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悬河为证(五)——走近古都(五)ferryman

发表于-2008年10月28日 晚上11:08评论-1条

(五)、异族同化觅犹太社团

对开封犹太人后裔的研究,逐渐揭开了犹太人定居中原的历史迷雾。“在中国,作为一个民族的犹太人和作为宗教的犹太教已不复存在。”全国政协委员沙博理先生如是说。

——写在前面

当宋徵宗和宋钦宗苍凉北行的背影,消失在茫茫塞北风雪黄沙之中的时候,当宋高宗赵构不忠不孝不仁不悌,以牺牲父亲兄弟性命丢和失中原江山社稷而换取黄袍加身苟安江南的时候,中国古都开封在五代血雨腥风的刀剑丛中好不容易拼打出来的百年文明,又一次在胡服骑射的粗暴强j*蹂躏之后,尊严不再,朱颜尽改。1127年-1130年汴梁之地历经金兵两次血洗屠城的劫难,致使经济文化繁华近一个世纪、人口逾百万的世界大都市,转眼间断瓦颓垣,暮色狐鸦,寒水自碧,戍角悲吟。在金人屠刀下幸存的5万余开封人(真正的青壮年不过千人),在家仇国恨的水深火热之中,无可奈何地点数着昔日繁华时在头顶上曾经耀眼的月亮星星,诅咒那“煮豆燃豆基,相煎何太急”的野蛮愚昧,悲家国何在,叹花落流水。从此祖辈生活在开封,骨子里流着大汉民族血液的子民们,为避战乱四处逃亡。除数千随徵、钦二帝被俘北上为奴者外,大批开封人被迫南逃,茫茫人流随同赵构高宗或亡金陵、或亡临安府。曾经堪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之鼎盛的古都开封,自胡马窥江去后,物异人非,冷月无声,大梁荒草埋幽径,御街衣冠成古丘,而今深埋于黄沙底下,悲鸣千年遗恨。

然而,在这开封人口南北大迁徒的历史时期,却有一支不屈不挠的异域民族,至死不肯离开他们已经热恋上了的这片热土,虽然这里并不是他们民族的发祥之地,虽然他们身上不可能流着大汉民族沸腾的血液,虽然这里已经是刀光剑影,尸骨遍野,散发在空气中的每一个分子无时无刻不渗出颗颗腥臭与丝丝血雾,但他们却义无反顾顽强地生活在这片热土,并在胡蛮金人的鼻眼底下结成社团,建造宗庙,一朝三拜,繁衍子孙。这就是就远从中东巴勒斯坦地区,从耶路撒冷的罗马帝国的血洗犹太人的屠刀下逃离故土、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虽然他们心中的上帝耶和华保不了他们在耶路撒冷安居乐业,而大宋帝国的子民们却把他们视为兄弟姐妹,亲如一家。近百年与开封人民相依为命,血乳相融的犹太子民,他们不以眼前中华民族内讧为憾,不以开封沉沦为耻,不以本土大汉民族被迫迁徒为忧,凭借他们的执着和睿智,与幸存开封、安土重迁的中原人民一起,支撑起这片已经破损残缺的天,期盼昨日繁华似锦的梦。

无庸置疑,犹太民族迁徙中原之日,正值春风惠及北宋王朝之时。历史画卷在河山基本统一的喜悦中,情不自禁地透析着民族融和的春兰秋菊。作为世界远古文明之邦的国际都市开封,自然吸引着欲与繁荣同欢乐的异域子民。北宋真宗时期,这支规模较大的犹太人群体,沿天山南路来到中国,并且定居开封,在大宋经济文化繁荣的映日荷花中,开始了他们漫长的致死不回头的人生之旅。据有关史料记载,犹太人最早是在唐代(约公元8世纪前后)沿丝绸之路来中国的——最新考古发现为此说获得了比较充分的证明。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犹太人早在汉朝,甚至在周朝就已来到中国,但目前没有确凿的考古发现予以佐证。我想这也许是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犹太人在我国周朝时期就已经被沦为“巴比伦之囚”,且在公元一世纪时期两次被罗马帝国疯狂血洗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家破人亡,导致整个犹太民族被迫大迁徙的历史事件,让某些史学家们产生了一种推断。但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最初犹太人分别从西北陆路丝绸之路(天山南路)和东南水路丝绸之路(广州、泉州等地)来到中国后,基本上散居在当时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地区,如西安、洛阳、敦煌、开封、广州、杭州、宁波、北京、泉州、扬州、宁夏、南京等地,但其规模小人数少,也没有形成固定的社团组织。直到北宋时朝,云集开封古都的犹太人在北宋开明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中,成规模成建制地定居开封,逐渐形成了一支独立于中华民族儒道礼教之外的犹太社团。从宋真宗来到汴河生活,历经700多年后,直到清朝末年社团解散宗教信仰淡忘,被华夏大汉民族完全同化时期止,期间人口高峰达到4000多人。以即独立却又谦容的世态民风笑傲中州,更使古都开封作为当时国际化大都市频添春色,尽显大汉民族大海般之兼容和谐。润物细无声,也许正是犹太民族于欣然处奋斗于斯消融于斯之真实写照。

