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老港正传》——被误读的香港精神宇の航

发表于-2008年11月05日 凌晨2:17评论-0条

黄秋生是一个演技派演员,在香港誉为“烂片之王”,所涉及的角色估计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但是这一部《老港正传》对他个人来讲,应该是最有意义的一部。看过不少影评人说这部电影是香港的成长史,诠释了香港五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代表了一种香港精神,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首先,老港这个演员一说是叫“左间港”,一说叫“左长旺”,可能是普通话和粤语的翻译误差所为吧!但他姓“左”,如果姓“左”原则罢了,但这个人的思想也很“左”,先是让我联想到更早的那些“左联文人”。他的这种“左”不同于那种“左倾”的冒险主义,但是行为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还是有的。他爱国,他想去北京,他梦想社会主义,他亲自到广场上和英政府示威,他哼唱的是《歌唱祖国》、《智取威虎山》,他看的是《左传》、《毛泽东选集》,他就是一个在金钱至上的香港社会里特立独行的人。

别人都在物欲横流的市场里醉生梦死,老左则是一生追求他的爱国理想,最大的梦想就是回祖国看看天安门,看看祖国美好的河山。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代表不了大多数的香港人,电影激情洋溢,真挚生动,却不能反映小资产市民的生活面貌。老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怎么能担得起一个另一群人的群体精神呢?

其次,从“一个国家,二个制度”上来看,不用说四十多年前,即便是现在的香港社会氛围也是资本胜于社会。纵观香港尽半个世纪的电影画卷,有多少是反映这类题材的电影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黑帮,或者功夫,或者武侠,恶搞,言情,还有艳情,赌博类的电影,像《老港正传》这样的电影少的可怜,少的可怜也不能说明香港的电影人,没有爱国的,没有左的,回首20多年前的李翰祥先生导演的《火烧圆明园》,故事片和记录片为一体,历经五年的制作,充分体现了悲壮的故事情节、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基调。

电影里看到了《少林寺》的片段,八十年代,李连杰和《少林寺》红遍内地和香港。但《少林寺》的成功,正是说明功夫影片在商品经济市场里走红,电影的类型是取决于资本电影市场和商品经济需要。

《老港正传》这部电影上映时间是2007年6月,更像是为奥运做的命题作文,好在老港一家人的情感波折和戏剧冲突,弥补了作品主题思想上的误区。

电影里导演总是那些刻意的描写自己的理想用意,但是老港代表不了香港人,这部电影也不是香港电影的主旋律,可以说香港电影没有一定的主旋律,它不似大陆有红色经典,有革命样板戏的过渡期。

老港的儿子左忠和陆佑的女儿陆敏是青梅竹马的一对,陆佑对老港的偏见,却没有影响儿女之间的感情发展,但是这多年的马拉松的感情历史显得不真实。

老港一生惨淡,干都是舍己为人的买卖,饰演妻子的毛舜筠,一方面怨儿子不争气,一方面又担心父子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大,逝世的那一幕和后来老左看信的那一刻!赚取了观众了大把眼泪。

老港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代表是一种信仰,一种爱国的信仰,反而他儿子还有他救助过的青年,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打造了一番天地,或多或少能表现一种香港的现实精神。

用现实主义观点来看,一直把去北京天安门作为第一理想的老港,一定是到不了北京天安门的。好在导演比较仁慈,虽然电影的最后是他关上那扇窗户,他却得到了一封08年的奥运志愿者的申请书,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在儿子和儿媳妇陪同下亲自瞻仰北京天安门。

总之,我在这部电影看到的还是老港个人魅力,至于其他保持怀疑。

星期三2008年11月5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烈酒红袖点评:

没看过这电影,但是此文论述似乎也让人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