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在《管子·兵法》一文中对“和谐”做了精辟的论述:“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意思是说,用“道”和“德”来育民,全民才能和睦相处,国家才能强盛不衰。在2004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而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2007年12月20日,山东省教育厅颁布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意在从制度上规范办学行为,打造和谐教育工程,全面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谐”说到底就是“人”的和谐,在教育过程的诸多要素之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活跃的两大要素,师生关系是学校的核心,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学”的互动的育人过程。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能体现教师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转化后进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机制,营造相对宽松的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本应该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民主合作关系、平等教学关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性和“天地君亲”、“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师生关系曾长期被扭曲,至今影响师生关系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过分追求升学率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一度紧张,具体体现在:
首先,个别老教师放不下架子,不肯与学生平等对话,“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有些老教师头脑中依然存在,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个别新教师因其从小学到大学,本身一直经历着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导致他们在职业道德上存在着先天不足,“我是老师,学生就应该听我的”思想根深蒂固,一味模仿个别老教师的做法,或乱发脾气恐吓学生,或随意体罚、心罚学生,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造成师生间新一轮的严重对立,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就这样延续着……
其次,由于分数至上的评价机制可操作性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短期行为依然存在,有些学校依然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并且将学生的考试分数直接与教师的奖金、津贴等经济利益挂钩,师生不得不都在为分数疲于奔命:教师或为了名利双收,或为了不被淘汰出局,不得不对学生竞相加码,争抢学生的学习时间,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对学生提出不合实际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严盯死靠中丧失自我被迫学习,稍微怠慢轻则遭受恫吓斥骂,重则遭受教师拳打脚踢,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演变为一种功利性的关系,尤其是当学生家长日益意识到教师作为孩子发展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意义之时,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就这样形成着……
第三,教师与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自我定位也不一样,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学生注重的是心灵的自由,师生交流的场所仅限于严肃的办公室,导致教师的优越感与学生的压抑感成正比。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到来,拓宽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教师拉家带口,不但为生计问题疲于奔波,还要忙于应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生活圈子狭小,获取社会信息量严重不足,教师甚至读书学习、看电视上电脑的机会都很少,而教师向来都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社会对教师给予了太高的期望,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率降低,尤其是当今大量独生子女群体的出现,他们活泼好动,任性新潮,追求个性,甚至标榜“另类”,当这些“多知”的学生一旦遭遇“不知强为知”的教师,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就这样产生了……
造成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有教师思想观念上的陈旧腐朽,也有评价机制上的简单粗暴,还有一些社会因素,尤其是“官本位”思想在有些学校也成为影响师生关系的最大障碍。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先生在《深刻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回归育人》一文中指出:“我们呼吁教育回归主体,是因为归根到底,教育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必须唤回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必须唤回学生学习的快乐感。”张志勇先生不但回答了呼吁教育回归主体的原因,也告诉大家: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唤回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唤回学生学习快乐感。2008年1月,聊城市教育局也下发了《聊城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的通知》,并公布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具体说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富有爱心,民主平等,点燃每名学生的求知欲。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民主、平等、爱与被爱的需要,正如现代教育家夏丏尊所言:“教师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作为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教师应当放下架子,真正地用心去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必须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热爱每一名学生,才能体现教育的公正与公平,才能与学生真正沟通交流,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去塑造学生、理解学生。面对没做作业的学生,首先要考虑该学生没做作业的原因:是自己布置的作业不合理,还是该学生身体不适?是该学生没时间做作业,还是不会做作业?是该学生偷懒,还是另有隐情?只有通过交流,明确了没交作业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难怪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情,用心呵护每名学生,勤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在自己找回职业幸福感的同时,也唤回了学生学习的快乐感。
第二,为人正直,胸怀坦荡,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作为教师应当正道直行,顶住压力,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评价学生,培养并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要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平等与民主,只有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应采用一切方式去欣赏学生,正如《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一书中所言,要“带着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法国著名雕塑家、美学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去发掘学生的潜力,尤其是对于班内的学困生和双差生。当你上课的时候,假如有一位向来就调皮捣蛋的学生迟到了,你会怎么做呢:是否能微笑着点头示意允许该学生走进教室坐下来听课?是否等下课后再单独询问该学生迟到的原因?该学生是否会给你“如实交代”迟到的原因?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是一位在学生心目中了不起的教师!教师在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信任。
第三,知识渊博,研究学生,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渊博的知识和博大的胸怀去塑造学生的灵魂,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震撼学生的心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所研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科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搞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苏霍姆林斯基也这么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而与学生交往的前提便是“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才。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远离功利之心,因为一旦选择了教师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但这种清贫是一种坦然的幸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高尚的品格和高超的艺术去感染学生,坚持做到:“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不止以上探讨的几个方面,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处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师生关系的好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基于师生双方的民主与平等,进而实现师生关系的协调与默契,打造和谐教育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文完-
▷ 进入网络逍遥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