犹太民族也像我大汉民族一样,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有着自己最早的宗教信仰与灿烂文化的民族,但更是一个饱经风霜磨难的民族。如果从远古(公元前1200多年)犹太人的祖先雅客(后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和神搏斗的人”)、到大卫、到所罗门时期,犹太民族达到了自己辉煌鼎盛的时期。然而自公元前722年开始,以色列王国(所罗门之后的第一个分支)惨遭亚述人侵占,犹太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再至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所罗门之后的第二分支)又被巴比伦帝国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自此,世界历史永远揭开了 犹太民族颠沛流离受人歧视的苦难生涯的序幕,从一路苦难悲凉中走来,再也找不到苦难谢幕重返家园永远安居乐业的日子(公元前722—前586年,正是我国周朝奴隶制社会时期)。在经历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远古奴隶制王国的统治后,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特别是公元75年和135年(我国东汉时期)两次被罗马帝国血洗圣城,近百万犹太子民被屠杀后,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开始流落逃亡到世界各地。公元十世纪末十一世纪初,在欧洲大规模排犹并对犹太人执行极度歧视和隔离政策时,源于伊拉克两河流域和亚美尼亚犹太人及阿拉伯犹太人比较接近的一支讲希伯来语、信犹太教、行割礼的犹太人,跋山涉水,餐风露宿,经丝绸之路,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大梁汴河之地,最先在开封经商,然后定居开封。让他们不曾料想的是,在世界各地永远不被客地民族同化,永远独立生存,永远不与外族人通婚,永远信奉犹太宗教,永远讲希伯来语来祈祷耶和华上帝的犹太群体,在开封这块土地上与大汉民族共同生活,习文经商,仅700多年时间,就完全被大汉民族彻底同化,到今天,在开封仍然残留着犹太人种族血脉的为数不多的后裔中,再也找不出纯真的道的具有犹太人血脉的子孙来了。

