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帧旧照月色-朦胧

发表于-2008年11月05日 下午4:26评论-0条

整理相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映入眼帘,那已是二十六年前的事了。提起那些前尘往事来 ,就像黑白电影似的,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十分清晰,记忆犹新

。 

照片的背景是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在参观完后出得门来,大家或站或蹲的找好各人的位置,也已忘记是谁拍的了,喀嚓一声从此就定格在这块土地上了。

我们是应市作协的邀请,外出参加文学活动的。首站是当涂,由已故的王业霖先生负责接待。当时他还在当涂文联工作。会后大家去了青山。青山位于城东南7.5公里处,四周群峦迭翠,芳草如茵,茂林盛树,景色清幽。南朝齐著名诗人、宣城太守谢朓游历至此,被青山景色陶醉,遂于青山南麓建造故宅一处(今谢公祠)。在《草堂集》中,李白对青山情有独钟,说“一生低首谢宣城”,“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宅近青山,同谢朓公之脱骨”。范传正为了遂李白的遗愿,他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将李白墓迁葬于青山西麓。范传正亲自为新墓撰文,“谢家山兮李公墓,异代诗流同此路。”给予李白很高评价。墓前建了享堂一座(今太白祠)。青山李白墓经历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墓建成到清光诸四年(1878),共修葺了12次。 1938年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轰炸,太白祠焚塌,祠后李白墓基被毁,范传正所撰刻的墓志铭石碑也难幸免,墓地杂草丛生,成为一片废墟。文革期间,红卫兵曾要挖墓掘尸,经当地农民奋力保护,才留下了这座名冢。

1979年以来,安徽省文物局和马鞍山市、当涂县政府先后拨款100多万元,将李白墓、太白祠及其它遗迹重新修葺一新。我们慕名而去,对“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充满了崇敬之情。

第二站就是徐州了。在铁路上工作的郎澜联系好了徐州铁路招待所,安顿过后我们去爬海拔142米高的云龙山,又去参观了位于该市东南郊凤凰山东麓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出来后就在门前广场上摄影留念。同去的只有两位女士,一位是文联随行的工作人员秘书小张,另一位是小冯。当时我市文坛女性作者并不多,除了李幼谦业已小有名气外,小冯尚初露头角,那时她还在电表厂工作,业余时间攻读夜大中文系。

我到一个地方就会去书店购书留念,在徐州买了两本书,一是屠格涅夫的《春潮》,一是沈复的《浮生六记》。

然后在兖州中转,转道去曲阜,游览孔庙、孔府、孔林。当天就直奔泰安,目的地当然是东岳泰山了。当时上山的索道还没建好,我们乘车沿着盘山公路到达中天门,然后就从这儿开始徒步上山,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攀登十八盘直至岱顶 。夜宿主峰玉皇顶旁的旅舍,第二天天不亮就去看日出。玉皇顶海拔1532.7米,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七度,大家披着借来的棉大衣,打着手电,兴致勃勃地向山顶进发,各自占了个有利位置,静静地等待太阳从云层中钻出来。可惜,那天天公不作美,云层太厚,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小冯因为夜大要考试,没等攀登泰山就请假提前回去了。

下一站去了济南,古称历城,下榻于山东宾馆。刘锷在《老残游记》里说此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游览了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辛弃疾、李清照纪念馆等地。在百货商店音乐柜台买了两盘古典音乐的磁带。

本来还准备去青岛的,大家出来不少日子了,都是在单位请了假的,时间一长怕不方便,就此打道回府。

二十六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些老作者大都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作协名誉主[xi]王兴国,我去团结新村探访老友时,有时能看到他神情木然地枯坐在花坛旁,围在颈脖上那条鲜艳的红围巾,在冬日的阳光下,倒挺引人注目。前《大江》编辑部主任王福根(细流),因患癌症早已谢世。孙台,清晨在赭上公园的露天舞场上,经常能看到他翩然起舞的身影。杨柳,在教育学院隔壁他儿子开的书店里,帮孩子打理业务。徐善新,听解正中先生说去外地谋发展了。还有好几位,至少文坛上久未见到他们的踪影。现在唯一还活跃在文坛上并颇有建树的,恐怕只有冯慧莲女士了。 

她考入报社后编发过我的稿件,后来升职后,不直接和她联系了。有一次,去报社给周祥鸿先生送拙译的长篇小说,走过她的办公室顺便也赠了她一册。这居然也已过去十多年了。

记得在给朱希和先生送稿时(那时他主持《芜湖文艺》的编务工作),说起一些熟人的笔名,这才得知冯女士的笔名是丰雪。

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远离文坛,又去了外地,也就不甚关心文学和文人的事了。前年吧,我因一桩房产官司缠身,胜券在握,最后尚需履行一项手续,要在报上登载一个公告。这才去了多年未去的报社,说来也巧,竟然在报社门口遇见了冯女士,她在和同事说着什么。居然还是那样清秀脱俗,容貌依旧不改当年,岁月并没在她脸上留下任何痕迹。我可早已发落齿摇,自惭形秽,不敢和她搭话,自顾掉头而去。从她的眼神里可能也已认出我来,现在想来确是很不礼貌。好在她也开了博客,如果有幸看到拙文,在下就在这里向她赔不是了。

那时还没看到人家写的博客,还不知道她的头上顶着这么多的光环,我在想,一个身材瘦弱的女士能够担当如此众多的重任,确实是很不简单的哩。

《大江晚报·镜湖星月》有个“老照片”栏目,我正在考虑是否要把这张照片上传过去,又怕触犯了别人的隐私权、肖像权什么的,举棋不定着呢。况且,正是冯慧莲老总掌管着这“一亩三分地”哩,呵呵。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月色-朦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一张老照片勾起了对遥远往事的美好回忆。文章感情朴素,史料详细,非常具有可读性。推出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