在周围同龄人中就像是个“有钱人”。这些非贫困留守儿童的人生价值观渐渐错位,我们发现有72%的贫困留守儿童认为“零用钱越多越好”。非贫困留守儿童大多缺乏勤俭节约意识,不屑艰苦奋斗作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纪律松散,虚荣心强,盲目攀比,往往对其监护人或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一旦,那些非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非贫困留守儿童便产生逆反心理,随之而来的表现为:不听从长辈,老师的教诲,逃学,辍学。从2007年辍学学生的数据表明,非贫困留守儿童就占到辍学总人数的85%。目前,非贫困留守儿童问题已经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块心病。

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剖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什么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以下是我们针对本次调查进行简要分析。

1、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

古寨乡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况且土地十分贫瘠,下半年的收成毫无保障。如果仅靠种地,基本上维持不了正常的家庭运转。因此,要改善家庭面貌,就必须外出务工,这似乎是一条不成文的定律。大多数留守父母外出务工,实在是生活所迫。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留守儿童的家庭的面貌。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不很高,缺乏从事脑力劳动的技能。因而,他们从事的劳动,大多是搬运、建筑为主。在这种高强度的劳动下,他们身心疲惫,对子女的成长碰到的问题没有过多的关注。在通讯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他们只是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对子女在校的情况进行简单了解。但是从电话了解到的信息毕竟很有限。他们对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迷惑,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没有及时给予指点和帮助。不少留守儿童轻信他人,不能准确的判断是非就去模仿他人,同时缺乏足够的信心去走出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2、隔代教育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祖父或祖母,大多是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这一代人具有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他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留守儿童本人。因此,从大多数留守儿童具有的坚强意志,生活简朴等优点来看,我们可以看出隔代教育成功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发现老年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思维陈旧,观念过时,对儿童过分溺爱,过分迁就。这样教育的结果往往使得留守儿童的个性极强,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和教育。还有,老年人受到学识,精力,观念的限制,作为监护人,他们无法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监督。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还用一些老观念来教育他们,就显得事倍功半,效果甚微。通过了解,我们发现:老年人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时,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留守儿童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向一个老者倾诉。

3、学校条件的限制。

古寨初中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但作为一个贫困山区的农村中学,硬件和软件尚达不到最理想标准。受运动场地简陋,图、音功能室缺乏的影响。加上没有专任的艺术教师,使得学校无法展开精彩的课余活动,无法满足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也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虽然设有了心理辅导员,但是,心理辅导员毕竟要承担其它科目的课堂教学任务。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对心理不健康的留守儿童,在教育的方法和方式尚待提高。基于上述原因,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辅导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体系。

4、社会风气的影响

在古寨乡的任何一个村屯,都有不少的青年外出务工。他们在挣到钱的同时,也把外面精彩世界的一些不良的习气带到了偏僻的山村。如:聚众赌博,嗜酒等。这些不良习气就像瘟疫一样的无孔不入,加上父母监督的力度不够,一些留守儿童染上了抽烟,赌博等陋习。2007秋季学期辍学的留守儿童中90%是因为沉迷于赌博而不能自拔。

留守儿童正处于构建人生驿站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本该是多姿多彩的,充满生机的,本应是开朗、活泼、爱玩的。但如果把过多的业余时间放在不健康的消遣上,势必会转移的对其他事物的关注,世界观,人生观有有可能向不良的方向转变,随之而来,他们有可能成为家庭,学校头疼的教育对象。

转变留守儿童不良心理状况的建议

一、注重情感培养。

物质和金钱固然重要,但我们呼吁广大留守儿童的家长注重家庭感情的培养。应该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最需要什么,应该知道自己的孩子,他们的一双渴求的眼睛里正在寻找什么。多关心自己的子女,好让他们走出自闭,开朗起来,感受到家的幸福。多和学校沟通,多和子女交流,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向监护人,老师反馈,寻求更好的教育对策。同时,我们也希望作为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不应该歧视留守儿童,应关心留守儿童,时刻让他们感到班集体和学校的温暖,消除他们自身的胆怯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勇气,使其能主动调节自身的感情和行为,经常找他们谈心,创设良好的谈话情境,课余组织他们多读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活动,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拓展其视野。在班级活动中,要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优点和特长,让他们感到集生活的乐趣,从而将他们从那种封闭的小天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很自豪的成为学校大家庭里的角色。

二、坚持正面引导。

对于那些在校的留守儿童,我们要正面的引导他们,针对他们思想品质方面的偏差,注意未成年人的自卑和自尊交织的心理特点,不要放弃他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坚持多表扬,多鼓励,并经常与他们的家长联系。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外地的亲人协助学校做好留守孩子的思想工作,拉近心灵和心灵的距离。老师与家长共同携手为他们的成长竭尽全力,让那些长久未得到亲情的留守儿童心旷神怡,身心得到阳光般的洗礼。

三、依靠社会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人文关怀。

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如果仅靠单方面的努力,很难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社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动员社会力量应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生活环境。并相信这种方式一定会受到农村留守儿童和其父母们的欢迎。从政府到村公所,学校到家庭,从家长到教师,从同学到同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到实处。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对他们的学习和德育教育要特别关注,同时有必要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给他们比其它学生更多的关爱。

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留守儿童做点事情,用浓浓的爱去感化他们,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相信留守儿童不会再成为人们心头永远的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故作深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紫云山人点评:

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可以给当地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理论帮助。

文章评论共[2]个
烈酒红袖-评论

留守儿童,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虽然已经引起重视,但似乎总是鞭长莫及。at:2008年11月06日 上午10:32

故作深沉-回复是的,有时真的是无能为力 at:2008年11月06日 中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