我不是犹太人问题专家,也不想探讨犹太人的过去今天未来。我也没有能力去破解当年究竟真的是不是上帝之子耶稣十二徒之一的犹太人,为了30个铜板出卖耶稣并将其钉死在十字架上,致使耶稣转世的基督教徒们从宗教的情感上永远无法容忍犹太人,永远视犹太教为异教徒,也从此让犹太人永远饱受苦难和流离失所。我更不可能去研究今天的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那种难以化解的民族敌视和仇恨,我也搞不清究竟是巴勒斯坦人侵占了昔日犹太人的家园,还是大批返回故土从骨髓里也想建立自己国家的犹太人(以色列人)侵占了祖籍以此地为生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伊斯兰教人的河山社稷,也许这个世界本不应该有一地三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殿——耶路撒冷!其实真正的罪过应该还是上帝本身,既然上帝最早允许以犹太教训示子民,并以《旧约·圣经》为世代子民吟诵,那么就根本不应该再让欧洲基督教和阿拉伯伊斯兰教从犹太宗教中分离出来,分庭对抗导致水火不容。自然我也不想去研究当今拥有400多万犹太人的美国政府对以色列政府的亲睐与支持。我只是想知道,当初犹太人为什么来中国开封,来开封做了些什么,他们的命运是不是也象欧洲基督教人尽其所能的去欺侮排挤犹太人一样,特别是象20世纪40年代希特勒血腥屠杀近500万欧洲犹太人一样,在开封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是不是也象世界各地特别是象二战期间漂泊逃亡到美国的四百多万 犹太人一样(逃亡世界各个国家的犹太人中,法国60万,俄罗斯60万,乌克兰44.6万,加拿大36万,英国30万,阿根廷25万,南非11.4万,澳大利亚10万,巴西10万等等,即或是当时二战最主要的受难国——中国上海也接受了逃难的4万多犹太人),仍然保持着犹太民族信奉犹太教的独立的生活,永远不可能被美利坚合众国本土民族同化,仍然恪守同族通婚,以母系传递血脉,随时都可以回到今天的以色国家成为以色列公民?当然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初犹太人选择在北宋时期来到中国开封,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为躲避欧洲等地基督教徒们的迫害和歧视,被迫沿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在当时重农轻商的欧洲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制格局中,欧洲基督教的封建教主们,是决不会送给杀害耶稣的“犹太教异教徒”们以生存的土地,无地可耕为求生存的犹太人只好想尽千方百计在整个欧洲人所鄙夷的经商路上苟且生存(令欧洲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不到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的犹太人竟然成为了整个欧洲最聪明最富有的人,这也是欧洲人排斥犹太人特别是后来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原因之一)。况且从中世纪开始,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间,犹太人被欧洲基督教社会视为异教徒而遭到歧视、隔离,出现了一浪高似一浪的反犹浪潮以及一次比一次残忍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等同于贱民的欧洲犹太人,被视为“道德上的麻疯病患者”,不得与基督教徒混杂生活,被强迫集中在犹太人贫民“隔离”区,过着永不如奴隶的圈禁生活。有的欧洲国家为了羞辱和隔离犹太人,在犹太人外出时强迫其配戴醒目的黄色标章。于是那些不甘奴役的犹太子民们,千方百计寻找赖以求生的一方土地;二是天性聪慧的犹太人不甘自绝于世人之辱,他们也想寻找一片属于自己且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乐土。开封作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商业文化大都市,自然有着当时世界各个国家无可比拟的祥和人气和商业优势,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商人纷纷来华经商,甚至安居乐业。加上北宋商业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自然给倍受歧视的犹太人以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事实上定居开封的犹太人从漂泊流离到安居乐业,从开始经商到习文练武,或官或儒,世代相承,莫不风流洒脱,曲咏高山,心逐流水,喷射出朵朵耀眼的光环。

在古都开封,曾立有三座犹太碑铭,记载着当年开封犹太人一些少为世人经传的宗教活动遗存。这三块石碑分别是明弘治二年(1489)《重建清真寺记记碑》、清康熙二年(1663)所立的《重建清真寺碑》(亦名《尊崇道经寺记碑》,今已遗失)和康熙18年(1679)所立的《祠堂述古记碑》(亦名《清真寺赵氏建坊并开基源流序》,今存开封市博物馆)。据有关史料记载,定居在开封的犹太人,共分七姓八家,分别为艾、赵、张、石、金、高和两家李姓,鼎盛时期人口达4000多人。自北宋至晚清,开封犹太人一般都长期生活在教经胡同(历史上开封犹太人最著名的一个聚集地),随着岁月流逝,很多犹太人后裔都生长在那里,至今已经1000多年。

