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陪妈妈聊天,我依偎着她,把头落在她肩上,听她给我讲了她的妈妈的故事。妈妈的述说,让我想起俄国有位诗人曾经赞美母亲说:这个世界是母亲的乳汁养育起来的,这个世界没有母亲便没有了爱;没有母亲,英雄,诗人,科学家便什么都不存在了。
由于感动,我整理了妈妈的述说,以此表达我对天下母亲的敬意。
1965年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们兄妹四人和母亲一起坐在院子里纳凉,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来人我不认识,但他说的话我全听清了。她说姥姥家的房子塌了.姥姥和小姨正在扒东西。听了来人的话,母亲交待了几句,就和来人匆匆的走了。小姨比大哥大一岁,我们都叫她小姨。姥爷去世早,只有姥姥和小姨一起。
第二天中午小姨来接我们,到了姥姥家,见到不少人正在塌房那里整理材料。母亲忙着做饭,洗菜。姥姥头上蒙着湿毛巾,满脸愁容。要知道,那个年代,国家刚刚经历严重的自然灾害,百废待兴。农村家庭常有断炊现象。若要整理房子,困难可想而知了。那一晚,劳累了一天的母亲躺在炕上,翻来覆去,唉声叹气。我明白母亲在为姥姥和小姨的生活操心。由于整理房子,姥姥家吃的烧的确实出现了问题,而且姥姥又患了头痛病和眼痛病。人家说这是急火攻心。母亲也常为此着急。
记得有一天,小姨哭着来找母亲,说姥姥的眼睛看不见了。当天晚上,母亲带我们兄妹来到了姥姥家住下。第二天母亲早早起来,做了不少饭,收拾好后又反复叮嘱我们,之后就带姥姥看病去了。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母亲该有多么不容易。姥姥家住在偏僻的农村,又没有公交车,母亲就是用单轮车推着姥姥,小姨在前边拉,在并不平坦的土路上走了五、六里路。
母亲啊母亲,您对姥姥真是情深情真呀!经诊断,姥姥患了青光眼,如果情绪不稳,随时可能失明。那一夜,我又见母亲失眠了,又听到了母亲的叹息。到今天我才感到做女儿责任的重大,才感到我母亲双肩的重压。一位农村妇女,养育着四个儿女,还照顾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白天要到生产队里去劳动,晚上也总是坐在灯下缝补衣裳和我们的破袜子。有时她累的灯下直直腰,反手捶捶背。每当这时,我都要给母亲捶背。因为我也是女儿!
随着生活困难的不断出现,。姥姥的病情不断加重。母亲的脸上也常布愁云。有时她夜半流泪。每次听到她的缀泣,我的心就一揪一揪的,恨不得自己马上长大,好做母亲的帮手。因为我也是女儿。
一天晚饭后,不识字的母亲口述,大哥记录,给遥远支边的父亲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跟父亲商量我们该不该到姥姥家住。与其说是商量还不如说是开导。不几日,父亲回电同意了。当时母亲双手捧着电报,捂住双眼,扑在炕上,放声哭起来。那哭声有对父亲的感激和不能代夫侍奉公婆的愧疚,有女儿对母亲的责任和牵挂,有无过多时间照顾成长中的儿女的自责和欠疚以及对今后可能出现困难的茫然。
转眼间,小姨和大哥同时小学毕业。说什么姥姥也不让小姨上学了。当母亲及力劝说时,姥姥却说:”我们娘俩儿打心里知足了。再说村里又有几个姑娘念这么多书!你要是非让你妹子上学,那我们娘俩就单过。”母亲了解姥姥的心,知道姥姥想让小姨早些劳动,多挣些工分,年终也好多分一些粮食,柴禾和青菜等东西,以减轻母亲的负担。母亲默默地接受了那分母爱,留下了深深的感动,同时更觉得自愿承担的那份责任的沉重。
我们搬到姥姥家,这对于传统观念较强的姥姥来说,虽然欢喜无比,但内心深处总觉得给嫁出去的女儿增添了许多麻烦。不知是思虑过多,还是病该如此,姥姥最终双目失明了。更糟糕的是病不单至,老年痴呆症也来折磨姥姥。她常常深更半夜走出家门,有两三次被人送回来。母亲怕姥姥万一走失或掉到街上的水井里,就让小姨和我们兄妹睡在一起,她陪伴在姥姥身边。
那些日子里,小姨好像很快长大了。夜里,她知道起来为我们盖被子了,知道发愁叹气了,知道抢着帮母亲干活了。
七二年,姥姥瘫痪了。半年后,连坐都不会,甚至渴不知喝,饿不知吃。母亲喂水喂饭时,要把姥姥抱起,让她背靠住墙,左右两边还要挡住被子和枕头,好让她能坐住。而且,每天母亲除了为姥姥接屎接尿,还要收拾被她扯烂的炕席、毯子、衣服等可撕物的碎片。经过了炎热的夏天,姥姥竟没有生褥疮!谁能想到这需要负出多少辛苦,负出多少爱!母亲早生华发了,母亲早生皱纹了,母亲憔悴了,憔悴了。
七三年立冬的前一天,姥姥走了。母亲和小姨跪在姥姥灵前,流着泪。乡亲邻居们也陪着母亲流泪。有的拍着姥姥的灵柩说:“您该走了。一路走好,千万别再让闺女操心受累了--您是有福之人呀,养了好闺女。”
转眼间,小姨就二十岁了。一天吃晚饭时,母亲问小姨想不想见人家给介绍的对像。小姨不吱声,再一问,她就叭嗒叭嗒的掉眼泪,并说:“妈不让我老早嫁人,让我多帮姐几年。再说我也不想嫁人呢。”“你就姐这么个亲人,我不给你找个满意的人家,不让你嫁得满意,怎么对得起咱睡在地下的妈呢!嫁了人,姐姐对咱妈也是个交待”
母亲呀母亲,姥姥在世您尽做儿女的孝道;姥姥走了,您还要替她完成那份未竟的心愿。母亲呀母亲,您是我心中做儿女的典范,是我心中最伟大的女性。姥姥啊姥姥,您是最不幸的人,身受多种疾病的折磨;您又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您生育了一位让您自豪,让乡亲们称道的女儿。姥姥,您放心吧,无论是您的心愿还是您的牵挂,我的母亲将会一并完成。
小姨出嫁那日我永生难忘。当送嫁妆的人抬起那顶大红卧柜时,小姨一下扑了过去,怎么也不让抬,并哭着说:“姐姐当年就这么一件嫁妆,我不能要。”母亲一边流泪一边为小姨擦泪一边说:“姐就想让你嫁得高兴,让咱妈也高兴。”小姨的嫁妆虽然不多,但比起当时一般人家算是不少了。小姨跟着送亲的人走到大门口,当她回过头来用茫然的眼光寻找时,终于发现我母亲立在堂屋门口正目送着她,便突然跑了回来,搂着我母亲又一次流泪了,一个劲的叫:”姐……”母亲招呼正在大门口发愣的小姨夫,示意他搀走小姨。
姥姥走得踏实,小姨嫁得幸福。母亲,曾经的女儿过早的老了,老了。如今的母亲已经老得满头白发,老得满脸皱纹,老得眼皮下垂,老得步履蹒跚。那根根白发记录了她做女儿曾经的付出,条条皱纹述说着她做女儿曾经的孝道,下垂的眼皮挡不住她源自内心的善良,蹒跚的脚步踏出了爱的音符。
-全文完-
▷ 进入睡入泥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