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醉眼朦胧中的书胖胖八戒

发表于-2008年10月28日 下午3:11评论-1条

小时候,有就读书的说法。其实准确在说那叫上学,听老师授道传业解惑也。又可看作是认字。这个认字老师或学长,长辈大人都在教你认识不认识的字,简单地说就是那个字的发音。统称为认字。看有另外一种将阅读,看那几十版/张的大纸东西又管叫报纸,管那些小开的册子,页码在数十到数千,单册或若干册的叫作书,还有的也叫杂志。也就构成了读书看报了。

不过书现在的变化,无论是传播书的媒介,原来的竹篾到帛,纸,也有了后面的“罄竹难书”,及臭名远扬的焚书,更是有那“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坑儒要商量”。历史深处的那些久远的事儿,只是在故纸堆里的往事。

现在的书,俺最高接触的也算是连环画,又叫娃娃书。再就是到学校接受教育读的教材,也是第一课或第一章的依次儿排开,并不曾想过这些顺序是可以调换的。告别学校再看书才发现不适应了。

形成了一个很傻很天真的固执已见,那就是专著,即个人写的应当是围绕书名的关键词,进行“概念,沿革,历史”写作的。内部存在着不可缺的逻辑关系。后来才发现,大多的书都和领袖文集一样,却不叫文集,叫着好听或选择书中一个篇文章的题目充作书名。大作都是发表过的文章,也同样在前言里自称是写作,言之当时的认真及辛苦又及受到某些同仁的启发并亲切地感谢。其实不过是修改谬误,添加注释,恢复原来发表时编辑删除的内容,整理罢了!或出个丛书,先来个总序,每本还有单个的序言,且总及单序言都要先到杂志上换名或不换名的发表一下。再整上个个人文集又收集进来,可谓一稿“三”投。再算上网上的个人主页,且不算转载的,早已是名气与金满钵了。订了杂志又购了书,出现交叉。不过俺的经验是反向的,先看网上的,再看文集,实在太厉害的作品才购书。利弊自然在其中,看个人偏好及需要了。

现在有名气的作者那有时间和精力弄个首发的著作来,忙着讲座研讨学术。在他们那些文集里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文章的相关,只是读者也不一定能读出相关的相关。某景胜或城市召开一个某某命题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交上旧作或新作宣讲讨论,事毕后由德高望重者,或官级长者出面汇集起来主编又是一本。看到你一头雾水。这只是俺以前没有条件先验货,凭书名及作者邮购给忽悠之感叹。现在在外流浪,“考察”的书店多了,可以悠闲地翻开慢慢看几下,看来行万里,对看书也是个极方便的事。

这是对书的种朦朦胧胧的印象,另外必然波及作者与内容的态度。也是信书的问题,早有尽信书不如无书。早年,拜读武汉中级法院柯昌信的理论文章,深感佩服他的专业与实务融通,还有洞察的灼见。后来听说出事了,不信地大吃一惊,困惑了我良久。不习惯那些升职的领导突然一下子著作丰富起来,仿佛有神助,一夜开窍,学富五车源源涌现出来。当然,没有任领导时,用著作打知名度,引起轰动的动机当有,却是要鼓励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啊!自然难以躲过域外的先哲培根,当过法官,著作至今仍散发着理性的光辉,却是腐败了下台。再看到那戊戌变法的旗帜人物康有为先生。晚年却在西子湖畔购了别墅,娶了个孙龄级的女子作妻/妾,大同理想不知飘向何方?只觉得他挺有钱的,某人也和他一样有颗年轻的心。毕竟像雷锋那样写日记,言行一致的不多也。也许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予尝为汝妄言之,汝亦以妄听之。

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也许是某个作者的观点激起你的共鸣,或让你找到知音,或说了你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话。当然某成功人士的自传会让你热血沸腾,让你有一点点儿心动。他还是他,你依旧是你,属于他的成功你无法克隆。这恐怕又与那书店里眼花潦乱,层出不穷的股票、期货,诸多金融投资理财,人生励志书籍的繁荣昌盛不相呼应。每次走进书店就让我有种酒鬼看到酒的,醉心了。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下世界,我们梦想成功,渴望成功,追逐成功,对于那些作者与书的关系,也最多是算命的大仙一般。君不见,巴菲特及比尔盖茨的自传出了多少种,成功之路不知解释分析了多少本书。被人津津乐道这么多年,比尔盖茨现在都不在微软干了, 巴菲特在美国资本市场最危急的时候,巴菲特投资高盛50亿美元。二位富翁依旧身在琼楼玉宇的高处,不知寒否?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胖胖八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不假,
到任何时候,书都是我们的朋友。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问好!at:2008年10月28日 下午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