北宋国破家亡之后,没有随宋高宗南迁的开封犹太人,在与外界几乎隔绝的时候,为了彰显自己民族独立生存个性,毅然结社成团,在教经胡同不远的地方(今天的开封第四人民医院)建成自己的“犹太会堂”(金纪宗大定三年,1163年建成)——犹太清真寺,由“掌教”(即拉比:rabbi,犹太教神职人员,清真寺主持),信仰耶和华,不设偶像,做礼拜,诵希伯来文,行割礼,遵守安息日、逾越节、普珥节等节期。不食猪肉,食牛羊肉必先挑筋,戴蓝色小帽,形似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故又俗称“蓝帽回回”。他们奉教守规不与异教徙通婚。在毫不经意的无形的民族同化的岁月流逝中,开封七姓八家的犹太人,为生存计,张、李二姓开始与回族通婚,也仅限于与回族通婚,据有关家谱记载,只有犹太闺女嫁给回族人家,而没有回族嫁闺女给犹太人家,这也许是开封犹太人张李二姓被历史尘封的原因。而其他六家于明朝后则逐渐与汉族通婚(在现存的六家犹太人后裔中,基本上找不到与回族通婚的记录),犹太种族随着岁月流逝而悄悄异化。1000多年漫长的风霜雨雪,麿去了他们犹太民族的坚韧与耐性,实在难以找回昔日祖宗血液中那鲜红的犹太分子了。在今天的开封还能算是有些许犹太人血液的后裔,有66户,200多人(包括他们的旁系子孙在内),他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许总会有那么一丝丝一缕缕说不清道不明的犹太梦,在回味着远古祖先讲述过的那《最后的晚餐》给犹太子孙带来的究竟是痛是悲的神话般的故事,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远古的中世纪的近代的现代的乃至今天的以色列犹太人国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至于耶路撒冷的圣殿(今天残存的哭墙)也只能在今天先进的电视网络中去悄悄品味而孤芳自赏了。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年开封犹太人生活的教经胡同叫“挑筋胡同”。因为犹太人信奉犹太教(旧称“天竺教”,后改称“一赐乐业教”),按照犹太人的风俗,为了纪念在和大力士角斗中扭伤了大腿的犹太祖先,食用牛羊肉时必先挑去牛羊的蹄筋,故开封民间称犹太教为“挑筋教”,其生活的胡同自然美其名曰“挑筋胡同”。后来冯玉祥驻军开封时,觉得“挑筋胡同”之名不雅,遂更名“教经胡同”。其实教经胡同是南教经胡同和北教经胡同的统称。生活在这里的许多犹太人后裔,至今还有少许人保留着苍老而特殊的习俗,如不吃猪肉,不吃动物的蹄筋,过安息日等等。作为最早也是最大的开封犹太人主要的聚居地,犹太会堂早巳烟消云散,拉比难寻,教经胡同则在千年风雨侵蚀中飘摇若是,于静若止水中寻思远古悠深的梦。而今纵然身居祥和国度,然而未来的犹太后裔的命运和人生理念最终让人感叹,多少会给世人频添几分念想,甚至带着几分悠远的苦涩。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特殊聪慧勇敢而富有的民族,尽管他们至今还在那块只属于他们的自由天地里“浪迹天涯”,归无时日。

在今天的美国,流传着两句话:美国人的智慧装在中国人的脑袋里,美国人的财富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尽管这话带有明显的种族偏见,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世人不得不认可的一个简单道理,那就是中国人智慧,犹太人财富。其实,如同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一样,中国开封的犹太人比一般普通开封人都要富庶许多,因为他们精通生意之道,又特别重视教育,所以这个倍受基督教徒们歧视而被迫逃亡散居世界各地的流浪民族,的确不失为一个最聪明最有商业头脑同样也具有政治头脑的民族。虽然开封没有出现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基辛格、斯皮尔博格等众多的具有真正犹太血统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等,但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开封考取进士的犹太人就有20多人,行伍为官者亦不乏其人,至少于清初任大梁道中军守备,率兵驻汴的开封犹太人赵承基,应该算得上是有史可查的一位大官了。经商,是犹太人的看家本领。当地大宗的巨富豪商更是被他们占尽春色。他们凭借其与生俱来的经济头脑,成为开封商界的宠儿。我们知道,开封鼓楼是最繁华的商业区所在地。作为屈指可数的老字号,开封犹太人后裔石磷青经营的“万福楼”,则记载了开封商业史上昔日的辉煌。据说当年还在金店当学徒的石磷青,竟然为微服南下的慈禧太后亲手打制了一只称心如意的凤冠。那么后来长大成人的石磷青成为开封最大的金银首饰店万福楼的最大股东,同时经营的布店还在郑州、上海、徐州开设多家分店,生意遍布大半个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犹太人的聪慧并非与身俱来,一是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教会了他们学会聪明,二是感悟教育让人明智的理念教会了他们智慧。开封犹太人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自北宋始,他们就视儒学为终身教育之本而尊孔尊儒,春秋两季必去文庙参与祭典,这一点连我们自己的大汉子民都难以做到,他们却像去清真寺做朝拜一样雷打不动。在1489年《重建清真寺记记碑》中就有这样一段耐人深思的记载:“其儒教与本教(犹太教),虽大同小异,然其立心制行,亦不过敬天道,尊祖宗,重君臣,孝父母,和妻子,序尊卑,交朋友,而不外于五伦矣。”这段话充分说明开封犹太人已经把中国儒学与他们信奉的犹太宗教相提并论而奉为行动准则。也许为人就应该信奉某种宗教,信仰宗教也许还真能培养一个人某种优良珍贵的品质。信仰是一种美德,信仰是一种人生指南。我常在想一个问题,中国今天世界地位的攀升、经济的发展如日中天,是不是也是因为中国人信仰且笃信宗教的人越来越多了!

