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曹雪芹《种菊》
秋雨潇潇,我独自开着车行驶在茫茫黑夜中。在这个清冷的雨夜里,路上没有一个行人,杨树的枯叶被北风吹得满天飞舞,如同蝶舞阵阵。老杜诗云:“无边落木潇潇下”,好一副肃杀悲凉的晚秋景象!路边的村里人家亮着的点点昏黄的灯光,在冰冷湿润的空气里氤氲出一片温暖祥和的氛围——让人想家!忽然看见前边野地里一间亮着灯的简易平房,昏黄的灯光映照下,田野里一丛丛、一簇簇的菊花隐约可辨,原来这是个花圃,我不禁大喜!停车下来,冒着密密匝匝的雨点,踏着乡间泥泞的道路,来到花圃的竹篱笆外,试着喊了两声,一头发花白老人应声而出,我问,菊花卖不?老人点点头,把我引进花圃里。我借着昏暗的灯光仔细看去,只见田野里生长着千百株菊花,或黄、或白、或红、或紫、或绿,皆大如碗口,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更因雨润花瓣,一时千娇百媚、烂漫似锦!使人在这萧瑟寒秋里却感受到无边的春色来!
我选了一盆金黄色的龙爪菊,老人交待:这花是连盆一起种在地里的,回去后须另换肥土。我答应后付了钱,捧着菊花冒雨匆匆跑回车上,将花放在车里,顿时满车生辉,菊花特有的芬芳飘荡在车厢里,伴随着我一路的旅程。
回到家时,夜色深深,妻儿已睡。我性喜养花,阳台上有现成的花土。把菊花重新换了新土,浇上水,推开窗户,斜风细雨迎面而来,我将菊花放在窗台上,任绵绵夜雨滋润,随后也睡去了。
第二天醒来,却见天已放晴,阳光灿烂,鸟鸣声声,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信步走到阳台上,只见那盆龙爪菊经一夜秋雨后,绿叶婆娑,生机盎然;硕大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显得璀璨耀眼,赏心悦目。不仅仅是一瓣瓣金钩怒放的娇艳,更令人叫绝的是雨后无数水滴点缀其上,有的水滴珠圆玉润地密密镶嵌于花间,有的水滴晶莹剔透地悬挂于瓣尖,在阳光下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宛如粒粒钻石,把龙爪菊点缀得风情万种,二十个花朵恰如二十个黄衣仙子,冰肌玉骨,凌波微步,衣袂飘飘,袅袅而至。北宋孟元老诗云:“秋花烂漫胜似春”,确实如此!
唐人李商隐曾道:“对花啜茶为煞风景”,我不嗜酒,只好已茶代酒,在菊花前聊充风雅。品着清茶,赏着金灿灿的菊花,我不由得浮想联翩。
看到菊花不能不想起历史上两个名人:一个是陶渊明,一个是黄巢。与菊花结成不解之缘的最早要数东晋诗人陶渊明了。他辞去彭泽令,挂印归田,当了隐士,寄情于菊花。他的“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一诗成为自身的写照。当初陶渊明以“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为由,辞去官职回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何等潇洒,那主要是因为他的祖父陶侃曾官拜征西大将军,位列三公,陶渊明好歹也算是高干子弟,怎能仰人鼻息?而且家里也有一些田产,他对五斗米当然不屑。但到后来,家里失火,庄稼又遇旱灾,他就潇洒不起来了,有一年重阳节,对着菊花居然没有酒喝,只好呆呆地发楞,幸好刺史王弘这时派人送酒来,他才得以饱饮。可见,隐居是有条件的,至少要保证“灶边日日有柴,瓮内天天有米”才行!
如果说陶渊明学菊花消极出世,那么唐人黄巢则从菊花那里得到启示,积极入世。黄巢一开始热衷于功名,少年时即写菊花诗言志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可惜他屡试不第,面对黑暗的现实,报国无门,于是起了反抗之心,写诗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多年后,他终于实现自己的理想,率领百万义军杀入长安,虽然最后兵败被杀,但作为一介书生能干成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确实让人钦佩。
同样以菊花自喻,一个出世,一个入世。看着眼前金灿灿的菊花,遥想一千五百年前的陶渊明在同样的菊花前饮酒,一千年前的黄巢却在菊花前舞剑,这胜似秋光的烂漫菊花真是有无穷的魅力!
-全文完-
▷ 进入颍水倦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