笃信犹太教的开封犹太社团,在大宋至晚清700多年的生活中彻底被中化大汉民族同化了,同化得那样不露痕迹,自然得如秋风拂水,还真让世界犹太问题专家震惊!目前随着一系列对于开封犹太人后裔的研究,逐渐揭开了犹太人定居中原的历史迷雾和轻簿的面纱。加入中国籍的美裔著名犹太学者、全国政协委员沙博理先生感叹道:“在中国,作为一个民族的犹太人和作为宗教的犹太教已不复存在。”这是对中国开封古都犹太民族被中国主流民族文化彻底同化所作出的历史结论!这支曾经拥有4000多人犹太社团,在开封汴水长流,黄河东去的岁月里,在历史的沙滩上烙上了深沉的脚印,无论铁塔钟声,还是州桥夜月,都会深情聆听那异域民族渐渐消融时的每一曲启人深思的余韵。

有人认为,开封犹太民族被中国大汉民族同化的主要其标志有三:一是1842年因黄河多次决堤,犹太人世代相传一日三拜的犹太会堂,终于被冲毁而夷为平地,犹太后裔失去了按照祖宗成法举行朝拜活动的场所;二是1850年,开封犹太社团的最后一个拉比的去世,教会中不再有人认识希伯来语了,而此时的开封犹太人基本上与外界犹太人失去了一切联系,导致犹太宗教的礼拜生活和犹太人的自身身份识别自行终结。逐渐淡漠了犹太教信仰的开封犹太人,再也无心且不知道如何去修复那已经被黄河之水吞噬了的犹太会堂——清真寺,到清真寺祷告的宗教仪式在没有言语的历史侵蚀中自然风化而不复存在,耶和华振救开封犹太民族的历史也随着滚滚东流的滔滔黄河水而消声匿迹,希伯来语业已成为远古幽深的童话;三是1912年民国政府给开封尚存的7个具有犹太人血统的家族颁发了大汉民族的地契——这是中国政府真正意义上把开封犹太人视其为大汉民族的信物(即或是今天,开封人民政府不承认尚存的犹太后裔为犹太民族,也不认其为少数民族,只认定为汉族),1913年,犹太后裔又把原犹太会堂原址的近10亩地的地契一并卖给了加拿大圣公会(基督教)。随着会址的出卖,这个曾经记载着开封犹太移民历史的最重要的地理见证随风消逝。开封犹太后裔于是逐渐流向各地,甚至有部分人因与回族人通婚后已改宗回教(今伊斯兰教)而成回族。据1992年统计,开封犹太人后裔只剩下618人,其他犹太人大多散落在全国各地,甚至还有个别犹太后裔在1992年中国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后正式移民以色列,回到了自己祖宗血脉的耶路撒冷地区,天天聆听着那巴以冲突的枪炮声而遥思昔日华夏开封的隋堤烟柳,繁塔霜钟。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生活在开封的犹太人后裔,仅剩下200多人,这还包括犹太后裔女儿家的孩子,以及女婿家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已经不再是犹太血统了。因为根据以色列法律规定,犹太民族的认定必须视其母亲的血缘而定,犹太民族是一个母系民族,而中国的犹太人因为与汉族、回族和满族人通婚后完全汉化,是父系传承,再也找不到母系血统的痕迹了,已经完全不具备作为一个外来民族单独存在的基础。以至于作为一个侨居的民族和宗教集团已不复存在。 昔日许多优美动人的历史掌故在寺毁人散松风悲鸣中悄然叙述着开封犹太人消融的身后轨迹。

以色列驻中国大使海逸达博士如是说:目前全世界犹太人为1400万,其中只有550万生活在以色列国家,其他主要分布在美国、俄罗斯、法国、阿根廷等国。长期漂泊寄居海外的犹太人,内部十分团结,一直习惯独立生存,非常不容易融入其他社会。唯独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不同,“开封犹太人”是唯一的一个犹太团体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的例子。在中国开封犹太人的最终消失,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融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世界独特的民族同化现象呢? 

开封犹太民族被中国本土主流大汉民族文化自然同化,始自明朝。在宋金时期,犹太人在开封刚刚开始结社成团,一直严格遵从自己的宗教和生活习俗——守安息日、守禁食、守割礼、禁食猪肉、每日三祷告、不与异教徒通婚等等,因此这个时期是难以融入大汉民族宗庙社稷的。元朝蒙古人统治时期,为了提高自己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地位,竟然把外来犹太民族视为二等公民——色目人,受到高于汉人的待遇,同属于统治阶层,同化现象也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发生的。到了 明朝,开封犹太社团人丁兴旺,是一个十分兴盛的时代,除了北宋南下的一部分犹太人外,长留开封的犹太人仍有近2000人。这些与开封汉人朝夕相处的异域民族,就象北魏时期北方鲜卑族民族被大汉文化同化一样,长久的共同生活,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促使其在相当的历史时期内,宗教信仰自然消失,语言服饰、生活习惯汉化,主流职业(经商)改变以及祖宗姓氏的汉民族化。而这些改变都完全来自于历朝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来自于长期与汉、回、满等民族朝夕相处中区域性民俗文化熏陶下的相互影响与感染,更来自于大汉民族宽容平等的民族政策和明清闭关自守的自愚国策。

其实在民族同化的历史进程中,区域民俗文化对异域民族同化所起的作用,与历朝历代社会政治因素对异域民族同化所起的作用是相互相承的。最早来到开封的犹太人,为了适应开封这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的生存环境,除了语言服饰饮食文化逐步遵从大汉民族外,最主要的标志首先表现在姓氏的改变上。这些曾经以《圣经·旧约》为自豪、自诩为亚当后人的犹太教徒们,纷纷改取汉族姓氏:如“亚当”改姓“艾”、“列维”改姓“李”、“示巴”改姓“石”等等。至于“俺三”改姓“赵”,据说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当初这位叫“俺三”的开封犹太人,本为明朝锦衣卫特务,因为告发明成祖朱棣的弟弟朱橚谋反有功,被大明朝皇帝赐予开封宋王室的国姓“赵”以嘉奖其功。虽然这些姓氏的由来,多少充满了历史印记,但“适者生存”方可进化的道理应该不失为当初开封犹太人的最佳选择。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朝代 ,实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只会阻止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民族融和四海一家的相融环境则是世人企盼之福祉。大宋帝国统治者推行的对外和边政策以及对内民族平等和睦相处政策,缔造了一个神话,一个大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的神话,也才会有犹太民族纷至沓来为世界经济文化商业之大都市涂脂添彩,世代不悔。中国蒙古元朝留给国人的种族歧视之伤痛,万世无以抚慰宽容。为此,明太祖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回塞北草原后,重树大汉旗帜,在民族融合的问题上,《大明律·蒙古色目人婚姻条例》明确规定:蒙古、色目人不许自相嫁娶,必须说汉语、着汉服、学习汉文化,还要与汉族女子通婚!同时,为了让这支生活在中国的异域民族,在中国的国土上不受到任何种族歧视,保证享受大汉民族同等权益,大明皇帝朱元璋在制订新的民族政策时特别对开封犹太人下了一道圣旨:“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这样就真正意义上保证了犹太民族在开封古都的平和环境中,有礼有节地生存与发展。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与人文环境中,无疑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和刺激了开封犹太人原来的生活原则和宗教信仰,对于开封的犹太民族与汉民族的同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加快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因为开封犹太社团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在犹太教的清真寺里,除了朝拜上帝之外,还必须摆设“万岁牌”,也就是说,中国皇帝与上帝是要一同朝拜的神灵。如今大明皇帝圣旨“遵守祖风”,同作为大明子孙的犹太后裔们,能不遵从并身体力行乎?无论是大宋皇帝的平等宽容,还是大明皇帝的“归我中夏”,都注定成为开封犹太人的护身符。这种护身符在长久的生活磨砺中,自然会消除不同种族人种的民族偏见,如同小溪终归大海一样,这种平等宽容的环境一点点消融了开封犹太人顽劣且独立的民族性格,自然加速了民族同化的历史进程。

开封博物馆老馆长徐伯勇曾经说过,中国一直友好对待外来的犹太人,犹太人和当时各族人都享有同等的待遇。犹太人可以为官,可以通过学四书五经考进士、中举人,这种宽松的社会氛围,开始让犹太人这个古老的民族慢慢融入到中华主流社会。我常想也许这正是他们在浪击历史潮流中别无选择的一条不归路。“归我中华”,“遗留汴梁”本身就是数百年来安土重迁的犹太人的心灵呼唤。然而真正同化的历史原因远非如此。正如上海社会科学院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演中所说的一样,开封犹太人除了始终与客居地中国的其他民族和宗教集团享有平等的权利外,之所以被同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开封犹太社团在其存在的最后200年里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这真是一语惊人。于是我想起了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的刘百陆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开封犹太人的同化与消失,除了科举、通婚,以及自然因素推动外,环境的恶化是重要的原因。于是这种“最后200年的隔绝”与“环境恶化”让我想起了中国历史黄册上曾经记载过的一些陈年往事,促使我在铁马冰河与闭关自守的民族劣根性的樊篱中去寻找异域民族消融的丝丝轨迹。

犹太人最早定居开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商,有利可图是犹太人的本色。作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自然是他们释放心情的用武之地。然而宋金败亡之后,开封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急转直下,一夜之间,繁荣昌盛的古都一下子城沦为边陲荒芜县城,人口锐减,经济萧条。这是犹太人始料不及的,从经商致富的美梦中醒来,突然意识到生存的艰难与危机,于是相当一部分犹太人迁居异地,另谋出路。热恋故土致死不迁的开封犹太人,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其生活和命运也就不可能不发生质的变化。就如当年石磷青经营的老字号万福楼几乎被战火全毁、家道逐渐败落一样,石磷青的子孙们大多数无法继承家业继续从商,于是或委身邮局,或谋职房产,或习文练武悬壶济世。这些巨贾鸿商的子孙们,曾经血液中奔流不息的经商传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融。再加上自然通婚、科举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强悍的民族慢慢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特别是17世纪后,清王朝闭关锁国,无论是陆上通道,还是海港码头,全部封杀在大清帝国夜郎自大的愚昧之中,致使开封犹太人在其存在的最后岁月里完全失去了与西亚、北非、欧美等聚居地的联系,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1850年开封的最后一位犹太拉比去世后,孤独无援的开封犹太人无法再找到新的拉比(犹太人的传统是:每个拉比要带几个学生,一个拉比死了由他的儿子继任)。也随着拉比对犹太教义知识的逐步萎缩,年轻人的心已不再被犹太教信仰所吸引。当开封的犹太会堂被洪水吞噬后,后辈们竟不知如何去重新修建新会堂,清真寺祷告自然遗忘在茫茫黄沙底下,昔日昌盛的开封犹太社团也随着毅然前行的时代步伐,真正消亡在浩瀚的历史岁月里,最终融入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今天,那些身体里有着微弱的犹太血统、仍住在开封的人们,唯一让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祖先的确是古老的来自中东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民族,而延续到他们身上的血脉,仅仅只能称作是中国古代犹太人的后裔了。就像今天还在教经胡同生活的石磷青的后裔石俊英老妈妈一样,她不懂什么叫希伯来语,也不懂什么犹太教教义,甚至不知道《旧约·圣经》为何物。伊甸园的故事或许听过但没有想过。至于亚当夏娃那才管他呢。像每一个普通的开封老太太一样吃着走着笑着,平静地生活在古老的开封,有一点她心里十分清楚,那就是自己身体中还流淌着另一个遥远民族的血液。 

有一个问题一直令我迷惑不解,正如今天仍然生活在教经胡同的不知第多少代犹太后裔石俊英的老伴周全根所说:“过去我们的户口本上,她(石俊英)的民族一栏都写着‘犹太’,后来换户口本的时候改成了汉族。过去填犹太族,并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只是忠于历史。现在,我们也希望尊重历史,恢复自己犹太人后裔的身份。” 然而,已经不属于母系血统传承的石氏家族,即或今天的开封政府给她们恢复犹太后裔身份,其实际意义又是什么呢?以色列法律会承认其犹太民族吗?我相信一个事实:无论哪个民族,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同化应该是一种进步。也许被同化是一种悲凉,但只要是被融合于主流进步的文化之中,同化应该是文明与进步的展示。那么今天的开封犹太人后裔为什么还是那么深情地盯着手中那“汉族”的身份证书,执着地期盼恢复犹太后裔的身份呢?“尊重历史”这四个字让我明白了如今尚存的犹太后裔他们的心灵轨迹,一个人赤条条来到这人世,都是知根知底的,他们为什么没有权力让他们世代相传的膝下儿孙也知根知底呢?费解的是,1952年国庆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开封犹太人后裔代表艾凤鸣和石敏英时,当时他们到底是作为少数民族代表还是犹太民族代表被接见的呢?我想开封市政府是绝对不会作为汉族代表派他们去京观礼的。这不正说明在世人的心目中,还永远记挂着他们的祖宗么?今天如果我们漫步开封街头,慢慢品尝教经胡同而今仅剩的几户有代表性的开封犹太人后裔人家,你会感悟到什么?在他们身上,除了希望能够坚守的血统和并不情愿遵守的零星习俗外,开封犹太人后裔要想恢复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事实上应该存在着很大的现实难度。 今天开封犹太人后裔面对的或许是一条永远无法跨越的时间长河。 

1995年,美国一个犹太机构专程来到开封,似乎十分虔诚地动员并说服犹太后裔张兴旺和石福兴移民到以色列,以返祖归根。想不到的是被他们婉言拒绝了。作为犹太人后裔、开封市政协副主[xi]张兴旺说:“虽然我们血液里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但是我们生长在中国,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国有感情,我们都是爱国的。” 所以,虽然当有些年轻的开封犹太人后裔想要移民以色列时,张兴旺并不支持。因为他知道,根据以色列《回归法》的有关规定,以色列只承认母系制度传承下的真正血统的犹太人,也就是说母亲是犹太人才算是犹太人,而开封犹太人后裔属父系传承制,已经不符合以色列的有关承认犹太人身份的规定。尤其是“不懂希伯来文,不懂犹太的宗教仪式和教义,融入当地社会(以色列国家)已经不现实。”张兴旺副主[xi]诚恳地对那些年轻人说。“心里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就足够了,毕竟中国才是我们的家。” 透视张兴旺老人的那滋润祥和的心灵,我终于看到了中华民族严父慈母般博大仁慈的心胸和大爱。让我真正看到了相融于大汉民族的犹太后裔对他们所生活的土地的忠诚挚爱和自豪!

中国才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家是中国!这是一个犹太民族后裔发自肺腑的真诚表白。尽管这是一个异域民族千年一次的迁徙经历,但决不会因为年代的久远而蒙上蹊跷的迷雾。这是千年前追逐生存环境的犹太人在千年后凝结而成的执着乡土观念!由经商到入仕,由漂泊到安定,最终融身于汉民族的血脉。他们的后人延续到今天,身体里恐怕只剩下了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血统,一千年的时间太久,想要“只争朝夕”梦回当年,恐怕也无能为力了。因为中国就是生他养他的故乡。2004年6 月,以色列副总理奥尔莫特访华期间专程去哈尔滨祭扫了祖父母的墓地,那一刻他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异域民族与其共生存同患难,任何一个民族,只要有他存在的价值,无论在什么样的国度,他们都应该享有自己平等的人生权益。从心灵深处,我们不愿意再听到欧洲基督教徒们对欧洲犹太人的迫害和驱逐,我们也不愿意再听到中东战争的枪声和炮声,更不愿意看到巴以冲突那永无宁日的相互残杀甚至人肉炸弹。当然我们也诚心祷告世界各国异域子民相安幸福,笑若春风。更虔诚祝福世界各地华夏儿女随遇而安,事业有成,扬我国威!把今天以前的过去的美洲华人欧洲华人非洲华人被抢被杀被驱逐等等的一切不愉快埋进土里,丢进坟里……记得列宁在《纪念欧仁·鲍狄埃》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在异国他乡,哪怕举目无亲,只要听到《国际歌》的声音,你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志和朋友。今天,“平等”、“博爱”、“祥和”已经成为时代各民族相处的橄榄枝,无论哪个国家的异域民族,都能在这橄榄枝下放飞梦想,展翅蓝天。中国开封犹太民族已经永远汇入到大汉民族的血脉之中,中国各地散居的犹太民族后裔们,也在中国龙的呵护下家业业旺,世代繁荣。他们不可能再会被什么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希特勒式的疯子们屠杀欺凌,受欧洲基督种族的歧视圈禁,他们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主人。

但愿世界各国的犹太民族有如中国开封犹太后裔与华夏子民相处一样世代友好血乳交融。

但愿世界各国的华夏子民有如中国开封的犹太子民一样眉开眼笑昂首挺胸!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ferryma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吴钩点评:

这般厚重的历史,都入了笔端,伟大的宋朝,飘扬着历史的雄厚的风。

文章评论共[1]个
罗军琳-评论

对脚下生活的土地须有足够的忠诚挚爱与自豪。支持!悬河为证历史真相!at:2008年10月29日 早上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